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132章 站在博雅塔塔顶上的男人

小说:我在北大学考古 作者:莫鞑 更新时间:2025-01-12 22:24:44 源网站:宝书网
  苏亦讲完以后,宿白先生也没有继续讲述,而是开始把众人带到博雅塔下。

  之前的课堂,其他老师喜欢拿教具当课堂。

  宿先生牛掰的不行,直接把众人领到教具的内部,这样的操作方式,绝无仅有,全国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估计多年以后,再次回忆这堂课。

  对于眼前的学生来说,此生难忘。

  别看,苏亦之前跟大家侃侃而谈,看似对博雅塔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说实话,到北大那么久了,苏亦是第一次到博雅塔下面。

  到了博雅塔下面,大家并没有着急进入塔内,而是开始绕着塔基观看。

  这个过程就一言难尽了。

  这是一个充满味道的观看经历。

  这个有味道是真有味道。

  因为大家一靠近,就闻到一股刺鼻尿骚味。

  啥情况?

  就连苏亦都愣住了。

  博雅塔,北大之精神象征,塔下竟然有尿骚味,这是什么鬼?

  亵渎圣物啊。

  宿先生倒是对这情况见怪不怪,“这里比较偏僻,附近没有公厕,经常会有外来人员大小便,大家一会帮忙清理一下。”

  更深入的东西,宿先生没说。

  苏亦也逐渐回过味来了。

  十年时间,北大一度停课,牛鬼神蛇轮番登场,乱糟糟的。

  一大堆教授楼都入住大量的职工,整个北大就是一个大社区,除教职工之外,还有教职工家属。

  成年人或许会克制。

  但小孩,谁管这些。

  苏亦晨跑的时候,就经常看到有小孩在钟亭那边玩耍,还用染料在大铜钟上胡写乱画。

  十年间,北大的这些建筑,疏于维护,胡写乱画不在少数。这种现象,八九十年代都是很普遍的存在。

  胡写乱画的现象,在长城普遍,在北大的文物上也很普遍,恩,这个时候,燕园老建筑还没有被国家评为文物。

  其实,不止小孩,不妨用更加恶意去猜测。

  并不是每一个人到北大的人都是带着朝圣的心态来的,泄愤者也有之。

  凭啥北大能够享受着全国最优质教育资源?

  成年人也可能会乱涂乱画。

  甚至博雅塔下面还有一些刺眼的字体,XXX去死,北大有啥了不起,这些字体也有存在。

  但博雅塔下,冲刺着一股刺鼻的味道,确实完全出乎苏亦的意料。

  好在,现场众人,除了苏亦之外,大家都经历过上山下乡劳动。大家到塔下听完苏亦的讲解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登塔,而是开始清理卫生。

  这一忙,十几分钟就过去。还算快,毕竟五十几个人,众人拾柴火焰高。

  苏亦忍不住感慨,“周末的建校劳动课,应该把博雅塔当成具体清理区域,不然,太不雅观了,有损北大形象。”

  有人提议可以先向苏主任反应。

  有人提议可以先向邓主任反应。

  然而,有人更加激进,“直接向周校长反应吧。这种现象太荒唐了。”

  有同学问,“老师,这边就不能用护栏围住吗?”

  宿先生摇头,“这个方式,不合适,我们不可能拿东西把博雅塔罩起来,围栅栏、加铁丝网的做法会破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何况那些栅栏也只能‘防君子不防小人’。”

  有同学指着博雅塔外面的涂鸦,问,“老师,这些呢,学校不尝试修复一下?”

  宿先生一一解惑,“博雅塔,对于咱们北大来说有其特殊性,没有校委会的批准,没有专业文物修缮队伍的配合,一般还是以保留文物现状为上策。所有不建议修复。”

  同学们不由沮丧起来,“那怎么办?总不能任由这种现象泛滥下去吧,总有人来管一管啊。“

  宿白先生引导,“这种现象,很难杜绝,同学们集思广益,互相宣传,提高大家爱护古建的意识。十年过去,不仅对校内教学秩序的破坏,对校内建筑也有不少的破坏,同学们是恢复高考以后最早的两批学生,而,保护古建是我们考古人应尽之职责。想当年,梁思成跟林徽因两位先生在保护咱们国内古建上付出毕生的精力,我辈考古人也应当有此担当,我与同学们共勉。”

