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大批农民因失去土地以及遭受连年灾荒和苛捐杂税之苦,背井离乡迁徙到其他地方,成为了“流民”。

  而那些大量的土地则被权贵阶层侵吞,加上在灾荒不断,赋税沉重,从而导致了大批农民离开家乡,不得已迁徙到其他地方。

  由于荆襄地区是湖北、河南、四川、陕西等地交界的广大区域,而且这里自然条件优越,还地处官府管辖的薄弱地带。

  因此,来到这里的流民越来越多,他们以山林资源为生。

  一直到明宪宗成化年间,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

  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流民,明朝廷担心不利于自身统治。

  于是,严令禁止农民入山并加以驱逐。

  大批农民游离失所,居无定所,只得进行迁徙。

  他们冒着炎热的天气,来到了荆襄地区。

  由于荆襄地区山林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所以这吸引了很多流民来此垦荒开矿。

  “呀!”

  “这荆襄地区可真是个好地方!”

  “不错不错,这里的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十分难得不易常见。”

  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就被明朝廷派人前来给制止了。

  又将他们驱逐出去,不让这些流民再次入山。

  “干什么?干什么?”

  “你们这些流民,谁允许你们在这儿耕田的?”

  “还不快给我离开这里,滚出此地到其他地方去。”

  其中一个流民名叫刘通,乃是位年轻人,他上前去解释了下。

  刘通解释道:“大人,我们实在是没活路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我们也不想这样,来这里只是为了找口饭吃。”

  “哼!那也不行,说什么都没有用!”

  “现在我宣布一件事情!”

  “官府有令,不许在山里耕田采矿!”

  “所以你们赶紧走,快快离开这里。否则的话,就别怪我不客气啦!”

  “可是离开这里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了,你们朝廷也不管管此事。”刘通闻言怒吼一声,满脸涨红很是生气恼火。

  “你竟然敢非议朝廷,找死不成?”

  “信不信我把你给抓了?

  “你们这些无知大胆的刁民,难道真的要让我动用武力吗?”

  “嗯?想要造反吗?”

  “真的是不可理喻!”刘通斥责道。

  刘通听后撸起袖子,双手紧握成拳,似乎想要与其打斗一番,争个输赢高下说法。

  “你,你想干嘛?还敢动手吗?”

  一旁的人见状,赶紧上前阻止了刘通,并向他进行劝导。

  “算了算了,民不与官斗,我们还是走吧。”

  “可恶!”

  “好,走吧!”

  刘通没办法只能就此罢休。

  可是流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官府驱赶。

  他们被逼无奈,在刘通的带领下,直接发动起义。

  这可以说是官逼民反!

  成化元年(1465年),刘通等人领导荆襄流民发动起义。

  起义队伍最开始就到达四万余人之多。

  起义军转战各处,屡次击败朝廷军队。

  后来,因为朝廷增派力量增援,从而遭受到明朝大军的强势镇压。

  起义军寡不敌众,刘通不幸被俘虏遇害,最终起义失败了。

  “朝廷不让我们活下去,那我们就造反!”刘通登高一呼,立刻组织流民们起义造反。

  “对,造反!”

  “这破朝廷完全不顾我们的死活,我们不起义造反推翻它,就不会有我们的生存之地。”

  一时之间,流民们纷纷投入起义军旗下,由刘通带领着他们向各地攻击。

  起义军的人数得以迅速增加。

  朝堂上。

  明宪宗端坐于龙椅上,众多大臣们正在建言献策。

  “陛下,荆襄一带流民叛乱,他们起义造反犯上作乱,已经接连攻下襄阳和邓州。”

  “对啊,叛乱贼首刘通,他竟自称为汉王,目无朝廷,实在罪不可赦。”

  “我们应该尽快想出应对之策,阻止事态进一步发展扩大,尽量的把损失降到最低最少。”

  “那就赶紧发病前去平乱!”

