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称帝后,为加强皇室的力量,就把他的儿孙们都封为了藩王。

  朱元璋希望这些藩王,能够驻守管理各地,屏护中央,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而作为朱元璋四子的朱棣被封为燕王,主要负责镇守北方,防御北元残兵。

  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炆,皇太孙继位,年号建文,即建文帝。

  朱允炆乃是朱元璋之孙,太子朱标之子。

  由于朱标英年早逝,作为朱标儿子的朱允炆,身为皇太孙的他,在朱元璋死后登基继承皇位。

  只不过,朱允炆登上皇位后,非常担心藩王势力日后危及中央,于是,在一些大臣们的支持下,决定了削藩这个计划。

  当时燕王朱棣,乃是实力最为强大的藩王。

  在其他几个藩王先后被废后,不甘坐以待毙,于是决定起兵反抗。

  建文帝朱允炆坐于正上方,在他的面前有两位心腹大臣。

  “陛下,您找我们来是有什么事吗?”其中一位较为年迈的大臣,向前开口询问。

  “其实是有件事,朕想征询一下两位老师的意见。”朱允炆犹豫了片刻道。

  没错,现在在朱允炆面前的两位大臣,正是他的两个老师。

  其中一个较为年迈,另外一个较为年轻。

  年迈的叫做黄子澄,年轻的叫做齐泰。

  随后,朱允炆继续道:“如今藩王势力越来越强大,以后恐怕会对朝廷不利……”

  “这一点让朕颇为担忧,所以朕想着手削藩,不知两位老师你们觉得怎么样?有何看法?”

  黄子澄开口道:“陛下,臣等鼎力支持!”

  “有汉代“七王之乱”的教训,削藩势在必行!”

  闻言朱允炆微微颔首,双手握紧成拳,赞同地道。

  “正是这样,所以我们应该先从谁下手呢?有什么建议意见吗?”

  这时齐泰说道:“陛下,臣认为燕王实力最为雄厚,我们可以先拿下他,这样的话就能够震慑其他藩王。”

  齐泰刚一说完,黄子澄就再次开口,从话语中能够感觉到他并不是很赞同齐泰的话。

  “陛下,臣认为不妥。如今燕王战功卓越,又没有犯什么大错误,如果我们先从他下手,必定会招来质疑。”

  “嗯。”朱允炆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便又问道。

  “既然如此,那么老师您的意思是?”

  “不如先从燕王的羽翼入手,之后再拿下燕王也不迟。”

  “如此我们就不必担心那些,陛下您也不会遭到质疑。”

  “好好好!”朱允炆连叫三好,“就按照黄老师说的做吧。”

  “传朕旨意,即刻下去完成,不得有误。”

  “是,陛下!”

  “臣等遵旨!”

  “必定不会负您所托!”

  一段时间后。

  燕王府内。

  “报!”

  “燕王大人,有从南京来的消息。”

  燕王府内,来自南京燕王朱棣安插的信使,把信封交给了正在后花园中钓鱼的燕王朱棣的手中。

  “拿来给本王看看!”

  紧接着,朱棣赶忙打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信纸,仔细的看了看上面的内容。

  片刻之后。

  朱棣的脸上神色表情一阵变化,震惊、诧异、疑惑等都呈现了出来,看上去特别的精彩。

  “什么?居然有这种事?”

  “不好!”朱棣眉头紧皱,暗骂一声,向一旁的仆从下达命令。

  “快,快把道衍给本王请过来!”

  “速度要快,不得耽误!”

  道洐,原来叫做姚广孝,乃是个和尚。

  道洐只是其法号。

  道洐和尚姚广孝,也可以叫做黑衣宰相姚广孝。

  燕王府书房中。

  燕王朱棣与道洐(姚广孝),两人正在此处商谈要事。

  “怎么办?为什么会这样?”

  “周、齐、湘、代、岷,这五个藩王都被皇上削藩废封了。”

  “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

  道洐(姚广孝)沉吟了片刻,做出思考状态,之后再开口道。

  “如此看来,当今皇上他是铁了心想要削藩啊!”

  “嗯。”闻言朱棣连连点头询问道,“那你觉得本王该怎么办?如何去做?”

