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170章 名气太旺了

小说:大唐锦鲤小郎君 作者:山的那边 更新时间:2025-02-03 00:54:36 源网站:宝书网
  三个弟子把战利品摆出来,齐刷刷排在夫子的桌上。

  张川柏的战利品尤其多,粽子都能摆一盘。

  三双乌溜溜的眼睛亮闪闪。

  “夫子!我尝过啦!都是甜粽子,里面还有红枣呢!据说这是宫廷的做法。”张川柏得意地显摆。

  他真诚地想把自己的收获献给夫子。

  有好吃的给夫子吃!

  曹宪和蔼地说:“你带回去给家人吃吧,我不能吃太多粽子。”

  “那粉团呢?”张川柏问。

  “也是糯米做的,还是油炸的。你们小儿郎分着吃吧,一次也别吃太多!”曹宪笑道。

  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吃粽子和粉团,可是现在已经不适宜吃了。

  他也不太喜欢热闹了。

  因此,他没有去彩楼赴宴。

  默默等了小半日,等到三个浑身冒泡泡、尾巴翘上天的小弟子回来。

  跟三只喜鹊似的。

  李善、卢照邻、张川柏叽叽呱呱讲作诗,讲百发百中,也讲众人怎么夸他们。

  曹宪微笑着听完,将学生们默下来的文章收好,珍重地放进一个箱子里。

  学生们都知道,那是夫子放喜欢的文章的箱子。

  他们互相望望,脸上都是喜悦……夫子很喜欢我的诗啊!

  夫子最喜欢我!

  “你们先回家去吧,家里人都等着呢!川柏在来家住了那么久,该回来以读书为重了。”曹宪叮嘱,“你明日过来,跟阿善学《文选》的典故。”

  “是。”张川柏恭敬领命。

  曹宪又看向卢照邻:“天气热了,你要继续学游水。你也想过两年去划龙舟吧?”

  卢照邻目光一亮,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划龙舟太威风了!要像张叔一样做队长!

  学学学!要游得比阿黄还好!

  “阿善,你还要负责整理我这些年的文章。”曹宪又看向大弟子。

  李善连忙应是。

  对三个学生,曹宪都有安排。

  就算将来不能当官,学生们各有所长,也能做个名士。

  活得长长久久的逍遥名士。

  ……

  张川柏抱着一大包粽子、粉团兴冲冲地回家。

  住得近就是这样好,从自家到夫子家,三两步就到。

  若是不想走寻常路,还能跟狐狸小美一样爬墙呢!

  张衍、吴秀都在家里等着。

  最离奇的是,连阿黄都在。

  它是张川柏的小弟和学生。

  必须等候老大的喜柿。

  “汪汪!”神童的犬,不是凡犬!

  张川柏先给家人分粽子,小角黍小巧精致、莹白如玉!

  真的吃起来,张川柏觉得阿娘做的咸蛋咸肉粽更好吃。

  水乡的鸭子都是放养的,吃小鱼小虾螺长大,蛋黄红彤彤,比朱砂还鲜艳。

  腌出来的咸蛋,筷子一夹都流油。

  但是这些是战利品,意义非凡,要让家人分享喜悦。

  “先说扇子!越王给你赐扇了?”张衍问。

  他是江都主簿,又是获胜龙舟队的队长,竟然没有被越王邀请,多少有些失落。

  本来他打定主意,若是被邀请了……作诗是不可能作诗的,可以多喝两杯罚酒。

  再射一些粽子回来,就赚大了。

  “在这里!”张川柏小心翼翼地从布包里取出扇子。

  阿娘做的布包,绣着狐狸追鸡,主打一个层次多、容量大。

  “射箭赢的?”张衍高兴地说,“像我!像我!亲戚们都知道,我也擅长射箭!”

  他不仅会射箭,还会骑马、划船,水战陆战都能当个先锋。

  张川柏怔了怔,忽然一拍大腿:“失误了!”

  他满脸懊恼:“我射箭是优秀、作诗也是优秀,越王应该赐我两把扇子啊!”

  家人惊讶地看着张川柏。

  小三郎被来家关着特训,射粽子这种小游戏,不至于输给其他人。

  但是作诗?

  张衍拍着阿黄,又惊又喜。

  张川柏:“……阿耶先别激动。”

  小黄都被你拍傻了!

  他站在小板凳上,手舞足蹈地讲述作诗的整个过程。

  张衍听完,由衷认为,三郎的诗最好。

  他不擅长作诗,但是读得懂。

  三郎的诗生机勃勃。

  他曾经见过最漆黑的夜,以为永远见不到天明。

  终于,大唐的旭日冉冉升起,天亮了。

  ……

  过了几天。

  酒肆里,有人弹唱张川柏的诗!

  既应景应节,又活泼轻快,有小孩子的童趣,又颂扬太平盛世。

  还有比这更适合传唱的吗?

  唱诗的人越来越多,江都神童的名头前面,除了农具化学等等,还得加上“擅诗赋”。

  南门里和仁丰里的少年,甚至发生争执——张三郎算哪个里的神童。

  “他是我们老大,南门里第一合作社的!”张铁柱振振有词。

  仁丰里的人淡定地说:“他现在住在我们这里。曹夫子和李善也是仁丰里的,日后他们住的巷子,叫曹李张巷。”

  “就是南门里的!不服气,我们文斗!”张铁柱振臂一挥,让阿黄上场。

  你们有识字的狗吗?

  ……

  街边酒肆,有人听着唱诗,酸溜溜地说:“张家找人唱的吧?请人传唱诗词,也是常有的。”

  每逢科举之年,长安城什么花样没有?

  另一个官学的学生说:“张家哪有这个钱啊?端午宴,张川柏穿得最朴素。”

  众人回忆……对哦!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若不是家里拮据,谁不想锦衣华服?

  张川柏摇着扇子从街上走过。

  依旧是衣着朴素。

  他要习武,不必穿得太好。

  练刀的时候,割破衣服非常心疼!

  若是不小心划一刀大腿,不仅心疼还肉疼。

  背后的汗水不足道,外人只要知道他是神童就好啦。

  “咦?那是张三郎吗?请留步!”酒肆忽然有人喊,“我们在联句作诗,请张郎君指点!”

  张川柏:“……”

  出名的烦恼来了!

  走到路上被人认出,都会被拉去吃吃喝喝。

  ……

  这日,张川柏终于静下心来给李治写回信。

  作诗、出名这种小事,一笔带过。

  游民编户的进展?

  写两句。

  编化学书?

  我想收几个学生一起编。

  别误会,我不是说现在就想进国子监做老师。

  他絮絮叨叨,又讲城里各支龙舟队伍的训练过程,讲稻豆套作的豆子种在稻田里了,就等收获啦!

  我家用榨油之后的豆渣喂猪,猪猪长得格外肥壮。

  关于猪在不同时期的饲料,我有以下几种建议……

  “如果有可能,我真希望能跟大王一起放牛牧猪。到收稻谷的季节,我们还可以躺在场坝里看星星。

  我知道很多关于星星的故事……我还要带大王去采蘑菇,吃了能做美梦。

  我要养一头驴,可以驮着我勇闯天涯。”

  张川柏的信,总是像老友一样闲谈,家里的鸡鸭猪牛,花花、小美,都值得一提。

  格式啊,文笔啊,都不在意。

  厚厚一包信送到驿馆,略知内情的驿长非常佩服。

  每次都是万言长信……

  小小年纪的张三郎,是朝廷安插在扬州的密探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锦鲤小郎君,大唐锦鲤小郎君最新章节,大唐锦鲤小郎君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