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修五千年 第三章 后堂论经

小说:隐修五千年 作者:一目万年 更新时间:2025-01-13 17:40:23 源网站:宝书网
  无名师祖跏趺安座,微笑看着众僧,

  “今见汝等,吾心慰之。

  僧众日新,佛法长存。

  吾闭关多年未睹世事,不知今日汝等何所修持?”

  静清方丈首先开口道:

  “我佛有经三藏,小僧每日诵经不辍,不敢懈怠。”

  其他长老僧众:

  “我等也是如此。”

  “三藏之名谬矣。”

  无名师祖竖掌当胸,温言道:

  “昔闻吾师教导,经虽名三藏而实非,律、论二藏非佛所传也。

  释迦牟尼佛所传者唯经一藏,律论皆后来僧人所着,以解析佛祖之意,非佛祖所传,亦非佛祖之本意。

  故汝等当勤习真经,律论参考辅助可也,可看可不看,更不可当真经修习。

  经可度人,而律论不能。不可不慎。”

  众僧哗然。

  待稍后平静,无名师祖又言:

  “真经虽一藏,亦有主次,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乃是万经之首,佛法之总纲。

  其他金刚、椤严各经皆不及也。

  故学佛法必勤修此经。”

  众僧踊跃拜谢。

  静清方丈又问:

  “研习经书就是学佛的全部功课吗?

  本寺传承中还有打坐,云游的功课,不知有何作用,请师祖慈悲,训示我等。”

  无名师祖看向众僧:

  “汝等谨记,诵经自是修佛之途,重在学法悟法明法,明法而后更须实修。

  不实修则如空中楼阁,水中之月,终不得成就。

  打坐是实修之法,云游亦实修之法也。不可轻忽。

  琐细如每日洒扫、耕作、洗衣、做饭,皆有实修之道于其中也。

  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二字,即实修也。

  不可因微小而轻视之。待凡心尽去,则时时处处皆是修行。

  如此修持,终可得无漏圆满也。”

  说到此,忽心驰神往,看向外面天空,道:

  “吾今次出定,遥想吾师当年之言,忽有所悟。

  苦修虽有所得,然终不得成就,当革故鼎新,别开生面。

  今决定重入俗世,红尘炼心,了却命中注定的世缘。同时降妖伏魔,积累功德,以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终得超脱。

  汝等以为如何?”

  静清方丈立即出言反对:

  “师祖身份如此尊贵,怎么能够再去受世俗污染。

  万万不可啊,请师祖三思。”

  长老们纷纷劝告:

  “俗世多嗔多欲,情痴恨海,凡人都被名缰利锁所牵绊,因果循环轮回不休,稍有不慎,即堕地狱。

  躲开还来不及,何必身蹈险地。

  师祖还请三思。”

  僧人们都很是惊讶,议论不止。

  稍停,无名师祖坚定言道:

  “一切外物,皆浮尘耳。

  岂不闻佛经言‘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当作如是观’乎。

  未成道前,一切皆空。

  又有何不舍。吾意已决矣。

  汝等可有所言否?”

  劝喻无果,众僧无可奈何。只能开始为师祖下山之事出谋画策。

  最后,静清方丈忽然想起一事:

  “师祖若下山,就先要解决身份的问题,还有要学会现在的语言穿衣以及习俗。

  前几日山下城中,有一孤儿名叫王符,考中烟海大学,摆酒庆贺之时,收养之人却因病离世。少年世上再无亲人,心灰意冷,意欲出家。

  现已收为俗家弟子,在前院随小沙弥做些杂役。

  如果他真心出家,那么小僧就收他入门墙之内。

  而师祖正好用他的身份,先下山进大学学习,遍习尘世历史人文百工,以求早日世事洞明。

  然后再投身凡俗,红尘炼心。

  岂不一举两得,各取所需。”

  师祖称善:

  “可唤此人前来一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隐修五千年,隐修五千年最新章节,隐修五千年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