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294章 是不是忘了什么

小说:大唐锦鲤小郎君 作者:山的那边 更新时间:2025-02-03 00:54:36 源网站:宝书网
  张川柏没想到会有人在意这种细枝末节。

  新罗对大唐恭敬,就可以留下吗?

  历史上是这样的。

  唐高宗灭了高句丽和百济,没有灭新罗。

  新罗客观上借助唐朝的力量,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区。

  后来,唐末动乱,无暇顾及半岛,失去对半岛的控制。

  倒成全新罗。

  张川柏是好人,却不喜欢这种为邻居做嫁衣的事。

  他睁着无辜的大眼睛说:“新罗人对大唐恭敬,就给他们机会做唐人啊!他们若是不愿意,就不是真的恭敬。”

  甄闻道:“……也有道理。”

  这么说,很符合唐人的气质。

  甄闻道又接连问了好多张远志的情况,神色越来越满意。

  张家越来越兴旺,张远志也升官,有些人酸溜溜地说……

  贵易交富易妻,富贵了停妻再娶都是正常的,何况远志还不是甄家女婿,让甄家别高兴得太早。

  对此,甄家人很淡定。

  他们相信从小看着长大的远志,相信张衍儿子的人品。

  张衍父祖几代,在江都积累下的好名声,哪怕是最低谷的时候都没有丢掉,何况现在?

  “你若有办法跟前线通信,告知远志,我知道军医治伤大多粗犷,让他不要忘记我的教导,人命为重,小心谨慎……”

  某些军医治伤有多粗犷呢?

  伤势太重?

  没办法,这条胳膊锯了吧!

  动起刀子来,比屠夫还粗犷。

  但甄闻道不是粗犷派的,他希望张远志能尽量谨慎,多救一些人命,尽可能保住将士的胳膊腿。

  将士们都是父老乡亲!

  既然到了前线,就要发挥医者最重要的职责!

  “我都记下。”张川柏郑重承诺。

  他在甄医师身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过了几天,张川柏用回春堂帮忙收集的黎芦,做成药水喷洒棉田。

  在此之前,还找木匠叔张春生做的几把新的长柄喷壶。

  张春生乐呵呵:“别看这个小东西不起眼。这两年,大户人家也用喷壶喷药,都是跟张侯学的。我带人做喷壶,能卖不少钱。”

  关键是,每次别人说“张侯”,张春生都很骄傲。

  感觉像是喊自己。

  四舍五入……

  “以后再有什么好用的小东西,也教我啊!做这个,比做什么大纺织机省力!”张春生殷切地请求。

  张川柏笑道:“大纺织机也是要做的,棉纺织机的事,还得拜托你们。至于其他的……我都是边做梦边学习,也不知道哪天想到什么。”

  “神仙真有意思,就不能一下子全部教完?”张春生啧啧。

  抓住三郎,对准头顶一顿灌输,就完事了呀!

  现在他厉害了,是张侯的族叔,敢议论神仙。

  张川柏带着昆仑奴、庄户和学生们喷药。

  “黎芦水可用于灭蛆、蝇等害虫,之前我们种大豆就用过。其实,治棉花害虫用黎芦更合适。谁来回答,浸泡的时候,一份黎芦根兑多少水?”

  好学生冯京抢答:“我知道!一份黎芦根,兑二十份的水!”

  “很好……接下来,你们都给我去野外采黎芦,谁认药材最准,我推荐他去回春堂学医。”张川柏笑眯眯地说。

  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

  继续学农好呢,还是扩展第二技能好呢?

  技多不压身啊!

  在印刷术刚刚发明,书籍主要靠手抄的时代,知识是很珍贵的。

  想学一技之长很难很难。

  做学徒,往往要给老师当多年的免费长工,日日夜夜干活,甚至要伺候老师的起居、任打任骂。

  就算这样,有些人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肯教压箱底的活。

  像张川柏这样,只是让学生干活,不打不骂的老师,太少有了!

  学生们都舍不得离开。

  ……

  张川柏的心思都在棉花上。

  喷洒过药水之后,棉苗长得更好,叶子上没有一个个虫眼。

  这年头的害虫,还没经过多种农药的冲刷,对农药的抵抗力低。

  黎芦的毒素,足够让虫子们在幼年期就死得干脆利落。

  看着绿油油棉花田,张川柏充满对收获的期待,心情变得开朗。

  天气一天天的热起来。

  四时流转,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停留。

  “汪汪!”

  赤兔追着一只大田鼠,窜进田里。

  “别踩坏禾苗!”张川柏喊了一句。

  然而赤兔这狗子一旦发现猎物,就像激发血脉,几匹马都拉不住,只当三郎的话是耳边风。

  张川柏摇摇头,戴着一顶斗笠,坐在田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无数士人诗意化的人生理想,他好像提前实现了。

  但总感觉忘了什么。

  是什么呢?

  想不起来,就不去想吧!

  ……

  长安城。

  近半年来,又发生了很多事。

  太子李治从种种繁杂的事务中回过神来,猛然发现少了什么。

  他皱着眉头,在东宫走来走去,总算想到——少了张川柏。

  确切来说,是少了张川柏的信。

  以前,哪怕是春耕秋收最忙碌的时候,张川柏都会给他写信。

  讲一讲地里都种了什么、用到什么农具和农肥,又收获多少。

  从张川柏的信,李治人不在江都,却仿佛化身江都老农……纸上谈农谁最强?长安李九郎!

  “张川柏是怎么回事?说好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呢?”李治问身边的人:“张远志和张川柏都不在长安,江都侯府有谁在?”

  内侍躬身退下,过了好半晌回来禀报:“张川柏的二兄张京墨在长安。”

  “张川柏有送信回来吗?”

  “有。前不久,张川柏才往长安送了家书,还提醒张京墨去领羊。”

  勋贵的福利羊,是长安的有关部门发的。

  “他还记得羊,却不记得给我写信。”李治神色一言难尽。

  沉默一瞬,他说:“去问一问张京墨,张川柏如今在做什么?”

  如果张川柏是因为忙碌忘记写信,情有可原。

  毕竟……咳咳,李治自己也忙得好长时间没想起张川柏。

  他不禁好奇,张川柏又研究什么新肥?

  还是种新的作物?

  这一回,应该种人参果了吧?

  想到仙果就想到嘉禾。

  让张衍去林邑取高产嘉禾的事,也该开始计划了。

  等征高句丽的大军全部凯旋,北方没有大的战事,就可以向南发展。

  若是让张衍出使,该有个身份。

  之前相里玄奖出使高句丽,是以司农丞的官职……要不要给张衍升官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锦鲤小郎君,大唐锦鲤小郎君最新章节,大唐锦鲤小郎君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