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六月一号。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京城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老百姓,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自从两个月前,京城的危机解除后,大家就再也没有遭受过战乱的威胁。

  并且。

  陛下给京城的老百姓,每人一石粮食。

  这样的恩典,让京城老百姓感恩戴德,对陛下也更加的拥护。

  大家相信,有陛下在,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京城礼部衙门。

  李易之把一大摞的文书交给属下。

  “务必把这些文书送到全国各地,不可耽误。”

  早已在门外等候好的一队队信使冲了进来,各自分配好任务,拿上文书就出去了。

  这些信使将会通过八百里加急,把这些文书送到大明的每个县,每个州府。

  于是。

  路过礼部衙门的老百姓惊奇的发现,不停的有官差骑着快马从衙门里冲了出来,奔向远处。

  “礼部这是发生什么事了?才一会的功夫,就有上百匹快马冲了出来。”

  “可能有什么大事吧?”

  一旁的路人暗自震惊,议论纷纷,都在猜测礼部有什么大动作。

  一个时辰后。

  随着礼部的举动被京城更多老百姓所知。

  大家都是一副看热闹的心态。

  毕竟在大家看来,礼部执掌大明的科举。

  这次的大事件应该是和读书人有关,和他们这些普通的平民老百姓没有关系。

  平时大家的娱乐活动几乎没有。

  碰到礼部这样的热点新闻,足够他们这些吃瓜群众回去议论好几天。

  可是很快。

  这些八卦的京城老百姓一个个就不淡定了。

  因为礼部的消息传了出来。

  原来。

  礼部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招生,送入京城来读书识字。

  如果仅仅是这样,大家也只会当一个趣闻,在茶余饭后和亲朋好友热议好几天。

  可是。

  随着更多的消息传开。

  听到消息的京城老百姓一个个都要疯了。

  “什么?学杂费都由朝廷承担?家长不用出一个铜板?”

  “每年还有十两银子的补助?”

  “这不可能,老夫活了这么大岁数了,从来都没有听过读书不仅不用花银子,还可以赚银子的!”

  “这算什么,听礼部官差老爷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学成后,不用参加科举,朝廷直接安排到各地的官府衙门当差。”

  嘶!嘶!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群倒吸一口凉气,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脸惊骇。

  什么?

  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官府当差?

  这怎么可能?

  在场的所有老百姓,目光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情。

  大明谁人不知,莘莘学子必须十年寒窗苦读,通过科举考中皇榜,然后朝廷才安排到全国各地做官老爷。

  可是现在。

  居然不用参加科举,学成后,直接去各地做官老爷,实在是让大家难以置信。

  一时之间,招生的消息迅速在整个京城传开。

  京城的老百姓一下子沸腾了。

  如果陈凡出来走一走,他就会发现。

  不管走到京城的哪个地方,周围老百姓议论的焦点,都是关于这次招生的话题。

  一些家中有孩子的平民百姓,到处疯狂的打探消息。

  想知道招生有什么条件,他们的孩子是不是附和要求。

  免费读书识字,每年十两银子的俸禄,学成后安排进官府当差。

  不管是哪一条,对普通的平民老百姓来说,都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

  在大明,读书上学是士绅阶层才能享受到的特权。

  对穷苦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是负担不起昂贵的学习费用的。

  别说是请教书先生的费用了,哪怕是买书籍的银子,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也是买不起的。

  哪怕如此。

  但是当这些老百姓发现家中的男丁,有读书识字的天赋时,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养孩子读书。

  因为大明的每个老百姓,都听过一句话。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由此可见,读书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

  ……

  随着礼部的信使把文书送到全国各地,大明的每个县州府的官老爷都收到了消息。

  这些官老爷一个个蹙眉看着手中的文书。

  实在是搞不懂朝廷的用意。

  花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从全国招收学生,最后学成后送到各地衙门充当胥吏?

  还有……这文书上所说的科学教育是什么鬼?

  看着文书上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这些知府,知县大老爷陷入了沉思。

  看来,要找个时间写信送去京城,问问京城的同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不过。

  朝廷的文书都下来了,他们自然会按照上面的要求,做好招生工作。

  因为文书上有一条政策,事关他们的前程。

  那就是招收的学生越多,那么,他们三年一度的政绩考核会有额外的加分。

  南方一知县老爷看着手中的文书要求,脸上充满了自信的表情。

  “只要招到三个符合要求的孩子就行,这个容易。”

  县老爷想他治下人口好几万,光是附和年纪要求的孩子就有几千人。

  从这么多人挑选出三个,应该不难吧!

  这几天时间。

  京城可谓是热闹非凡,到处都是议论招生的话题。

  家中有孩子的,都在等待官府的下一步动作。

  他们已经期待好几天了。

  通过这几天的时间,大家已经把招生的条件打听得很清楚了。

  要求之低,让大家震惊的同时,也让他们无比兴奋。

  不论出身,哪怕你的父母出身下九流的职业,只要是十五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参加初试。

  这一政策,让大明无数社会地位低下的老百姓欣喜若狂。

  因为按照朝廷之前的规定,他们的后代是不允许读书识字的。

  现在。

  朝廷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只要家中的孩子可以通过初试。

  那么,光宗耀祖就在眼前。

  怎么能不让他们激动。

  而且,还有一点,让大家疑惑不解。

  就是十五岁以下的女子,也要参加初试考核。

  女子也能进入学堂学习?

  不过。

  老百姓一想到只要通过考核,每年就有十两银子可拿,也就自动忽略了此事。

  毕竟。

  十两银子的诱惑是非常大的。

  很多穷苦老百姓一年在地里累死累活,最后的收入所得,也不过三四两银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大明: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最新章节,大明: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