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一九四:寻亲

  玄悟走后,李北偶尔会想,是不是应该将玄悟留下来。

  他只不过是西行之计中毫不起眼的牺牲品。

  就算死了,也没人会记得他的名字。

  就像那沙悟净脖子上的八个人头骷髅。

  有谁知道他们的名字。

  不,或许他们有名字,那就是取经人。

  而这名字所代表的光辉,全部在玄奘身上。

  一场注定会失败的追逐理想之旅,却让这八个人前仆后继。

  现在的玄悟也是如此,甘愿做那第九个人头骷髅。

  当真是无法理解。

  这也许就是虚无缥缈却异常坚定的信仰吧。

  或许,就算李北将玄悟留下来。

  玄悟也会找机会逃出去的。

  还是不要干涉别人对于梦想的追求了。

  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预期的那样。

  一切都按着既定的方向走。

  这个世界,改变了许多,又感觉什么也没改变。

  贞观一十八年,雨夜。

  两名身穿蓑衣的和尚,缓缓朝着李北的府邸走来。

  其中,年纪稍大的和尚,敲了敲大门。

  “谁啊!大晚上的。”李北家中看门的老仆,语气有些不善的打开门。

  他探出头,看向门外。

  只见门外站着两名带着斗笠的和尚。

  “阿弥陀佛,叨扰了。”

  见是出家人,老仆态度缓和了许多。

  虽然大唐佛教并不兴盛,但一些老者,还是比较信这些,就比如李北家中看门的老仆,就是信佛之人。

  老仆开口说道:“大师怎的深夜来此?可是有难事来寻我家国公?”

  “并非如此。老人家,我们是金山寺的僧人,来此是为了一件事。”

  “何事?”

  和尚说道:“奉我寺主持之法旨,特来告知国公,玄悟已经圆寂。”

  这话说完,旁边的小和尚念起了往生的经文。

  大和尚也念起了阿弥陀佛。

  见是来报丧的,老仆立刻严肃了起来,“小老儿已知晓,会转告我家国公。两位大师父,要不要进来喝碗茶?”

  “不了。”

  两个和尚说完,一前一后,消失在雨夜之中

  老仆不敢耽搁,连忙关闭大门,向李北卧房走去。

  到了李北卧房,老仆提着灯笼,敲了敲窗户,“国公爷?”

  连续叫唤了数声。

  李北卧房里的灯光这才亮了起来。

  卧室内响起李北的声音,“何事?”

  老仆开口道:“国公爷,刚刚金山寺派了两个和尚过来,是报丧的。说一个叫玄悟的圆寂了。”

  卧室内陷入了沉默。

  “国公爷,你在听吗?”老仆小心翼翼的问道。

  李北的声音这才响起,“死了就死了,活该。难不成让我这个做叔父的,为他披麻戴孝?我知道了。”

  卧室的灯光再度熄灭。

  老仆不敢多言,提着灯笼离开。

  第二日,李北带着赵康等人前往了金山寺。

  到达金山寺,发现金山寺已经闭了寺。

  不过,当守山门的和尚见到李北过来,连忙迎了上来,“主持有言,施主只要前来,便领着施主进去。”

  跟着守山门的和尚,进入金山寺。

  法明此时正与一众和尚,跪坐在佛祖面前,念诵着超度经文。

  而佛祖前的供桌上,摆放着玄悟的牌位。

  李北见此,嗤笑一声,“人都上了西天,摆个牌位有甚用,难不成能让人活过来?”

  此言一出,惹得众和尚有些恼怒。

  他们抬头,怒视着李北。

  赵康见情况不妙,暗地拉了拉李北的衣摆,想要让李北少说两句。

  李北无视了这些僧人的目光,从僧人中间穿过。

  他环视众僧,“你们瞅啥?再瞅,老子把你们一个个抓进大牢,让你们一个个吃上百八十年的牢饭,我看你们的佛祖会不会救你们。”

  这时,前排坐着的法明低语道:“平心静气,外物不为所动。”

  声音仿佛有种特殊的魔力。

  让人能够安静下来。

  那些和尚低下头,原本愤怒的表情消失不见。

  他们一脸祥和的继续念起了经文。

  由此,可以看出,在李北闭关时,法明的佛法造诣增长了许多。

  现如今已经能做到荣辱不惊了。

  并且在修为上也没有落下。

  以前是还未到仙境的实力。

  现如今已经入了仙境。

  李北走到法明身边。

  法明没有抬头,也没有向李北打招呼。

  而是继续念着让人有些烦躁的经文。

  李北站在法明身侧,开口问道:“亲手送弟子去死的感觉,怎么样?好受吗?”

