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事可以说是武文彬建国以来的头等大事,整个国家都因此而动员起来。

  所有官员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场盛事中,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与武文彬一路打过来,官职不断升迁,管辖事务日益增多,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家,他们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如今,迫切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来充实这个国家。

  因此,对于此次科举考试,华国的官员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武文彬在颁布完命令后,生活变得轻松自在起来。

  他每天只需在后宫内尽情享受帝王般的奢华生活,或者偶尔召开一次会议。

  然而,唯有一件事情令他心生烦恼——川蜀地区迟迟没有传来任何消息。

  仅仅只有四五座城池,却已经攻打了将近一个月仍未能攻克。

  武文彬不禁开始怀疑那位领军将领是否故意拖延时间。

  但他心里明白,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自己所推行的国策对那些世家大族过于严厉,引发了他们的顽强抵抗。

  不过武文彬也不着急,尽管他非常想知道系统能给自己什么奖励,但不急于一时,毕竟现在的生活已经让武文彬非常满意了,他也相信系统不会亏待自己,所以慢慢等就是了。

  而让武文彬比较开心的是,王语嫣有了!

  这丫头别看平时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但在床上的时候,却是最能接受武文彬折腾的人。

  所以,她承受武文彬的攻伐最多,第一个有了身孕也很正常。

  其实这也是武文彬故意控制的原因,之前因为需要到处奔波,而且造反大业也没成功,所以武文彬就可以控制着没有子嗣。

  要不然,以武文彬那么多女人,早就应该孩子遍地了。

  而对于童飘云而言,也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个孩子,她已经不止一次的暗示过武文彬,希望能够尽快有一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爱情结晶。

  但终归还是有些因素导致她们暂时没办法怀孕。

  这一点武文彬也有些无奈,虽然平时她不说,但武文彬也看得出来。

  在得知王语嫣有喜的当日,童飘云那满眼羡慕的目光,非常的明显。

  对此,武文彬有点怀念之前系统奖励给他的好运成双卡了,直接一发入魂。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武文彬可以花费积分在系统商城里面买开枝散叶药水,相信系统出品的东西,不管是什么原因,终归是可以怀上的。

  到时如果被童飘云磨的实在不行再买吧,毕竟是个任务世界,武文彬不太情愿在这里花费珍贵的系统积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转眼之间,距离王语嫣怀孕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这段时间里,武文彬一直在关注着科举考试的进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考生陆续抵达汴京,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获得殿试资格的精英。

  这些考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期待着能够在这场盛事中一展身手。

  由于华国刚刚建立,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来充实各个领域,因此这次的科举考试流程相对简化。

  若是按照传统的考试流程,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首先是秋闱,即乡试,从考试到公布成绩大约需要一个月;

  接着是春闱,即会试,这一阶段也需要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

  而最终的殿试,则需要各地考生赶赴京城,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条件有限,无论是乘坐马车还是步行,都需要耗费不少时间。

  于是,武文彬果断决定,此次科举的试题将重点考察格物理论和应变能力,并大幅度减少复杂繁琐的孔孟之学内容,仅保留少量与之相关的题目。

  同时,他还命令各州府的官员亲自参与监考工作,以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严谨性。

  此外,为保障考生的安全,各州府的官员还负责护送考生,确保他们能顺利到达京城参加殿试。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考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最终,经过武文彬的精心改制,共有五百二十名考生成功获得贡士之名,并抵达了汴京城,他们将在这里迎接武文彬设下的最后一道考验。

  按照惯例,这些能够踏入殿试考场的考生们都会被赋予“贡士”的称谓,而每年贡士的数量大致在两到三百人之间。

  然而,这个数字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朝廷需求和当年会试实际情况的影响而产生波动。

  例如,如果朝廷急需大量人才,那么贡士的名额就有可能相应地增加;

  相反,如果当年的会试成绩不佳,或者朝廷对人才的需求不高,贡士的名额就会相应减少。

  这一次,武文彬毫不犹豫地将贡士的人数大幅提高至五百二十名,天下人都能看出来朝廷是缺人了。

  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颇为可观,但如果将其分配到各个州府,实际上每个地方能分配到的贡士数量并不多。

  而且,殿试并没有淘汰机制,仅仅是对贡士进行名次排序。

  最终,将从这些贡士中遴选出一甲(包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予进士出身)以及三甲(赐予同进士出身)。

  因此,对于那些成功抵达汴京城的考生来说,他们已然稳稳地成为了华国未来官员的预备队。

  这一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汴京城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殿试的前一天。

  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仿佛被一股热烈的气氛所笼罩。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飘扬,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

  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绪,纷纷踏上这片土地。

  他们有的来自南方水乡,有的来自北方草原,有的来自边疆小镇,有的来自繁华都市。

  他们背负着家人的期望,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汇聚于此,共同追逐那至高无上的荣耀。

