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后蒸汽火车头还是在铁轨的尽头稳稳地停了下来。

  说起来很复杂,其实这个过程并不长。

  严格来说,这个实验还是挺胡闹的,不到一公里的长度,实验火车,跟开玩笑一样。

  老六的解释很有趣。

  上次就是因为太浪了,还忘记刹车这回事儿了,所以才失败的。

  忘记刹车这件事儿也是有原因的,古代的马车刹车非常简单,喊一声吁就搞定了。

  他们用惯了声控刹车,一时没想到还得手动刹车。

  这次他们痛定思痛,必须要把车速和刹车搞好。

  尤其是刹车,没有刹车那就是脱缰的野马,太危险了。

  所以这次他们干脆搞了个极限操作。

  短距离内启动再停车。

  如果这都能成功的话,那以后在正式的铁轨上,更加不会出什么危险了。

  朱吾适也不太懂这些,他也不关心这些。

  他的要求还是那么的质朴,能正常使用就行。

  蒸汽火车头停下之后,又等了十几分钟,确定锅炉不会爆炸,也不会有什么意外后,众人才慢慢围了过去。

  朱元璋没有过去,一来他不懂,去了也就是看个热闹。

  二来他是皇帝,但凡有一丝一毫潜在的危险,他都要尽量远离。

  朱吾适和老六以及解缙父子来到蒸汽火车头旁边,先是围绕火车头转了几圈儿,确定铁轨和火车头外部没有什么问题后,众人又上了车。

  车里的环境实在是很一般,地上堆着煤炭,锅炉里没有烧完的煤炭还在燃烧着。

  热就不说了,空气质量也不太行。

  朱吾适感受了一下,就赶紧离开了。

  “等煤炭烧完后,你们认真研究一下火车头,尤其是锅炉刹车这些比较重要的部分。

  火车以后是要跑长途的,如果这么短的距离,锅炉就出了问题,或者刹车不行的话,还是不能正式投入使用的。

  一定要严谨严谨再严谨,如果实在不能确定有没有潜在风险,哪怕把整个火车头拆散了坚持一下也不为过。”

  现在是做实验,有问题不怕,等正式投入使用了再出问题,到时候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朱吾适最担心的,其实还是钢材的质量问题。

  虽然已经从现代弄到了全套的炼钢技术。

  但是大明这边学到了多少,炼制出来的钢铁是否真的能够用来做火车和铁轨,朱吾适心里是没底儿的。

  毕竟他不是科研人员。甚至都不是理科生。

  所以他只能不断强调安全问题,让老六他们尽可能地谨慎。

  提供资料,强调安全问题,然后给予鼓励。朱吾适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叔父,我们这个实验也算是取得初步的成功了吧。”

  老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接触到的现代科技产物是最多的,不管是火车还是汽车,飞机等等这些东西,都让他心生敬畏和向往。

  如今大明也算是拥有一丢丢现代化的影子了,这都是他的劳动成果啊。

  那种满足感,真的是很难形容。

  “不错,可惜是纯手搓的,工业化进程的道路还很漫长啊。”

  朱吾适现在也想明白了。

  科技的发展是不可逆的,环境的破坏是必须的。

  早破坏早治理,晚破坏晚治理呗,反正都要走这么一遭的。

  1800年,人类的科技水平就跟2000年差不多。那岂不是早两百年就会开始环境治理嘛。

  而且有现代科技的帮助,大明这边的科技发展必然会更快,那环境的污染其实还更少呢。

  老六也收起了心中那一点点自满。

  是啊,如今也不过是刚刚实验成功,离真正投入使用还要好久呢。

  更不用说现代的高铁飞机了,他有生之年肯定是做不出来了。

  所以确实没什么好骄傲自满的,干就完事儿了。

  “叔父,我会继续努力的。”

  又鼓励了老六和解缙父子几句,眼看天色也不早了,朱吾适和朱元璋就先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朱元璋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贤弟,真好啊,咱家老六越来越有出息了。大明的未来也是指日可待啊。”

  朱元璋刚才在老六面前并没有表现得多兴奋。

  他是那种典型的华夏父亲,总在背后默默给予支持,但是想要从他这里得到表扬,尤其是头口的表扬,那是很难的。

  此时只有他和朱吾适两个人,他才把内心的激动表达出来。

  “那你刚才干嘛板着个脸,咋不当着老六的面说呢。”

  “咱不是怕他骄傲自满嘛。”

  有理有据,实在是难以反驳。

  “你的思想太落后了,人都是需要鼓励的,一味打压只会使人丧失信心的。”

  朱吾适也就这么一说,朱元璋听不听那就是他的事儿了。

  都尼玛五十多的人了,还能指望他改变什么呢。

  “别说这个了,还是说说这个什么蒸汽机车吧。这玩意儿做出来以后,真的能跟火车一样吗?”

  朱吾适带着朱元璋去铁路旁边看过火车和高铁的。

  当看到那一列长长的火车从自己面前呼啸而过时,朱元璋内心的震撼真的无法言表。

  透过车窗看着车厢里坐满的人,朱元璋脑子里想到的都是。

  我要是用这玩意儿运送部队,谁他妈还敢造反啊。

  别说是步兵了,就算是骑兵,一天能走个一两百公里都算非常不错了。

  这才是古代容易造反的最根本原因。

  兵贵神速四个字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云南有人造反,从应天府发兵的话要多久才能到云南。

  直线距离一千七百多公里,就算朱元璋的士兵走直线,一路都是平坦大道。

  就算他的士兵都是铁打的,每天能走五十公里。

  从应天府到云南也要三十多天。

  三十多天什么概念呢。

  就是一个多月呗。

  一个多月,每天负重走五十公里,还要风餐露宿。

  等到地方了,还能有多少战斗力呢?

  所以真要是从应天府调兵的话,实际可能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到。

  两三个月够干多少事儿了啊。

  小日子当初可是宣扬三个月灭亡华夏的。

  这要是放到古代,三个月才从应天府到云南,而且还是人困马乏的。

  有了火车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家床底通大明,我家床底通大明最新章节,我家床底通大明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