  “王爷,您如果不想做阶下囚的话,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奋起反抗。”

  “黄子澄和齐泰二人,他们俩人挑拨皇上和王爷之间的关系,则与奸臣无异。”

  搓了搓手的道洐(姚广孝),又继续开口。

  “况且先帝曾有遗命,要是朝内有奸臣的话,各路藩王可以发兵勤王。”

  “没错,这的确是事实!”

  “王爷,现在我朝的猛将已被先帝杀尽,如今朝中几乎无人可跟王爷匹敌。”

  “所以发兵起事,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方可取得最后的胜利。”

  通过道洐(姚广孝)所说的话,让犹豫不决始终下不定决心的燕王朱棣,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好!”朱棣猛地一拍桌子,点点头霸气侧漏,慷慨激昂的说道。

  “既然如此,怎么本王就以“靖难”为名,发兵起事!”

  朱元璋在世时,曾与藩王们约定好了,如果皇帝身边出现了奸臣乱政的情况。

  那么藩王们有权带兵进京勤王。

  所以正是因为这个,朱棣才以此为借口,以“靖难”为名,挥军南下。

  当朱棣起兵造反后,建文帝朱允炆得知后,也决定了发兵阻击去平叛。

  建文帝朱允炆这边,他在心中默默想着:

  “哎!打仗归打仗,你们千万不要让朕背上那“伤害亲叔”的罪名啊!”

  由于朝廷军力几倍于燕军,所以燕军在交战之初并没有占得上风。

  反而被打得大败而归。

  “朱棣就在前面,大家快追!”

  “抓住反贼朱棣者,重重有赏!”

  “嘿嘿!你逃不了了!”

  只见一名手持着弓箭的将军,拉开大弓拉满后,箭头尖向前面正在骑马奔跑的朱棣,对准他打算瞄准射击。

  “不,停下!”

  “给我住手,不准射击!”

  “皇上交代,让我们不要杀他的亲叔叔!”

  “尽量抓活的回来!”

  后来,朝廷军队因内部决策失误,导致了多次延误战机,从而使得朱棣赢得了主动。

  将主动权牢牢的抓在朱棣他自己的手中。

  就这样,朱棣凭借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强悍的军力,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

  只不过在这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让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战况焦灼,愈演愈烈,却始终不分胜负,两者不相上下,谁也奈何不了谁。

  “唉!”朱棣叹了口气道:“我军虽然连打胜仗,屡战屡胜,但是城池却总是得而复失。”

  “这可如何是好?长久以来可不行,这样下去对我们很不利。”

  闻言道洐(姚广孝)开口淡淡的道:“这只是因为朝廷后援兵力太多,很不利于我们固守城池。”

  “对呀对呀!再这样拖下去,我们一定会失败的。”朱棣见状同样是点点头,表示很赞同,又对此无可奈何,毫无办法可言。

  “呵呵!”道洐(姚广孝)摆了摆手,摇摇头道。

  “王爷,您其实不必担心。接收到密报,现在此时的南京防卫空虚,我们索性直取南京好了。”

  “虽然这很冒险,但是也只能如此了,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朱棣妥协同意后,就赶紧去准备了。

  于是,朱棣清亲自率领孤军南下,继而攻打南京城,由于朝廷调度失当,况且再加上城里有投降派做内应。

  朱棣军队,很快兵不血刃的顺利入城。

  这同样也多亏了密报,正当朱棣军和朝廷军相互对峙时,才能得知建文帝朱允炆,他所在的应天府(南京)兵力空虚,守备不严,便冒险率领着军队南下。

  在应天防守策略不当的情况下,朱棣成功进入应天府(南京)中。

  而建文帝朱允炆,他所在的奉天殿起火很是突然,根本就没有预兆出现。

  大火后,他便不知所踪,下落不明。

  “靖难之役”后,于1402年,朱棣成功的在应天府(南京)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

  朱棣就是着名的明成祖,史称永乐大帝!

  在朱棣的治理下,明朝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最终迎来了“永乐盛世”!

  而且朱棣登基后不久,就修撰了《永乐大典》,又派郑和七下西洋。

  在这段时间中,这一过程内,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神兵世界之圣战,神兵世界之圣战最新章节,神兵世界之圣战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