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冷冷的扫了李易之一眼,不满的说道:

  “有何不妥?我们那里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见李易之有些转不过弯来,陈凡继续解释道:

  “我看李大人是忘了,招收的这些学生是要学科学知识的,可不是四书五经,不要用科举的那一套来阻碍这些孩子。”

  经国师大人这么一说,李易之才反应过来。

  是啊!

  这些孩子是要送到大学接受科学教育的,又不是科举教育,是男是女,好像和他也没什么关系。

  他刚才太过激动,一时忘了,这些招收的孩子是要学习科学教育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没有什么意见了。

  只要这些女童不进科举学堂,那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天下的文人也骂不到他身上来。

  至于,他们会不会骂国师大人,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想明白这一点,李易之神态都轻松了不少,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说道:

  “国师大人说得对,是下官想岔了,一切都依国师大人。”

  陈凡诧异的看了李易之一眼,没想到这老头转变的还挺快。

  不过。

  他现在心里都是招生的事,也没空理会李易之。

  陈凡指着奏章上的方案,摇了摇头。

  “这有这一点,也不妥。什么工籍,商籍,贱籍的后代不在招收之列,设置这么多障碍干什么?只要是大明的子民,就都可以参加考核测试。”

  李易之虽然心里有些不以为意,这些都是大明的贱民阶层,是不被允许接受教育的。

  但李易之表面上还是非常赞同的。

  “一切都依国师大人的,这一条也修改一下。”

  反正这些孩童是学科学,不是学科举,国师大人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见崇祯和李易之没什么意见了,陈凡把他带来的文件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内容说道:

  “为了让大明的老百姓积极响应招生政策,这是我制定的奖励措施,大家可以看一下。”

  陈凡一边把文件递给崇祯,李易之两人观看,一边解释着他的奖励措施。

  “这奖励措施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针对各县官员的,另一方面是针对老百姓的。”

  “每个县的官员不是每三年就会进行政绩考核吗?为了让县令积极配合招生,可以把这次的招生考试也纳入政绩考核。”

  “而为了让老百姓积极的送家里的孩子参加招生考核,也是需要给他们一些好处的。”

  “我这里列了几点,大家可以看一下。”

  “比如说顺利通过考核进入大学的,每个孩子每年有十两银子的助学金。”

  “顺利毕业的孩子,都会安排进官府工作,让他们充当衙门胥吏,给他们一份皇粮吃。”

  陈凡说完这些,崇祯和李易之陷入了深思,他们在思考这些奖励的可行性。

  陈凡为了这次的生源招收,可谓是费尽了心血。

  在府里的这段时间,陈凡有事没事,就在思考招生的事。

  在陈凡心里,他把这次招生的事看得无比重要。

  因为系统给他的主线任务,就是帮助大明全面发展。

  科技,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等。

  而要使大明社会整个的进步发展,没有科学教育的人才是万万不能的。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想要发展,没有人才是绝对不可能的。

  人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源源动力。

  纵观整个现代历史,没有哪个发达国家不重视人才教育的。

  哪怕是当年一穷二白的华国,也提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

  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对这些聪明的孩子,陈凡看得异常重视。

  有了他们这些聪明孩子,陈凡才有信心,让大明社会的各个方面进步发展。

  要不然,就他一个人,想要大明科技,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

  哪怕他从现代世界弄来无数的新奇东西,想要凭此推动大明社会的进步,也是绝无可能的。

  陈凡始终相信一点,推动一个社会进步的是人,而不是这些外物。

  只有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大量人才,填充到大明社会的各行各业,再配合陈凡从现代世界带过来的无数新奇东西。

  只有这样,大明的社会才会快速发展。

  陈凡看了一眼还在思考的两人,知道他们一时还没有想好。

  毕竟。

  这事太过重大,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想好的。

  陈凡带来的方案上面,为了招收到合格的生源,每一个细节陈凡都考虑到了。

  比如为了减轻老百姓家里的负担,招收的这些学子都是义务教育,不需要花费家里的一分钱,全部都有大明财政负担。

  大明一千多个县,三百多州府,每个地方招收的学子不超过三人,然后再通过复赛,决赛淘汰一些,最后留下的孩子不超过三千人。

  这么大的一个大明,负担三千学子的培养费用,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为了让大明的老百姓积极响应政策。

  陈凡经过这些天的考虑,想出了一个杀手锏。

  就是这些孩子毕业后,安排进官府工作,给他们一个铁饭碗。

  想来这样。

  陈凡不怕这些老百姓不疯狂。

  华夏大地自古以来,能吃一份公家饭,那是普通老百姓梦寐以求的。

  能进官府工作,对这些大明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别说是大明了,就是华国,大家也热衷于考编。

  俗话说,宇宙的尽头是考编!

  由此可见,公务员是多么香的职业。

  毫不夸张的说,公务员这一职业,在华国历史上,香了五千年。

  因此,给这些聪明孩子一份编制,不怕那些家长不心动。

  陈凡这些天研究大明的官吏制度发现。

  一个普通的县城,整个县衙门最少也有上百官府人员办公。

  可是神奇的是,这上百人,只有区区几个公务员才是官员,其他的人都是不被朝廷承认的小吏。

  除了知县,县丞,主簿这三人才是官。

  其他的典史,巡检,文书,衙役,捕快,狱卒等等这些人,都是胥吏。

  当时陈凡了解的越多,心里也越惊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大明: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最新章节,大明: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