  宿先生别开生面的给考古专业的同学们上了一节意义非凡的古建保护课。

  苏亦觉得,这课,反而比教授学生万般知识有用得多。

  古人,先要立德再立言。今人,也是如此。

  尤其是考古人,品德就更为重要。

  甚至,苏亦觉得宿先生就是故意让同学们看到这一幕的,不然,作为考古专业的副主任,又是博雅塔的实际管理者之一,他真要清理掉这些东西,随便找学生就可以办到。

  却偏偏让一帮学生经历这些东西,还让同学们亲自参与清理,这个过程绝对比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述各种知识让同学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最终,苏亦还是给出自己的建议,”咱们可以写一些标语,当作提示。也可以在路边设置如厕路线指示图,其他的,咱们课后讨论,咱们先登塔吧。“

  比如不要随地大小便,抓一罚百之类的。嗯,有点辣眼睛。

  此时的博雅塔并没有专门的管理工作人员,非要谁是管理人员的话,那么宿白先生算一个。

  因为他恰好有博雅塔的钥匙。

  这些年的博雅塔,都成为北大考古系的常用教学建筑之一。

  宿白先生把钥匙递给苏亦,“去开门。”

  这个下意识的举动,又再一次让众人感受到苏亦在宿先生心中的地位。

  别小看一个钥匙,也别小看递钥匙的小举动。

  这一切都可以从细微之处反映出来导师的亲近之举。

  苏亦接过钥匙,却没有想那么多,直接开门。

  推开塔门的一刹那,没有佛光宝气溢出来,塔室内也没有供奉着燃灯佛,因为,这里终究是北大的博雅塔而非通州的燃灯塔。

  宿先生讲学,”如果是在燃灯塔,塔室内会供奉着一尊燃灯古佛,不过博雅塔是水塔不是佛塔,自然不会有佛像。同学们,短时间内没有机会去参观燃灯塔,那只能从文献去搜集资料。“

  说着,宿先生望着众人,“你们知道最早记载出自于哪里吗?”

  不用想,肯定没人知道。

  也不对。

  马世昌跟许婉韵应该知道,因为这俩本科都在北大考古专业读。这些课程,估计他们早就上过。宿先生重点考问的对象也不是他俩。

  别说,其他本科生,就连姚华山都不知道。

  谁让他本科读的就是兰大。

  这老兄的北大情结,说不定就是因为老校长江隆基才萌生的呢。

  不出意外,苏亦再一次被拎出来。

  宿白先生问,”苏亦,你呢?“

  众人笑。

  在外面的时候,苏亦还跟大家上课,不断地提问大家呢,现在被宿先生提问,有种风水轮流转的感觉。

  好在这题,苏亦是知道的,不然多尴尬。

  ”根据现有的资料,关于通县燃灯塔的最早记载是在明代刘侗、于奕正所着的《帝京景物略》上。其内容是:“古有曰佑圣教寺者,今通州学宫也。宫墙外片地,故塔存焉,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供燃灯古佛。塔有碣,楷书,续续字间存,周某号几年,......此北朝后周宇文氏也。塔别存石一方,唐贞观某年,尉迟敬德修,又一方,元大德某年,笃烈图述再修”。”

  对于他的回答,宿先生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还有呢?”

  文献功底不是说说而已。

  能够知道原文出处已是不易,能够背诵原文,就极为难得。

  却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苏亦的记忆力极强。不然,普通的学生,哪里会背诵原文,就连宿先生本人也是多次讲学引用太多才做到如此。

  反观苏亦,脱口而出。

  这小子,难怪被会其他老师说是通才,就这记忆力,很难不通。

  但宿白还是希望他是一个专才。

  在他的提问下,苏亦再次说,“其次,康熙三十六年《通州志》(吴存礼编)也有关于该塔在一次地震后修复的记载:“明成化间旁造石梯,皇清康熙间地震倾圯,修不克,州刺史吴存礼倡议公揖鸠工增葺,遂使浮图合尖,迄今拂汉凌霄,扃窗洞豁......”。后来,民国二十七年《通县概况一览》有记载说:“清康熙十八年地震尽圯,卅年僧人照感募捐修建至三十五年,知州吴存礼倡议公捐落成此塔”。”

  这部分的文献,则相对简单一些。

  燃灯塔地处通州,想要查阅燃灯塔的资料,通州地志就是最好的文献参考资料,通常,本地县志等资料上都可以查看到当地着名建筑物。

  唯一困难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帝京景物略》,然而,这书却极为出名。

  北京名胜景观的记录,是《帝京景物略》的重点。卢沟桥、白塔寺、天主堂、碧云寺、潭柘寺、鹫峰寺、卧佛寺、戒坛、十刹海、海淀、玉泉山、西山等等,我都能从本书探寻到它们相关记载。

