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政府,足足有超过一百个公务员。

  结果,居然只有三个人才是被朝廷承认的官员,其他的公务员都是小吏,地位低下,不在朝廷编制内。

  知县,县丞,主簿这三人,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才得以入职做官的。

  在大明,官员往往通过科举产生,经过朝廷委派,常常异地任职,领取朝廷俸禄,并且为朝廷服务的。

  但是,小吏就不同。

  胥吏是衙门的办事员,由官员任命,从官员处领取俸禄,为朝廷命官服务的。

  在大明社会,吏的身份与衙役、更夫、捕快、狱卒之类并无区别,地位极低,待遇也极低。

  吏不需要科举产生,主要是专业和专职的办事人员,也没有品级。

  因为朝廷规定,吏员的子孙后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升迁为九品芝麻官。

  所以,很多的读书人,宁愿穷其一生,也不愿去当吏。

  而吏的主要来源就是招募。

  地方官员需要吏员了,就会贴出公告,吸引有意者前来应聘。

  虽然吏员身份低,但毕竟在衙门当差,吃的是皇粮。

  因此。

  平民老百姓想要通过招募进衙门当胥吏,那也是不可能的。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大明的胥吏阶层自成一个体系。

  俗话说,流水的官员,铁打的胥吏。

  地方官每隔几年,就会被调到其他地方。

  但是。

  一个地方的胥吏却会世世代代在当地生根。

  一个衙门的胥吏岁数大了,就会把自己的后代族亲安排进衙门办事。

  这也就导致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一个地方的衙门小吏职位,基本上被这些胥吏世家把持。

  大明的文人,因为热衷于做官,便会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读书上。

  这就会导致,他们做官后对人情世故不精通。

  而吏多是读书不好,并且由当地人担任,因此他们在人情世故方面更加练达。

  一般情况,都是官员具有决策权,而吏更多是去执行,两者相得益彰。

  但是,也正是因为吏员做官无望,仕途有限,素质又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欺压平民、鱼肉百姓身上,造成大明底层人民的生活更加贫苦。

  现在。

  等这些聪明孩子学成出来,陈凡就会给他们分配工作。

  每个县要两三个胥吏名额,想来没有人会反对。

  那些文官一向看不起胥吏,就更加不可能反对此事了。

  而这些毕业的学子,会被陈凡安插到大明每一个县,每一个州,每一个府。

  等时间一长。

  好几届的毕业学子全部安排到县州府衙门,充作胥吏。

  等每一个县都有人数众多的科学人才后,陈凡就可以推动大明的官吏改革了。

  官和吏都是大明的公务员,不应该区别对待。

  而只有把这些科学教育出身的人才,通过官吏改革,送入官场,身居高位。

  到那个时候,大明整个社会的改革才有人才基础。

  因为那时,大明每个县州府的官员都有接受过科学教育。

  然后,陈凡再引进各种先进的科技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等等,再搭配陈凡从现代世界带过来的各种商品物资。

  陈凡相信,经过由上到下的改革推动,大明会在科技,教育,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得到空前发展。

  而对于把大学毕业的学子,安排到大明各地做胥吏这一点,其实是陈凡放出来的烟雾弹,用来迷惑朝廷官员的。

  而陈凡真正的用意,是等各地毕业生的人数一多,就会推动官吏改革,打通吏到官的上升通道。

  而这一点,陈凡就连崇祯都没有告诉。

  主要是此事太过骇人,还不到时机告诉崇祯。

  陈凡已经可以想象得到,把这些科学出身的胥吏,推到大明官场的这一个过程中,必定是腥风血雨的。

  但陈凡为了系统任务,为了大明社会进步,为了大明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也为了他自己心中的那些使命感。

  陈凡是绝不会退缩的。

  在陈凡思考这些的时候,崇祯和李易之已经考虑清楚,回过神来。

  “每年十两银子的助学金倒是没有什么。”

  崇祯说这话的时候,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当然了,他也有这个资本说这话。

  不仅是因为国库还有三千万两银子,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根据工部尚书裴元庆的上奏,这个月底前,石油厂就可以开工建设了。

  那时候,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银子。

  因此。

  这些助学金都是小意思。

  崇祯沉吟了一会,才说道:

  “至于说给这些科学教育学成的孩子,安排胥吏的职位,倒也不是不可。不过,会不会有些大材小用了?”

  崇祯有些不能理解陈凡的想法。

  在崇祯眼里,这些经过科学教育的孩子,是有用之人。

  崇祯还指望他们把大明建设成华国那样呢!

  让这样的科学人才去当小吏,在崇祯看来,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陈凡摇摇头,神秘的笑道:

  “并不会大材小用,相反,他们会在每个职位上发光发热,为大明的发展添砖加瓦。”

  “李大人,你觉得呢?”

  陈凡说完,还问了一下李易之的建议,想知道他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毕竟,李易之是天下文人之首。

  通过李易之的态度,陈凡也可以大致看出大明文官的态度。

  李易之表面微笑的说道:

  “这些科学教育出身的学子,怎么说也算半个读书人,给他们一个胥吏职位,也并无不可。”

  李易之虽然是笑着说这些话的,但他嘴角若有若无的一丝不屑,还是被陈凡捕捉到了。

  在李易之心里,他对这些胥吏可是没有一丝好感的。

  李易之做官几十年,不知道见过了多少胥吏。

  这些胥吏,最是奸诈,欺压百姓,弄虚作假,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龌龊小人。

  现在。

  国师大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让他们去做地位低下的胥吏。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

  李易之原本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之前,他还担心,这些科学教育的孩子结业后,国师大人会不会让他们进入官场。

  如果是那样的话,官场肯定会大震。

  那将牵扯到科举和科学之争,必然会斗得头破血流,惨烈异常。

  还好。

  这些科学教育毕业的孩子,只是进入衙门充作胥吏的话,那就没问题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大明: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最新章节,大明: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