  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大多三五成群,漫步在汴京城的街头巷尾。

  他们不时驻足观赏着那些古建筑和文物,品味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

  有时候,他们还会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引得周围路人投来好奇的目光。

  刘思聪,这位来自广东府佛山县的考生,便是其中之一。

  他身材高大挺拔,面容英俊,眼神坚定而自信。

  此刻,他正和两位同窗好友一同游览着汴京城的街景。

  这次进京赶考,对于刘思聪来说意义非凡。

  他已经为此筹备了许多年,家中的积蓄几乎已被他耗尽。

  若能在此次殿试中脱颖而出,他将获得无尽的荣耀与地位,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刘思聪的家人对他寄予厚望,因为他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才智。

  九岁时,他便成功考取童生,被誉为当地的神童。

  要知道有很多人读书多年一直未能通过童生试,到五六十岁甚至更年长仍然是童生。

  所以刘思聪可以真正的算是一位天才了,大家都觉得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

  因为他父亲得罪当地官员,他的仕途一直受到阻碍,至今仍未能更进一步。

  每次考试他发挥的都非常不错,但就是过不了乡试,一直被当地的官员卡着脖子,不得寸进。

  尽管如此,刘思聪并未气馁,他坚信只要坚持努力,终将实现自己的抱负。

  此刻,他漫步于汴京城的街道,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座城市既陌生又熟悉,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站。

  原本刘思聪都已经对自己的未来开始动摇了起来,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坚持下去究竟还有没有意义,或许该放弃了吧?

  就在这时,一个叫武文彬的男人出现了,他推翻了昏聩腐朽的大宋朝,建立起了全新的王朝——华国。

  刘思聪的人生似乎又迎来了曙光。

  那位县里面一直阻挡着他进步的官员,也在武文彬的改制下被流放了。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刘思聪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急忙跑出家门,想要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刘思聪的家境其实相当不错,但由于他一次又一次地参加考试,家中的财产几乎都已耗尽。

  因此,整个刘家的人对那个官员以及整个大宋都充满了怨恨和仇视。

  当刘思聪赶到县衙时,他果然看到那个官员已经被人押走了,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喜悦,他忍不住击掌叫好。

  随后,他又从新任县官的通告中了解到新皇帝武文彬所颁布的国策,这些政策让他惊叹不已,仿佛看到了一片新天地。

  再后来,武文彬宣布重新举办科举考试。

  刘思聪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这次科举,他决心要抓住这个机会,一展身手,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梦想。

  就这样,刘思聪凭借着过人的才华与知识储备,一路过关斩将,轻松地通过了秋闱和春闱,并顺利地获得了贡士的身份,可以前往京城参加最后的殿试。

  然而,由于刘家的家境已经大不如前,连进京赶考所需的盘缠都要东拼西凑才能勉强凑齐。

  但是当现任的县令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慷慨解囊,表示所有进京的费用将由县衙承担。

  刘家对此感激涕零,而刘思聪更是对当今圣上武文彬充满了敬意。

  毕竟,在宋朝时期,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而如今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优待,完全归功于武文彬这位新皇帝。

  怀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刘思聪下定决心,此次殿试必定全力以赴,争取取得优异成绩,日后成为华国的一名官员,竭尽全力为陛下治理这得来不易的新朝。

  与刘思聪一同进京赶考的共有六人,他们皆来自刘思聪的故乡,其中还有两位是他的儿时玩伴。

  待众人回到客栈后,刘思聪便迫不及待地邀请其他五人一起探讨当前的时政热点。

  当他们讨论到武文彬最新颁布的坦丁入户之时,原本和谐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起来,每个人都开始争论不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刘思聪,他已经成为了武文彬的忠实拥趸,对他所颁布的国策更是全力支持。

  然而,其他两位考生却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认为皇帝的举措有些不妥,尤其是对世家的打压,似乎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

  事实上,刘思聪心里明白他们为何如此言辞激烈,原来这两人都是来自乡绅地主家庭。

  由于皇帝陛下的新政实施,他们两家不得不割舍许多祖传土地,损失惨重。

  因此,才会有此番言论。

  面对这种情况,刘思聪自然挺身而出,竭力为武文彬辩护,以扞卫他心目中那位英明神武的君主形象。

  但最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毕竟,这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没有人愿意轻易让步。

  于是,几个人争执不下,争吵声愈发激烈,最终不欢而散,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结束了这场闹剧。

  回到房间之后,刘思聪便开始在心中针对武文彬的新政深思了起来。

  他突然想到一点,那就是华国新建,武文彬这位皇帝陛下又颁布了那么多利国利民,惠及百姓的新政。

  又恰逢朝廷开展科举,广纳贤良。

  这是不是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这次科举选中的人才,都是为了推行新政所准备的?

  一想到这,刘思聪便开始变得兴奋了起来。

  无他,只是他感觉到自己抓住了一个能让他一飞冲天的敲门砖!

  明天的殿试,皇帝陛下肯定会着重对于新政出题!

  而大部分的人学习的要么就是格物学说,要么就是儒家经典,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针对新政好好研究一番?

  念及此处,刘思聪赶忙出门朝着衙门的方向狂奔而去....

  ..................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系统奖励送女神,还能穿越影视剧,系统奖励送女神,还能穿越影视剧最新章节,系统奖励送女神,还能穿越影视剧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