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嘉等人来到仓部。

  只见远处,一座座耸立官府粮仓,砖木结构,墙体厚实坚固。

  顶部覆盖瓦片,能防水,还安装通风孔,保证空气流通。

  粮食储存都是国家大计。

  李从嘉看着粮食存储,心中惊讶,储粮手段和管理细致程度,也让他惊讶。

  粮仓千年没有大本质变化,

  一处处粮仓旁,牛车来往。

  很多光着膀子的汉子,赤膊着上身,肌肉隆起,孔武有力。

  常年搬运粮草,盐巴等重物。

  让这群人有着超越常人的身体素质和耐力。

  不一会,户部侍郎将命人组织众多民夫聚在大广场中。

  众人暂停手中工搬运工作,三五成群在中间广场。

  李从嘉站在高台上看去,黑压压的约千余人。

  “只有这些人吗?”李从嘉问道。

  旁侧一身着青色圆领袍的小吏回道。

  “启禀皇子殿下。”

  “这些人是在仓部内发运粮草,本部只有这些民夫,若是货多的话,便去江宁渡、白鹭渡口、朱雀航等码头雇些人来。”

  “呃……”

  “我是安定郡公李从嘉,临时受封诏为安抚使,送粮草到潭州,特此来招募民夫。”李从嘉中气十足,朗声说着。

  众人议论纷纷,有些人听过他的名字,毕竟是当朝皇子。

  “此去路途遥远,且深入湖南等地,必有丰厚赏赐,但是募集民夫有些条件,请诸位务必听好。”

  李从嘉一字一句亲口说着。

  以后他还需要指挥众人,所以每件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的号召。

  李从嘉身边缺乏人才。

  以他现在资历,不可能号召一些名士和将门之后。

  猛将必发于行伍。

  韩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贫困,曾寄人篱下,受胯下之辱。

  关羽,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流落至幽州涿郡。

  想到这些李从嘉想简拔些天赋异禀的民夫。

  “上过战场者,向前走五步。”

  说罢有些人面面相觑,

  “我去年曾到过楚国,参与运粮。”

  说着就向前走了五步,与他有类似经历者均向前走着。

  “用过弓箭、刀、枪者,向前走五步。”

  “可负重二石者,向前走五步。”

  “会骑马者,向前走五步。”

  “会水者,向前走五步……”

  一系列的问题提问完成后。

  广场中站着的众人,渐渐拉开了差距。

  有些人原地不动,有些人走的很远。

  旁侧户部侍郎心道:“这小皇子,倒是通过这简单法子,快速将众人筛选了一遍。”

  “识三百字者,向前走五步。”

  “能开一石硬弓者,向前走五步。”

  最后两个问题问完,很多人都停住了。

  一石硬弓相当于百斤拉力,需要弓弩好手才具备能力。

  能写下自己名字都没几个人,更何况是识字三百者。

  李从嘉满意点点头:“二位且报上姓名!”

  “草民吴翰 字云冲,兴化人。”

  一身材修长,举止端庄,清秀面容中带着一股刚毅之气短须汉子自报名号。

  另一名虬髯汉子,面如黑炭,双目浑圆,膀大腰圆朗声道。

  “草民张粲,字兴达 泰州人。”

  李从嘉命李雄递出一张硬弓道:“二位壮士且拉满此弓。

  要知道就算是能负重一石,也不能拉开一石之弓,十斗为一石。

  经过训练的天赋士兵,拉一石弓,可射箭一百五十步。

  此时千人队伍中选出两人,均有武力。

  虬髯汉子张璨,暴喝一声。

  抬手一拉,将弓拉满,雄壮无比。

  他还为自己加了些项目,拿起地上粮草一包接一包的扛着。

  抓起三百斤重物,堪比后世一流的举重运动员。

  “好!”

  在场众人均拍手叫好。

  身材修长,面容清秀的吴翰。

  在人群中显得颇为瘦弱,众人不看好,可未曾想到他双臂交错,竟也拉开此弓。

  “很强!”

  李从嘉暗暗叫好心道:“比我可强多了,我现在拉六斗弓估计很勉强。”

  他们拉开一石之弓!

  这两人都有百步之外杀人能力。

  随即他又点点头道:“此去千里之遥,在众人中我只选两百人前往,若有不愿远行者,可退回队伍中。有同行者,月俸2斗5升的粮。”

  众人一听,顿觉条件不错。

  当前南唐当兵大概俸禄是每月2斗5升的粮,一年约为三石粮。

  他们作为民夫每个月一斗多粮。

  一年下来赚六百文钱,加上种地得粮,可够三口之家可以吃饱。

  “张璨,吴翰,你二人且各登记姓名,籍贯,送入我府上。”李从嘉快速安排。

  李从嘉虽没有找到历史上有名的武将,但是感觉二人,勇武非凡。

  实际上吴翰、张璨实际上也是历史留名的裨将!

  片刻后李从嘉骑马从仓部离开。

  又转往下一处白鹭渡口、江宁渡和其他几处仓部、渡口。

  在户部侍郎的协助下,忙碌一整天,走了七处招募民夫一千余人。

  后又到了比部、司门召集百余人,才凑齐了一千二余百人。

  蝉鸣鸟叫,夜幕降临。

  李从嘉晚上回到郡公府上。

  看到老管家吴伯已准备好菜饭,颇为丰盛,稻米、羊肉、小虾、菠菜、蜜饯和茶。

  李从嘉心中有感,今天招募民夫,走在街头巷尾。

  感觉在江宁城繁华表象的背后更多是在温饱苦苦挣扎的底层人民。

  他问道:“我封地多少?年俸多少?”

  吴伯一愣。

  自家公子从来不关心这事,今日却突然问起来了。

  “殿下,您刚刚开府,郡公年俸三百石,封邑三百户,在城南江边,约有田产共计三千亩。”

  “那一亩产粮多少?”李从嘉继续追问道。

  “良田和薄田区别较大,亩产不足二石。”吴伯仔细回答着。

  古代农田产量和现在无法相比。

  唐朝时江南地区亩产约合150多斤。

  到宋朝时,农耕技术发展,灌溉技术提升,能有200多斤粮食。

  现在杂交水稻和化肥的加持下,亩产千斤。

  这种产量上的差距,让李从嘉也是无奈。

  “主子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吴伯好奇问道。

  “主要是太穷了!”

  “我今天招募农夫一千余人。”

  “每个月多花一斗粮,朝廷若是不补这个费用,我每个月就需自掏一百二十石的粮食补给他们。”

  “啊!”

  吴伯作为管事,账目算的颇快,听少爷说完,立即复核一遍。

  苦笑说道。“主子的俸禄恐怕支撑不了几个月。”

  李从嘉通过这几天了解,对于自己的资产有了全面认识,真是离了钱就玩不转。

  对着老仆吩咐道:“吴伯你明天去江宁城中找几个擅长微雕木匠来。”

  “还剩下九天就要离开了,在离开前,我有一件事情安排下去。”

  “找木匠干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最新章节,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