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明媚。

  自入冬以来,许昌一直都是灰蒙蒙的,难得有一个好太阳天,因此大家都起得很早。

  大街小巷,已经有了不少短工的身影。

  最热闹的当然要数集市。

  因为今天正好又是开市的日子,不光住在城里的人来这里采购,一些附近的村民,也带着山货前来售卖。

  偌大一个集市,人头攒动。

  很快大家便注意到,有几个衙役带着“布告”走了过来。

  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对新鲜事物总会保持着好奇。

  因此每每有“布告”之时,大家都会凑过来。识字的会大声念出来,显摆一下自己的文化,不识字的也要挤到前面,瞧个热闹。

  “今天怎会有这么多布告榜文?莫非,又有大事发生?”

  寻常一次能有两张榜文就算多的了,而今天,足足有五张!

  有认识衙役的百姓,提前问道,“老赵,发生什么大事了?”

  衙役笑着回了一句,“是周掌柜啊,你认识字,一会儿来看看就知道了。”

  发生什么大事他并不知道,因为,他也不识字。

  只知道这是上面给的,让他们贴在“布告”的旁白。

  另有衙役带着米浆,以及笔墨。

  在“布告栏”的旁边,圈了一块新的区域,用粗大的毛笔写下“公报区”三个大字。

  百姓不解,“公报是什么东西?”

  没人解答他们的疑惑,衙役把五张报纸全部贴在了“公报区”。

  直到这时,才有一个顶着两个大黑眼圈的文士,走了出来解释。

  “各位父老乡亲,看到我身后贴的五张大纸了吗?”

  说话之人,正是见闻司的主编蒋济。

  自从昨天接到曹操的任务后,他一直忙活到现在。因为晚上也发生了几件大事,他一晚上没合眼。

  不过,蒋济明白办报意义重大,因此他非常兴奋,一点都不瞌睡。

  “那是纸?”

  “果真是蔡侯纸!”

  “天哪,平常布告不都是用木板,或者白布吗,这次居然用蔡侯纸?这个公报到底是何物啊,居然如此大手笔!”

  发现贴在墙上的,是 价格昂贵的蔡侯纸,百姓纷纷惊呼起来。

  以至于蒋济说话,大家都听不到。

  “肃静,听大人说!”

  还是管理集市的衙役吼了一嗓子,大家才安静下来。

  蒋济压了压手,笑着道,“大家不用这么惊讶,我身后的这种东西叫做报纸。”

  “何为报?就是把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告诉大家!如朝廷下达了什么决策,官员们做的善事、恶事,以后都会写在这个上面。大到战争,缴费;小到农桑,婚嫁;都可以成为报纸上的信息。让大家了解我们身边发生了哪些事情,谁做了好事,谁做了坏事。”

  “如今朝廷以及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名为见闻司,我叫蒋济,字子通,乃见闻司主编。报纸上所有的事情,我们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查,保证所述皆为事实!各位无论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监督。”

  “见闻司刚刚成立,报纸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大家如果有好的建议,也可以向我提,若是谁的建议被采纳,会有钱币奖励。当然,你们身边若有奇闻趣事、抑或英雄人物也可以向我告知,同样有奖励。若自己把这些故事写下来,被采纳的话奖励更加丰厚。”

  听到蒋济的话,围观的上千人都变得蠢蠢欲动。

  报纸不但满足了他们八卦的心思,甚至还有奖励,搁谁不心动?

  而蒋济,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老百姓越是期待,那么报纸的引导效果就会更佳。

  “好了,想必大家对报纸这个新鲜事物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我也不多说废话了,你们大家自己看吧。”

  蒋济挥了挥手,示意衙役让开,让老百姓凑过来。

  百姓一窝蜂地涌了过来,东西也不买卖了,全围过来看热闹。

  有识字地自告奋勇,大声地念出报纸的名字。

  “许都时报。”

  “头条新闻:将作府东园主章苗令,步兵司马吴硕二人通敌……”

  蒋济的排版是按照苏信当时给曹操设定的那一套来的,

  除了报纸的名字叫“许都时报”,其他的如头条,专刊,花边等排版完全沿用苏信的设定。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体内的八卦之火立刻燃烧了起来。

  新闻内,苗令和吴硕二人通敌的证据确凿,在蒋济的文笔修饰下变得言辞凿凿,百姓闻之无不痛恨!