  法明念经的声音一顿。

  他身躯也微微颤了一下。

  良久,仿佛是为了掩饰自身。

  法明取下脖子上的念珠,轻轻盘动,嘴里继续念着经文。

  或许是平复了自身的心情,法明盘动念珠的手,停下来。

  他低头呢喃道:“阿弥陀佛,这皆是命数。昨日因,今日果。我等无法干涉。”

  李北不屑的笑了笑。

  老和尚的话,要多讽刺就有多讽刺。

  李北笑着说道:“至少,是你亲手造成了今日的果。”

  他说完,没有管法明。

  而是走到玄悟牌位近前。

  看着玄悟的牌位,李北倒也没啥感觉。

  心里有种念头一直在告诉他。

  他与玄悟会再度见面。

  李北见此牌位,摇了摇头。

  而后转头便要走。

  “施主不上柱香吗?”法明此时开口道。

  “上什么香?活着送他去死,死了给他上香?笑话。”李北没有理睬法明。

  可就在这时,一声孩童的啼哭声响起。

  李北寻着声音看过去。

  只见一老和尚腿上,坐着一名婴儿。

  李北转头看向法明,“这孩子是玄奘吧。”

  法明没有回答,而是警惕的盯着他。

  李北见此,哪还能不知道,此人就是玄奘。

  他走到玄奘面前。

  玄奘的眼睛很纯洁,虽未长开,但依稀能见到玄悟小时候呆板的模样。

  李北伸出手,想要触碰玄奘那还残留胎毛的小脑袋。

  可刚伸出手,那老和尚便出掌想要挡住李北。

  李北冷哼,“滚!”

  老和尚顿时吐出一口鲜血。

  李北将手放在玄奘的脑袋上,拍了拍,“你可是很多人的希望。”

  说完,他便径直离开了金山寺。

  玄悟的死讯,在意料之中。

  并没有对李北的生活,有多少的波动。

  反而有件事,让李北十分放心不下。

  那就是郑妃等人。

  郑妃带着犬儿和夏荷去寻远亲,却一年未归。

  而且也没有寄来什么书信。

  李北自然放心不下。

  他去询问李婉顺。

  这到底寻的什么亲,一年未归,也不回个书信。

  李婉顺起初还不想说。

  可在李北的追问下,这才告诉李北事情的原委。

  原来,郑妃此前一直未放弃追寻儿子的下落。

  一直派人寻找。

  在贞观一十七年初,郑妃安排去找儿子的人,突然找到了郑妃。

  说是找到了她的儿子。

  郑妃这才急匆匆离开长安,跑去寻找。

  至于现在是什么情况,李婉顺也不知道。

  李北这里没有书信,李婉顺同样没有。

  她也担心郑妃的安全。

  于是,两人一合计,打算前去寻找郑妃。

  跋山涉水数日,终于来到了郑妃儿子下落的徽州。

  徽州,周家。

  周家宅院外,李北与李婉顺相视一眼。

  李北询问道:“是这家?”

  李婉顺有些犹豫,“我也不知是否是此地,可徽州有名的富商,只有周家。”

  “是不是,看看便知。”李北走到门口,敲了敲门。

  一老妇人打开门,看到李北与李婉顺两人样貌堂堂,身上衣物,以及气质皆非凡俗能比,顿时恭敬了一些,“两位贵客,何事来访?”

  “大唐闻喜公,李北。想要见一见你家老爷。”李北直言道。

  “什么?”老妇人顿时一愣。

  闻喜公?

  在这徽州,最大的爵位不过是县子。

  这还是徽州谁都不敢得罪的人。

  现在直接一个国公亲自登门拜访。

  是老身在做梦,还是面前两人说的呓语?

  可看样子也不像啊。

  面前二人虽无车撵随从相随。

  但就论样貌与气质而言,整个徽州也找不出第二人。

  应该不是说假。

  李北见老妇人没啥反应。

  还以为老妇人是不是耳朵有什么问题,他再度开口道:“我是闻喜公,想要见一见你家老爷。”

  老妇人反应过来,她哆哆嗦嗦道:“贵客稍等,我这...这就去通报我家老爷。”

  她跌跌撞撞向院子里跑去。

  一边跑,一边说道:“老爷,老爷,国公,国公来了。”

  李北见大门敞开,便想要进去。

  却被李婉顺所阻。

  “李郎,我们不问而进,岂不是成了贼人?”

