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我其实在中韩之战前就写好了。但是迟迟没有发出来。本来想做成一个短视频@一下孙继海。

  但最后我还是想再沉淀一下。意气顶脑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今天早上看到新加坡门将的热度仍在继续,然后我又转头看了看孙继海《海选未来》第二期的项目进度——筹款491万,完成度44%。

  如果孙继海能穿上球衣,参加国家队的一场比赛,零封他的儿子“孙兴慜”,恐怕就能筹到剩下的款了。

  两相对比,我想起一句话:“宁与外寇,不予家奴。”

  中国队被新加坡抬进18强不是没有原因的,青训的根基无人投入,对一个外国人却是感恩戴德,疯狂消费。

  我不是说感恩不对,咱们本就是感恩的民族,即便新加坡并不是一个亲华的郑阜,还是阿美莉卡拴在马六甲海峡的狗,他们也不认为三千年前他们是炎黄子孙。

  但作为自己人咱们起码要两碗水端平,要知道孰轻孰重。

  下面是一篇替孙继海《海选未来》计划担忧的文章。不喜的可以跳过。

  ……

  孙继海:

  你好!

  我是一个大连人,从小看你踢球长大。

  我是一个普通球迷,仍然爱着中国足球。

  看到你的海选未来计划。我很高兴。我和很多网友一样都希望中国能不断涌现足球人才,期待中国球员走向五大联赛。第一次捐款,第二次捐款,我都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

  但是,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

  在短短的半年内,海选未来足球计划开始了第二次募集,现在资金仍未过半。

  未来可能还有第三次,第四次募集。

  所以,想借用公众平台向您表达一下我的担忧,将我的一些疑惑提出来,希望您或您的团队可以解答。

  我的担忧首先是从计划里公布的一则预算开始的。

  1,第一个担忧:关于个别团队工资预算是否偏高。

  在海选未来2014年的计划中。品牌推广部分全年预算216万,其中包括5个内容传播人员的费用,包括2个品牌人员的工资,包含设备器材的费用,包含专题片外包的费用。

  我现在的工作恰好跟这个相关,而且在北京。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我觉得这个预算偏高了。

  最近刚刚给出的北京平均工资显示,平均工资大概在元左右。

  不管是视频团队也好,品牌团队也好,一个主管几个小弟,平均工资元,绝对是高薪了。说实话,如果你要花这个钱,不如包给我认识的公司,保证价格便宜量又足。

  而且,在这个项目筚路蓝缕,需要节省成本的今天。完全可以外包进行操作,甚至可以在不少二三线城市找到价格更便宜的团队去做这个事情。

  项目全年的总预算是2329万,你的品牌费用281万,占比12%,这显然有些偏高了。

  既然这个项目是以你个人Ip来做转化,而且现在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品牌费用6%是个合理的数字。

  足球的预算我作为普通球迷并不太懂,还请有相关经验的朋友考证。

  2,第二个担忧:关于整个计划的未来。

  从您在2024年6月1日的发布会上,我看到了《聚沙成塔,十年一剑》的标题。

  6岁的少年,真正可以被职业队看到,大概也要16岁的光景。就如你17岁进入万达青年队一般。

  可是这个项目真的可以做十年吗?怎么可以保证不半途而废呢?

  在这个发布会上,我没有看到。

  你们有专业的团队,公平的渠道,但不代表孩子们有踢上职业的水平。

  真正可以让这个计划得以延续的只有两个字——金钱。

  在金钱缺乏的时候,情怀都要放到一边。所以你们才有了第二次募资。

  用一句特别“互联网”的话来总结:海选未来计划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在一个看不到前景的项目里,有多少企业愿意投入,全靠成千上万的球迷为爱发电吗?

  3,第三个担忧:球员的归属问题。

  在计划中,我看到了遵义、大连两个城市的政策助力,我也看到你为此来回奔波用自己的名字为计划背书。

  但是,亲兄弟明算账,有些时候我们还是要把丑话说到前面的。

  这些球员,不管将来走不走得上职业,都要面临一个注册的问题。不管在教育体系、体育体系、还是足协体系注册都要有个主体。

  就算他们能够按我们期望的那样进入伊蒂哈德,他们的转会费将由谁来获得?

  这个恐怕是计划最难回答的问题。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挣钱不丢人,但作为支持这个计划的球迷又是什么身份?支持的郑阜将会得到什么回报?

  4,第四个担忧:计划成败的问题。

  做一个最坏的假设,这个项目如果没有按照发布会说的“十年一剑”,反而是中道奔殂了怎么办?

  做第二个坏的假设,假如十年之后,海选的球员中,没有一位成为职业选手。而是像某些海外留洋计划一样,成材率极低,怎么办?

  这又该如何收尾?

  一年1100万,十年1亿1千万,算上货币贬值,数字还要更多。

  当然一个小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并不算什么,甚至对于你这样的球员来说,甚至不需要挣这个辛苦钱。

  所以我上面所说的并非质疑而是担忧,预防可能出现的坏结果,做好预案。

  即便我们没有培养出优秀的足球人才,至少我们还有十年的经验可总结。

  我强烈建议计划要在年终及时复盘,做好记录和积累。

  5,第五个担忧:关于比赛和锻炼。

  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我觉得多打比赛对球员的成长是件好事。

  可是我们在计划中看到的比赛数量是否足够我们的小球员提升?质量上如何保证?

  全年小球员的比赛量达到多少可以保证成才?该如何提升球员的单体能力?

  有没有什么可量化的指标。希望你在直播里能说说。

  在中国不乏对足球愿意投入的企业和人,但专业足球对于普通球迷而言好像仍是有一堵高墙的。

  能否通过这个计划,让更多人能懂,能复制?

  我觉得也是可以尝试去做的事情。

  ……

  光说担忧还是不好,我想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希望你参考。

  一,要有自己的俱乐部,打造一家网红俱乐部。不要求你能冲超,冲甲,只求你向所有球迷展示项目的进度。

  二,要多联动国外的俱乐部。比起董路的足球小将,咱们这毕竟熟门熟路,曼城、水晶宫、谢菲联……总有看得上中国商业机会的俱乐部。我们的球员早点走出去培养是好事。

  三,教练员培训我觉得可以跟足协联合。我知道你不是一个能弯得下腰的人,大连人骨子里的骄傲你一直都有。你也在直播里反复强调足球教练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在青训的同时不如再做一个《海选教练》计划,同步提升中国的教练水平,把《海选》打造成一个金字招牌。

  四,实在缺钱就做个《海选精选》的账号,可以带货,还能弥补一些预算的亏空。

  一家之言,希望得到回复。

  此致

  敬礼

  一个普通的中国球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有一计,可救国足,我有一计,可救国足最新章节,我有一计,可救国足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