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畜生啊!”

  老头气的吐出一口鲜血。

  ……

  其他几家的录音也是各有各的龌龊,

  那些自以为沉得住气的家主们,惊恐的看着那能发出声音的东西。

  “我的声音怎么从那里出来了,如此绝密的谈话,他们是如何得到的?”

  有聪明的,回想起自己说这些话的时间和地点,

  顿时就明白了。

  “是那该死的宝贝!!”

  “该死,早知道就不要那东西了。”

  这些曾经明朝最有权势富有的一批人,此时肠子都悔青了。

  他们千防万防,

  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千辛万苦,花了大力气得到的宝贝,

  竟然是导致自己暴露的元凶!

  “卑鄙……无耻!”这些人崩溃的大声咒骂着。

  他们知道,这一次自己死定了!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一口池塘,

  每一次清理鱼塘时,都是草草的用网拉一遍,之后就继续撒鱼苗。

  年复一年,渐渐的村里发现,这池塘有些不对劲。

  明明每年都撒差不多的鱼苗,不知何故,产量竟然无缘无故的变少。

  直到一次产量少到村里接受不了时,才重视起来找原因。

  那一年,村里把池塘的水都抽干了,

  没想到在池塘的淤泥里竟然藏着好多专门吃小鱼的食肉鱼。

  这些食肉鱼,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竟然躲过了好几次清塘。

  时间久了,竟然每一条都变成了庞然大物。

  每一条都有一人高,重上百斤!

  村里直接把这些隐藏在淤泥里的专门吃小鱼的食肉鱼清理掉

  第二年村里收获的鱼,比以往每年都多!

  ……

  这是《大明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

  用的是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

  “说得对,那一年我们村就发生过这种事!”

  “那些鱼太可恨了!”

  “那些祸害,一定要清理干净,不然一个鱼塘的鱼都被这畜生祸害了!”

  看热闹的百姓热火朝天的议论起来,只是渐渐的这画风就变了。

  一个瘦瘦的中年人,自豪的说

  “哎~你们知道吗,那年我们村从池塘里抓到的那大鱼,比这报纸上的还要大!有两米多长,快两百斤呢!”

  “你这算啥,我们村池塘里的鱼,有一丈多长好几百斤呢!

  称的时候,十多个壮劳力才抬起来,我们村吃了整整一旬!”旁边的一矮壮汉子有些不屑。

  “你们这算啥,我们隔壁村那鱼都成精了,每年要吃好几个小孩呢!据说每年都要献祭一对童年童女!”

  “只听过鲤鱼化龙的故事,没听说过鱼成精的吃小孩的,不过我听说有一条白蛇成精,化形成了一个极为漂亮的女子,报恩嫁给了救她的男子,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听到这些,周围的人都来了兴趣,围上来好奇的问“蛇和人也能生子?”

  “怎么不能,不但生了人家儿子最后还考上了状元!”

  周围的那些男人们,听的津津有味,听到孩子考上状元时,眼里发出羡慕的目光。

  讲故事的这人,自然是刘长青本人。

  今日无事,他换上便服出宫来视察工作。

  其实就是想看看自己写的小作文,老百姓是什么反应。

  听着这些人渐渐的歪楼吹起了牛,他没忍住插了一句嘴。

  就这样《白蛇传》提前几十年在明朝出现。

  这只是京城的一角,全国几乎所有的县城,都在发生这一幕。

  《大明日报》作为官方报纸,按照每张2个铜板的价格,向那些有钱人售卖!

  不过,每天都会在县衙免费张贴一张。

  普通百姓如果买不起,也可以在县衙免费观看。

  不识字也没关系,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有识字的落魄书生在这里寻找优越感。

  这篇文章,大部分老百姓都亲身经历过,道理浅显易懂。

  那些有钱有势的官老爷们,有些摸不清朝廷,无缘无故的刊登这么一个故事干嘛?

  下午,京城郊区出现了几个怪人。

  平时见到蛇就躲的远远的,今天不知发了什么神经专门抓蛇!

  抓了也不吃,对着蛇神神叨叨的说了一通后就把蛇放了!

  “娘,郑二叔这是咋了?发癔症了吗?”回去的路上一个小姑娘奇怪的问。

  “谁知道呢?不会是这么多年没娶上媳妇得了失心疯吧!”那村妇用力的搂了一下女儿。

  等那男子回来,小家伙瞪着大眼睛,好奇的问“二叔,蛇好玩吗?”

  二叔:“……”

  当第二天,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出来后,他们明白了!

  “什么?那些人竟然是导致宋朝覆灭的余孽?”

  “他们是我大明身上的吸血虫!”

  “他们就是那些躲藏在池塘淤泥里的吃小鱼的畜生啊!”

  “汉奸!对没错,他们是汉奸,比秦桧还可恶!”

  老百姓义愤填膺的破口大骂。

  这不是文章,而是政府通文。

  直接把这些人的罪行暴露在老百姓的面前,

  自此大明有了汉奸这个词,老百姓心里也有了汉奸这个概念。

  这个案件,从一开始人人自危,到现在百姓已经拍手叫好。

  不仅最底层的百姓,有些心里存着正义的读书人和官员,也对这些人恨的咬牙切齿。

  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热爱着这个国家和民族。

  接下来,《大明日报》几乎每天都有一篇洗脑……哦不对,是正能量的文章发表!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卖报卖报!”

  “号外号外,陛下亲自写的告全民书!只需要2个铜板就能看到了。”

  这天,所有卖报的报童都在情绪激动的推广着报纸。

  有些老板和官员,一听皇上亲自写的,而且还要全民知道。

  有些得意的给旁边的人说“皇上这是下罪己诏了,抓了这么多同僚,他现在终于知错了!”

  旁边的同伴,笑着说“哈哈……肯定是朝中的大人们发力了!”

  “华夏?”

  当人们,看到今日的文章后,脑子里第一次有了华夏这个概念。

  炎黄子孙!

  没错,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舆论是可以控制的,后世几乎全民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还有那么多大学生,都会被网上的营销号带偏。

  更别说,明朝这些人了!

  刘长青再一次尝到了,操控舆论的甜头!

  感慨道“真是个好工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杀青后,我到戏里装钱一麻袋,杀青后,我到戏里装钱一麻袋最新章节,杀青后,我到戏里装钱一麻袋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