  “这两人真是该死,身为汉臣,居然给逆贼当走狗!”

  “还好曹司空及时发现,并且把他们给抓起来了,否则许都也过不了几天安生日子。”

  “妈耶,牛屠夫一家居然是河北来的细作,还是土匪出身,还杀了三个衙役!我还以为他们是好人呢,居然去他家串门,我真是被自己蠢到了。”

  “我说这些天,怎么老有人在街上散布谣言,原来都是细作啊。”

  “可恶的细作,真是不想让我们过安生日子啊,希望曹司空把他们全部抓起来!”

  “你们快看这个,曹司空兵不血刃,招降了宛城。”

  “真的吗,那简直太好了,我在宛城有许多生意往来,前些日子宛城打仗,已经亏损了不少钱。本来已经放弃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曹司空真了不起!”

  老百姓就是这样,很容易被看到的事情引导。

  细作们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才大肆散播流言。

  然而报纸上面有朝廷的印戳,表明上面所述的一切事情,都代表着朝廷的态度!

  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自然更高一些。

  细作们好不容易将曹操的形象抹黑,仅仅一上午的时间就给洗白了。

  当然,老百姓当中……有托!

  “特别期刊——壁炉的建造和使用方法?”

  很快,大家便读到了最后一张报纸。

  “什么!”

  “只要建造了壁炉,即使外面寒风刺骨,屋内依旧如夏天一般温暖?”

  周围的百姓一听,连忙凑了过来。

  “快念念,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样的炉子,竟然这般神奇?”

  待代价了解之后,纷纷感慨,

  还真是个好东西啊。”

  “自己准备泥浆砖石,只需要不到十文钱就能建造,真教人心动。”

  “可不是吗,不管是不是真的,我都要回去试试。”

  “如果这玩意儿是假的,那报纸上说的其他事情,肯定也是骗人的。”

  “大家都去试试!”

  这两年的冬天,真的是太冷了。很多人家的小孩子,甚至被冻哭。

  手上,脸上都是冻疮,看着叫人心疼。

  如果只需要花费十到三十文,就可以让屋子里暖和的如夏天一样,他们就是少吃两顿饭也愿意尝试!

  集市中某一处楼房内,曹操,曹昂,郭嘉等人站在窗户旁,看着激动的百姓,他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主公,报纸果真是个好东西!”

  “有了报纸的引导,今后任何流言都不攻自破!”

  “非但如此,老百姓对主公更加崇拜,也更有归属感了。有了百姓支持,朝中的那些官员,谁还敢背地里搞小动作?”

  曹操很开心,谦虚道,“报纸公示这个方法的确好,但能达到如此效果一大半都是蒋济的功劳。”

  “文若,你这次又给我推荐了一个好人才啊。说吧,你想要什么奖励?”

  荀彧连忙拱手,“为主公效力是彧的职责,安敢求赏?”

  他不在乎什么奖励,只是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鬼才,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么绝妙的方法?

  要事能见上一面就好了。

  然而主公一点都没有透露的意思,他也不好开口。

  “主公,报纸的引导效果极佳,要是能多设立几个这样的公报区就好了。”

  新招揽的谋士贾诩,突然开口道。

  众人纷纷点头,认为这个建议不错。

  一个公报区太狭隘了,前来阅览的人并不多,这就使得引导效果大打折扣。

  只听曹操笑道,“现在才刚刚开始,这里仅仅只是一次尝试而已。”

  “用不了多长时间,报纸就不会只被贴在墙上,而是人手一份拿在手里观阅。不光许都县城,还要走向各乡镇,乃至挣个颍川,豫州,兖州,司隶……甚至全国!”

  曹操把当初苏信说的话,向大家重复了一遍。

  说得那叫一个豪迈!

  然而,众人听的目瞪口呆。

  郭嘉问了一个问题,“主公,许县人口有七八万,别说人手一份了,就是每户一份,那也是上万份,得安排多少人抄录?再说了,也没有那么多纸张。”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曹操给问住了。

  曹操心头一楞:

  对哦!

  纸张的问题虽然解决了,可制备上万份报纸,得花费多少人力和时间啊?

  苏先生,您说的话这个愿望,有点不切实际啊。

  ……

  pS:大章,求五星好评,求小礼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惹他干嘛,曹操天天去监狱看他,惹他干嘛,曹操天天去监狱看他最新章节,惹他干嘛,曹操天天去监狱看他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