  甚至,这书都可以作为明代北京的地方史料,一直受到重视,明代以后凡是记述北京历史风土景物的书籍,几乎无一例外地引用或参考过本书,就足以证明它的价值。

  等苏亦说完,宿先生再次给予肯定,“很不错,看来是下功夫了。”

  说着,他望向众人,“这点,你们可以向你们小师兄学习,对北京古迹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翻看一下《帝京景物略》,这书可读性极高。”

  宿先生列书单,大家不意外。

  让大家意外的是,他竟然也把苏亦称为众人的“小师兄”,这样一来,苏亦这个“小师兄”的称号,就得到了官方认证了。

  以前大家喊他小师兄还是只是戏称的话,从今往后,就真成尊称了。

  许婉韵最先反应过来,朝着他竖起大拇指。

  苏亦笑了笑。

  看得出来,他这个称号在北大历史系,流传已广,不然,宿先生也不可能下意识就给予官方盖章。

  讲课还在继续。

  “苏亦之前告诉你们,燃灯塔各个数据,还特意提到塔高48M,其实这个数据,也不是最初数据。”

  这样一来,就有趣了。

  大家都下意识望着苏亦,难不成小师兄刚才是在胡说八道骗大家?

  不然。

  宿先生解释,“燃灯塔为十三层密檐砖塔高48M、底部最大周长40M平面呈八角形。首层有塔室供燃灯古佛,与其风格相似的两座辽代砖塔,山西灵丘县塔和北京天宁寺塔底部均有平台,但同样是辽代建造的燃灯佛塔现在却没有平台。所以可能原有平台已毁或被埋入地下。因此,塔的原有高度应在50M以上。”

  众人恍然。

  “原来小师兄也不是全部都知道的啊。”

  王讯朝着苏亦挤眉弄眼。

  “起开,我又不是全知全能的神。”

  苏亦恨不得按住这个家伙的嘴。

  众人又一阵哄笑。

  这节课,宿先生为什么带大家过来博雅塔。

  其目的就是讲述古代建筑。

  然而,这也不是重点。归根结底还是让大家通过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爱上古代建筑这门极为枯燥的课程。

  “咱们继续说回燃灯塔,塔的最下部有两层须弥座,第一层须弥座的砖雕已不可辨认,第二层须弥座上有斗拱及平坐。你们手中的讲义,印刷的照片,以及部分的手绘图,这些都是我当年带着学生去通州燃灯塔做调查写的报告。你们可以看一看。”

  显然,宿先生也不是第一次讲述燃灯塔。

  不仅如此,他还带着学生去过实地参观燃灯塔。

  这种经历,估计等大家大三实习以后才机会体验。

  宿先生对燃灯塔的介绍,并没有结束,“燃灯塔的须弥座的束腰部分以短柱间隔成三间,在壶门内有雕刻,角部有圆雕力士,平坐栏板用几何纹样装饰形制都十分精美。平坐上以四层莲瓣承托整个塔身。首层塔身高6.5M,塔身外角雕砌八根圆倚柱,下有覆莲柱础。正向四面有门,四个门券上均雕有卷草纹,但西北东三面为砖雕假门,余下四面有朱色直棂假窗,正南面为塔门,内有塔室,佛像及门扇均已查无踪影(注1)。在这个方面,咱们博雅塔有很大的缺失,毕竟博雅塔不是佛塔而是水塔,当初墨菲在设计上借鉴了燃灯塔作为原型却不是一模一样复原燃灯塔。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图文对照两者的异同。”

  这个讲说部分,持续了半个小时。

  整个过程,大家听得耳皮发麻。

  因为塔室部分,博雅塔完全就是啥都没有。

  好在宿先生也只是给大家说一个大概,并没有太过深入。

  讲完这部分以后,宿先生说,“一会,大家先在周边慢慢看,然后自由登塔,女生不做强制性要求,男生最好登顶。不然塔顶是什么样的形状,你们都不知道。作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不知道,但是你们作为北大考古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知道。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通州燃灯塔是没有机会登顶的,那么博雅塔也就是你们了解燃灯塔了解咱们中国古塔最好的方式了。可以说了,除了咱们北大,其他学校绝对没有这样的机会,希望诸位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

  说着,把苏亦拉过来,“一会带着大家登塔,我就不上去了,大家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问你们小师兄。“

  37米的博雅塔,是真的高。

  若非必要,还是不要登顶。

  再说,这玩意,也不合适几十个学生同时登顶,必然有人登有人不登。

  看着一级级台阶盘旋而上到穹顶,很多女生都望而却步了。

  作为今天注定要站在塔顶上的男人,不登不行。

  于是,苏亦带着众人开始登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我在北大学考古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