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78章 有名有姓李九郎

小说:大唐锦鲤小郎君 作者:山的那边 更新时间:2025-02-03 00:54:36 源网站:宝书网
  卢照邻最近没有去张家湾学游泳。

  他在努力地带着阿耶共同进步。

  “我让阿耶安心公务、不要为家事俗务分心。培养阿耶是大孝子的责任,挣钱养家的事交给我。”卢照邻一本正经地说。

  李善觉得卢照邻变得有些陌生。

  张里张气的。

  醒醒啊!

  你阿耶对你寄予厚望,你怎么可以反过来对父亲寄予厚望?!

  张川柏忍着笑说:“我觉得照邻的做法很对!”

  李善决定不跟这两个师弟争论。

  张川柏和卢照邻说起另一件事:“我们的家具图纸卖了吗?”

  此事由卢照邻负责,张川柏只负责分钱。

  卢照邻说:“来叔父介绍了几家,其中出价最高的是武家,你有空去我家分钱……应国公你们知道吗?就是他家的。”

  “知道,太知道了。”张川柏恍然。

  应国公武士彟,隋朝时经商致富,经营木材买卖。

  他资助李渊晋阳起兵,是“太原元谋功臣”之一。

  贞观九年,武士彟听闻李渊驾崩,悲痛过度在荆州都督任上去世。

  如果说武士彟不怎么有名,他的女儿就特别有名——武则天。

  “买图纸的是武大郎?”张川柏惊讶,“那我想亲自见一见。”

  武大郎武元庆,武则天异母兄长。

  卢照邻瞪大眼睛:“怎么可能是他?只是武家负责家具买卖的旁支族人……说起来,此人也是武大郎,你也可以见一见。”

  “哦。”

  知道不是武元庆,张川柏的兴致不高。

  他主要是好奇武则天的长相……就算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也有相似之处吧?

  他们说着各种好吃好玩的闲话,已经到了曹夫子门前。

  到这里,张川柏反而紧张。

  猛然想起自己得到皇帝的嘉奖……皇帝给他三十匹绢!谁敢想啊!

  据说有一年,皇帝赏赐大臣,让三品以上官员入内府左藏库搬绢帛……搬得动多少就搬多少!

  听起来很大方是不是?

  但三品官人数极少,大多上了年纪,一个人两只手能拿走多少?

  现在川柏一次“拿”走三十匹,简直比三品官还厉害!

  在大唐,宰相才是三品官……四舍五入,张川柏比宰相还厉害。

  想到这里,张川柏迈着比公鸡花花还要雄赳赳的步伐,走进曹夫子家。

  “夫子!我来啦!”张川柏快步走到正堂,高高兴兴地说圣旨的内容。

  “我阿耶阿娘把赏赐带回家!我来感谢夫子!一定是因为我们献书,才有这些奖励!”

  小儿郎声音清脆、笑容爽朗、双目灿烂如星,仿佛世间一切美好的词都能用在他身上。

  曹夫子已经等了一会儿了,此时和蔼地笑道:“我们的‘江都神童’来了!你知道是因为献书?”

  “是吧!”张川柏略有迟疑。

  见李善和卢照邻也走进来,曹夫子摆摆手说:“都坐下。”

  学生们排排坐,三双求知的眼睛看着夫子。

  “我们献书之前,扬州各级官府陆续汇报新农具。《神器图谱》献上时,恰逢取消封禅。

  朝廷下令各地军屯、民屯因地制宜推广新农具,又宣扬改良农具的神童只有七八岁,借此消除星孛的不良影响。”

  借迷信打败迷信。

  神童献神器,当然是因为明君在位、天佑大唐!

  曹夫子看向卢照邻:“因为是推广农具,所以朝廷只嘉奖川柏。但据我所知,线装书的样式,以及书中照邻写的文章,获得许多人的夸赞。”

  卢照邻顿时双目放光,他不缺三十匹绢,缺的就是名!

  “都有谁夸我啊?”卢照邻高兴地问。

  “魏王。”曹夫子淡定地抛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魏王李泰是皇子中的文士,雅好文学、集书万卷,设置文学馆招募有学之士编纂《括地志》。

  “魏王是爱书之人,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据说他很喜欢线装书,让人仿造编书……他也夸了照邻的文章。”

  听完曹夫子的话,卢照邻满面红光。

  有魏王的认可,也许过两年他就可以征召入魏王府做属官。

  大唐神童的一个重要入仕途径,就是给宗亲大王做属官……给皇帝的儿子做属官,怎么都比给皇帝的弟弟做属官有前途吧?!

  李善羡慕地说:“照邻,你运气真好啊!”

  真羡慕照邻,吃到了川柏给的饼。

  卢照邻仿佛看到自己走向康庄大道,郑重地向张川柏道喜。

  张川柏笑眯眯地摆手:“才到哪里呢!等你真的因此当官再谢我吧!”

  梦中大卢照邻仕途的开端,是给李世民的弟弟邓王李元裕做典签。

  福兮祸之所依。

  如今李泰声势烜赫,过两年就不好说了。

  也许给魏王做属官,还不如去给邓王做属官……没有大前途,也没有大风险。

  “反正你对我的好,我都记着。”卢照邻认真地说。

  这个世上,再没有比张三郎更赤诚的君子!

  曹夫子看着三个学生的神色,笑着摸摸长须……喜从天降,却是张川柏最镇定。

  都是张衍教得好啊!

  说完献书的事,张川柏猛然想起一件事:“王方翼给我一封信,我看看他说什么。”

  ……如果有不好处理的事,可以请教夫子。

  “咦?王郎君的字真好!”一打开信,张川柏就不由得惊叹。

  “我可以看看吗?”卢照邻和李善好奇地问。

  他们都知道张川柏的字不好……练了一段时日,也只能说笔迹清晰。

  所以,张川柏说好能有多好?

  “不对……是两封信,这张才是王郎君的。”张川柏疑惑地招手。

  卢照邻凑过来,立刻说:“确实很好!有种说不出来的气势。”

  李善首先看到落款,一份是“知名不具王老五”,另一份是“有名有姓李九郎”。

  字好的那份是李九郎的。

  “噗……王五给张三写信了。”

  听学生们这么说,曹夫子也升起好奇心。

  他拿过信认真看了一会儿,笑道:“知名不具王老五,有名有姓李九郎……在猜谜吗?现在的少年人真有趣。”

  王五的信讲代耕架,问张三怎么想到要改良农具;

  李九的信问神童张三家中的情况……

  有几口人、几亩地、几头牛,每年产多少粮食织多少布、租庸调能否交得上,读书的花销大不大。

  过于忧民了吧?

  曹夫子说:“李九郎的字虽然尚稚嫩,却神采奕奕,有晋人风度、十分遒美,比你们的都好。”

  三个学生羞愧了。

  随便一个不知名的李九郎都比他们强。

  果然是山外有山,菜鸟还得多练。

  “他给你写信,你就照实回信。”曹夫子说,“信的最后,他邀请你来日有机会长安相见……你好好保存这封信,将来进长安多个落脚的地方。”

  “是。”张川柏目光流露出好奇。

  写信的人是谁呢?

  江都口音的李四郎好猜,这个李九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锦鲤小郎君,大唐锦鲤小郎君最新章节,大唐锦鲤小郎君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