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正合他赵云的意思。

  但是他心中对卫达在董卓麾下任职,还是有些芥蒂。

  太阳刚出,真定县恢复了往日的安定,昨晚的战斗就像没有发生一样。

  因为卫达的计策,所以这次的战斗损失,降到了最低,所以影响并不是很大。

  赵云安置了伤员后,来到卫达的面前。

  犹豫再三,还是说出了心中所想。

  “主公,你身为世家之人,为何要帮董卓?”

  一旁的董烟听到这样,顿时就不乐意了。

  “我父亲怎么了?”

  “董卓把持朝政,霍乱朝纲,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这位姑娘难道你不知?”赵云反驳道。

  “放肆!”董烟呵斥道:“我爹怎么可能是霍乱朝纲之辈,你不懂就闭嘴,不要污蔑我爹!”

  “烟儿!休得无礼!”

  卫达瞪了她一眼,然后歉意的看着赵云。

  “子龙,不好意思,这是我未来的夫人,也是当今相国的女儿——董烟。“

  赵云得知董烟是董卓的女儿后,依旧不改之前的态度。

  卫达明白,赵云可以说是东汉末年各个武将中最关心百姓的武将。

  否则之前也不会被刘备给忽悠,更不会因为进言,损害各大官员的利益而受排挤。

  想要让赵云真心为自己效力,那就只能让赵云他看到自己的民生工程。

  他不想刘备,能靠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一群人为他效力。

  但有一点,他可以保证,就是实际行动。

  “至于你说的一点,我现在无法解答,不过我可以告诉,就算没有董相国,也会有袁相国、曹相国。”

  “知道何进为何要杀十常侍,这里面可有不少袁氏的手。”

  “这一点,不用我说,你也应该明白。”

  “况且这个大汉已经病,从光武帝开始,他就已经不是之前的大汉!”

  这一点,正中赵云的内心。

  因为卫达说得一点也不错。

  虽然光武帝重续的大汉,可是他的大汉却变了质,不再是之前的大汉。

  之前的大汉无论你是谁,只要有才便能步步青云。

  而现在的大汉,世家大族占据了上层绝大数的位置。

  就算有少许白身,那皆是依附世家之人。

  天子更是世家大族的玩物,说换就换。

  董卓不过是摘了世家的桃子。

  赵云看向卫达,心中虽还有疑惑,但能看着这一点,已经足以证明卫达的不同。

  于是自己也决定先待在他身边看看。

  卫达并未在真定久留。

  安抚了张燕后,便离开了常山。

  而张燕彻底掌控常山全境,是卫达扎冀州的一颗钉子,乃日后进入冀州,统一北方的起点。

  经过半个月的行军,他们终于抵达了绛邑。

  李儒、毋丘兴二人早已在门口等待。

  “恭迎主公!”

  李儒和毋丘兴急忙迎了上去。

  “二位辛苦了!”卫达笑着走上去。

  “这是属下份内之事。”

  李儒、毋丘兴二人说道。

  随后李儒说道:“主公,我们进城吧。”

  “我就不进城了,你们替我照顾好子龙他们一家就行!”

  说罢,卫达看向赵云:“子龙,你现在绛邑安置家人,事后再来长安找我。”

  “是,主公!”

  随后,卫达率领大军离开了绛邑,赵云带自己的亲人踏入了绛邑。

  进入绛邑城的一瞬间,赵云就感觉到了不同。

  绛邑城竟然没有坊墙,街道两侧也是正在修建的商铺,看起来热闹非凡,和他熟知的城市截然不同。

  “这是怎么回事?”赵云好奇问道。

  李儒之前也不明白为什么,不过他现在却有些明白了。

  没有了坊与市的束缚,加强了商品的流通,而且沿街商铺的建立更是方便了百姓的购买。

  街道替代市的存在,也方便了商人的售卖。

  虽然绛邑城,刚刚起步,但也有一两街有了一些规模,一是售卖生活物品的街道,二是布匹。

  绛邑也因为扶持商业的发展,倒是收了不少商业税。

  因为初步成效,所以并不多。

  不过这也让你如看到了希望,若是成长起来,商业税只会越来越多。

  加上绛邑的居民也正在日益增长,这些日用必需品的需求量会大增。

  “这是主公的改革,说要减少对土地的税收,就得从其他地方收取,所以尝试在绛邑试一试,看看这一点行不行得通。”

  “那效果如何?”

  “目前一般,毕竟绛邑刚刚重建不久,来此定居的百姓也是穷苦之人,所以结果,也得看之后的几年,毕竟他们收到的新土地,也需要耕种的时间。”

  土地?

  听到这两个字,赵云瞬间来了兴趣。

  对于平头百姓最重要的就是土地。

  只要有土地耕种,百姓手里才有粮食。

  而如今的大汉,土地九成九的在世家之首。

  百姓只能依附世家,才能获得几亩良田耕种糊口。

  有些世家还不错,只取一两成,而有些世家就不一样了,四成最少,六成也不算多。

  “绛邑的百姓能有地?”

  “这是自然,绛邑的土地皆由我与毋丘兴一同丈量,分配下去。”

  “赋税也恢复到了三十取一。”

  这......

  这一点让赵云很惊讶。

  这样的赋税,足以百姓养活自己后,手中还能存在余粮去换取其他的生活所需。

  他有些不敢相信。

  毕竟这对卫达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

  因为卫达他也要养人。

  其实赵云根本不知道,卫达养人的钱,根本不用他出。

  有董卓、河东各大世家出资。

  绛邑的赋税,完完全全就是他的私人口袋,所以卫达才敢在绛邑试点。

  就在赵云震惊之际,他有被一旁的读书声吸引。

  在如今的大汉,这样的读书声已经极为罕见了。

  赵云跟着声音的源头看去。

  发现竟是一座不错的学堂。

  “这是?”

  “绛邑学堂!”

  “主公出资修建的,在绛邑分上下级。”

  “下级为初级学堂,名为绛邑学堂,专门教读书识字,为期四年。”

  “上级为高级学堂,名为绛邑学府,专门教授各领域的知识,为期三年,事后根据毕业的成绩,分配工作。”

  “因为是初步修建,所以学堂的学子比较多,学府的学生也就十几个。”

  读书在汉末,是一种极为奢侈的事情,普通百姓家庭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闲钱供孩子读书啊。

  老师可以有教无类,但是书籍的问题就很大。

  一般的百姓家庭,可买不起书。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最新章节,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