  “还愣在这里干什么?你们还不快去准备?给朕派兵镇压!”明宪宗愤怒的说道。

  最后,起义军被朝廷增派的大军镇压。

  因此起义失败,刘通被俘虏后,随即被杀害身死。

  虽然,刘通起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流民问题仍然没得到有效的解决。

  被生活所迫的农民,他们很快又大批入山。

  没过几年的时间,刘通旧部下之一的李原,又在此聚集大量流民进行反抗朝廷。

  只是依旧也以失败而告终!

  介于光用军事手段,并没有有效解决流民不断聚集的问题。

  朝廷不得不调整政策只能妥协,对流民进行安抚。

  让他们就地落籍,以后安心地生产生活。

  这才让流民问题,由此得到基本解决,却始终无法进行根治。

  最多也只能治标不治本!

  长久来看,这样并没有什么用处,倒是可以勉强维持现状。

  而对于目前来说,能够如此处理其实也还算挺不错的。

  没有必要计较那么多,更别提那些流民百姓,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注意关注这些问题。

  只要是解决了眼下的情况,至于其他的便不会想得如此之多了。

  明宪宗死后,其长子朱佑樘即位。

  继位之后,朱佑樘史称明孝宗!

  在这之前,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身份低下,还屡受到明宪宗宠妃万贵妃的迫害。

  朱佑樘在父亲明宪宗并不知道有他存在的情况下,度过了艰难困苦的童年时光。

  后来经过皇帝的近侍禀告实情,朱佑樘才被接回宫内并立为皇太子。

  朱佑樘性格宽厚仁慈,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

  他为了振兴国家,不仅排斥奸佞之臣,大力选贤任能,又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之后,明孝宗他召集百官,重开“经筵侍讲”,要求官员们定期与自己讨论国事,从而提出振兴国家的良策。

  同时,明孝宗身体力行倡导节俭,节约政府和皇室各种开支,减免农民的赋税负担。

  不仅如此,明孝宗还注意纠正前朝积弊,遏制宦官势力,又还慎重司法,对刑事案件加大审查力度。

  此外,明孝宗采纳大臣建议,听取他们的好意见,大力兴修水利,整治水患,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在明孝宗朱佑樘登基时,此时的明朝内忧患患不断,国势日衰。

  毕竟,已然步入明朝中期了。

  某一天的朝堂上。

  明孝宗朱佑樘,端坐于龙椅之上,正在与朝廷众臣商议讨论,如何发展振兴国家。

  “我的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登基没几日的明孝宗朱佑樘,在心中暗暗发誓如此想着。

  “陛下,臣建议重开大小经筵。”一名大臣上前提议道。

  “嗯。”朱佑樘点点头,“你继续说下去吧!”

  此前说话的大臣继续道:“陛下可以通过经筵侍讲与群臣商讨国事,还可以由此便明贤能之臣,予以重用。”

  “好!那从今天起,重开经筵!”朱佑樘大手一挥,决定了下来。

  “是,陛下英明!”众臣齐声高呼。

  之后,明孝宗坚持每天早午两次临朝,与官员们商讨国事。

  “历代贤君的治国之道之一,就是重用贤臣。”

  “说的很对,朕也要任人唯贤!”

  明孝宗贬斥奸臣,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提拔为官。

  只是长时间的如此,让明孝宗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自己的身体状况健康变得很差劲。

  “喀喀喀!”

  晚上,明孝宗还在批改奏折,可是时不时的会咳嗽那么几声。

  这时,一旁的太监道:“陛下,您要多注意点龙体,可别太操劳了。”

  “朕知道了,不过这些问题关系到百姓生活,所以朕不能拖延。”

  明孝宗体恤民生,多次下令减免赋税,这使得百姓生活踏实稳定,能够很好的安居乐业。

  明孝宗还吸纳流民,兴修水利,既解决了流民的生活问题,又减轻了农业生产受灾害的影响。

  故而,这让明孝宗在位时期,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足以说明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而且明孝宗在位期间,可是明朝中期国势最好的时期。

  明孝宗朱佑樘是当之不愧的好皇帝!

  可惜的是,明孝宗在位的时间只有十八年。

  不过这十八年中,乃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国力昌盛、吏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

  因为,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时,他的年号为弘治。

  所以,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弘治中兴”。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神兵世界之圣战,神兵世界之圣战最新章节,神兵世界之圣战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