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建文时期

  建文帝易怒,好生气。

  坐在皇位上,指着天幕叫骂。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朕才是皇爷爷选定的天子。”

  “那逆贼燕王怎么能成永乐大帝?”

  “该死的混蛋!窃国贼是窃国。”

  骂了两句之后,朱允炆小声地问身边的太监:“燕王打到哪里了?”

  “禀陛下,据昨日前线传来的战报,似乎快到京城了...”

  “啪!”朱允炆狠狠地砸碎了手中的茶杯。

  ......

  天幕还在继续播放。

  【藩王实力有限,先汉多少藩王造反结果如何?】

  【历史告诉我们,地方是无法对抗中央的,饶是朱棣来势汹汹以极快的速度掌握了北平周遭,天下也没人相信朱棣会战胜朱允炆。】

  【因为一年间朱允炆办了五个藩王,没有人敢反抗,不是不敢是没有这个实力。】

  【此时,朱棣虽然掌握北平周遭,手中捏着三万多大军,但建文帝手中有将近一百四十万的中央军。】

  【况且朱允炆还占据正统地位。】

  大明·洪武

  朱元璋也好奇。

  看着朱棣半天问道:“我是真不明白你是怎么打赢的?”

  “就是一百四十万头猪,你杀也要杀半天吧?”

  “这么多中央军,只需要一个冲锋就能踏平北平府。”

  “况且朝中大将如此之多,统兵有人有,用兵有人亦有,兵员也充足,怎么能输呢?”

  朱元璋想破了脑袋,真的想不明白。

  自己亲自教导了几年的皇长孙,就这水平?

  朱棣也是诧异,我竟如此勇武?

  固有张辽八百破十万,已是绝巅。

  而今我三万边军胜一百四十万,岂不是再创辉煌?

  朱元璋扫了一眼自家的四儿子。

  心中既有对其军事才能的赞叹,也有对其行事作风的肯定。

  但是再怎么说也是自家人关起门来打自家人。

  手足相残,哪里能让人高兴起来呢?

  朱元璋只能将气撒在那三位“蛊惑”朱允炆削藩的大臣身上。

  没好气地瞪了一眼小太监。

  “那三位‘建文重臣’还没到吗?”

  小太监忙不迭道:“已经在去请的路上了。”

  .......

  清·乾隆

  此刻看着天幕,乾隆也是啧啧称奇。

  “明太祖的构架其实十分合理,只需要把这些有做大嫌疑的亲王们盯死,他们便无机会。”

  “最多也就是上书谴责罢了,又怎么会闹得直接起兵戈?”

  “但是年轻的朱允炆却满怀壮志,觉得太祖构架有误,强行削藩。”

  .....

  天幕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反书”发至京城,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师属籍,废为庶人。】

  【燕王势小,靖难初期,朝廷拟,分进合击,将燕军歼于北平。】

  【朱允炆起用年近古稀的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宁忠为右副将军。】

  【率军十三万北伐,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

  【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

  明·洪武

  朱元璋看了一眼天幕,略感诧异。

  耿炳文虽然勇武但是大将军之职怎么也轮不到他。

  更何况宁忠与李坚又有什么资格统兵呢?

  朱元璋不解,蓝玉等人军功斐然,更有经验为何?

  突然朱元璋好像明白了什么。

  目光扫了一眼朱标,又看了一眼还在台下咋咋呼呼的蓝玉。

  这小子此时吃了些酒还有些不忿。

  “为何?竟然不让我统兵?”

  “虽然我北征之时是他的副手,但是说到打仗....”

  蓝玉说到这里哼唧了两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朱元璋:......

  {耿炳文擅长防守,并不擅长进攻,让他领军北伐实在是有点赶鸭子上架。}

  {耿炳文一把年纪了,好不容易活着走过了洪武后期,谁知道还能遇到这么个差事。(无语#)}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也怪不得朱允炆起用耿炳文,无他,老朱把能打的几乎都杀完了。}

  {不是胡惟庸谋反就是李善长谋反还有蓝玉案牵扯的淮西武将...老朱晚年没人拦着刀子磨得很亮啊(害怕~)。}

  {没办法,那些老朱杀的武将都是抱团的,而且老朱是专门把这种善于防守的老将留下来的。}

  看到这些弹幕朝堂之上轰然炸响。

  什么?李善长谋反?胡惟庸谋反?

  还有蓝玉?这小子....

  老朱把武将几乎屠戮殆尽?

  所有人心中一寒,苍天啊,造孽啊。

  给你老朱家打工真的太难了。

  不过有几个聪明的大臣已经想明白了一切,纷纷缄口不语。

  打天下易,坐天下难,饶是朱元璋也不敢放任旧部存活。

  就不见十年磨剑的司马懿乎?

  至于原本还在嘚瑟的胡惟庸脑子突然抽了一下。

  倒是李善长心中咯噔一下,赶忙起身:“陛下,臣请告老还乡,做一田舍翁,从此颐养天年。”

  朱元璋扫了一眼,淡淡地说道:“天幕所言即是未来,诸位若是诚心对大明百姓,咱家又怎么能轻易举起屠刀呢?”

  这话说得在理,你没错我杀你干什么?

  看着李善长,朱元璋不喜不怒的道:“咱家看你身体还很硬朗,春秋鼎盛还能再干两年。”

  李善长:司马懿我x你xx

  ......

  【同时黄子澄建议吴杰,吴高等八将一同并进。】

  【朱元璋虽然举起屠刀,但是未曾像“叫门天子”一样武将断层,朱允炆启用年轻将领,兵发北平】

  【大战前夕,朱允炆忽然差人转达前线告诫诸位军将“毋使朕有杀叔父名”】

  【一时间前线将领有些无言以对,但是皇命难违。】

  {我笑了,都办了五个叔叔,逼死了一个还说这种话,真就是图名呗?}

  {就因为这个,据说朱棣每站在前,将军士兵皆不敢伤他,这就让朱棣直接起势。}

  {我真服了,这个时候装什么仁慈之君啊,刚才的汉文帝仁慈吧?大臣要弄死他和吕家人孩子的时候,他都装作不知道,朱允炆真的是当皇帝的料?}

  {太经典了,我上我也行,我也能当四年皇帝。}

  ....

  明·建文年间

  朱允炆毫无形象地瘫坐在地上。

  前线刚传来战报,又是败仗。

  自己大势已去啊,眼下朝廷之中竟然有人说让朱棣进城来。

  诛杀几个提倡削藩的奸臣。

  正好遂了朱棣靖难之意。

  但是朱棣真的只是要诛杀几位大臣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最新章节,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