  李婉顺饱读诗书。

  虽不通针线刺绣,但琴棋书画是通的。

  颇有几分大家闺秀的气质。

  但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她和读死书的书呆子有一样的毛病。

  没有了以前小时候那股聪明劲。

  见李婉顺所阻,李北干脆也就不进去了。

  以免被李婉顺道德谴责。

  他坐在门口石狮子的脚边,等待着姓周的出来。

  没一会,一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带着家眷走了出来。

  他先是打量了李北一眼。

  起初老妇人说国公来访,周正祖是不信的。

  可听老妇人说来人气质非凡,不似说假。

  他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过来瞧瞧。

  不是的话也没关系,教训一下便打发了便是。

  但如果是的话,那最起码不会失了礼数。

  见到李北第一眼,便觉得李北的确有些不同于常人。

  周正祖走到李北面前,拱手道:“阁下就是大名鼎鼎的闻喜公?”

  李北微微抬头,“没错。”

  周正祖笑了笑,“敢问有甚什么证明?倒不是不信过闻喜公,只是这...。”

  李北哪能不明白周正祖的意思。

  无非担心他是骗子。

  李北从怀里掏了掏,掏出一块玉牌,扔给了周正祖。

  这块玉牌上面刻着大大的李字。

  周正祖看了看玉牌,陷入了沉思。

  他不知道这玉牌代表着什么。

  但玉牌价值不菲,有此玉牌之人,绝对非富即贵。

  那李北的话,便不是作假。

  但是,让他陷入沉思的,并不是这个。

  而是他见过差不多的玉牌。

  上面也刻了李字。

  而那块玉牌,他的养子李天生一直佩戴在身上。

  “现在信了吧?”李北从周正祖的手里接过玉牌。

  周正祖朝着李北拱手道:“信了,信了。不知国公来此,所为何事?”

  门口管家连忙吩咐下人去准备酒肉宴席。

  周正祖朝大门伸出手,“府上备好酒肉,不如入府一谈。”

  “不了,我们是来找一个人。”李北开口道:“翠娘可在?”

  “翠娘?”

  周正祖有些纳闷。

  翠娘是他的小妾,本来孤苦伶仃,就带着一个孩子,也没什么亲人。

  可这几年,不仅有远亲上门,还来了个修行人士。

  现在国公更是亲自过来找他。

  周正祖小声询问道:“不知李国公找翠娘何事?”

  没等李北回答,李婉顺率先回答道:“我是翠娘的远方亲戚,特来看望翠娘。”

  李北看了李婉顺一眼。

  这么说也没毛病。

  翠娘的孩子可是和李婉顺是同父异母的姐弟,可不就是亲戚。

  说来也是可怜。

  郑妃的儿子被李世民杀掉后,本来已经心如死灰。

  再听闻李建成还有子嗣尚存。

  便将对已亡儿子的爱,全部倾注在这个不是亲生的孩子身上。

  听到李婉顺的话,周正祖脑子嗡的一声,炸懵了。

  李婉顺这话的意思,相当于突然有个非常大的官找到你,然后告诉你,他和你老婆是亲戚。

  这换哪个人不懵。

  周正祖有些懵逼的再度询问。

  这次,李北开口道:“翠娘是不是有个孩子不是你亲生的?那是我小舅子。”

  听到这话,懵的不止是周正祖。

  周家的人都懵了。

  站在门口这一会,周家就成了权贵?

  周正祖面带红光,“原来是亲家,请进,请进。管家!摆宴席,摆最好的宴席!”

  而后,他转头看向李北,态度比之前谄媚了许多。

  而一旁的李婉顺,早已经是面红耳赤。

  不过,她也没反驳。

  周正祖对李北说道:“翠娘也是的,这么大的事情也要瞒着我。亲家请恕罪,要是我早知道有这么一层关系,说什么也得到长安去见上一见。”

  李北心里不屑一笑。

  去长安?怕不是嫌死的不够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西游:我在大唐当城管,西游:我在大唐当城管最新章节,西游:我在大唐当城管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