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容,和陆知白先前的推测区别不是很大。

  主将是延安侯唐胜宗,封征东将军,率领中路军。

  副将是南雄侯赵庸,为左副将军,率领东路军;

  南安侯俞通海,为右副将军,率领西路军。

  他们各自还有副将,名单中就包括张赫、朱寿等人。

  此外,飞球营果然又派了一百只飞球,由陶成道亲自带队。

  但是,谁都没想到,还有一个右副将军——李文忠。

  大朝会上,听到这份出战名单,李文忠自己也是懵的,不禁眉头紧锁。

  他一直反对征倭,上过好几份奏疏。

  可朱元璋置若罔闻。

  不仅如此,竟然派他去征倭。

  这一手太狠了。

  若是等旨意落实才不想去,就成了抗旨。

  所以,宣读完名单之后,李文忠就拱手道:

  “陛下,臣难担此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元璋只瞥他一眼,悠悠地说:

  “咱自有咱的考虑,就这么定了,你要抗旨不成?”

  李文忠到底没有再说什么。

  但下了朝,他便急着去面圣。

  结果,仍是没能让朱元璋改变主意。

  李文忠知道,最近两年,朱元璋对他有些不满。

  先是因为胡惟庸案,他上书劝谏,不要杀那么多人。

  后来因为陆知白,胡惟庸案虽结案了,但朱元璋心里还惦记着李文忠难听的谏言。

  这一次,李文忠反对征倭,却还被任命,这就是朱元璋给他的答复!

  也是要看他的态度。

  如果李文忠真的敢抗旨不从,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严惩。

  李文忠闷闷不乐,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而满朝文武,也有一些正直耿介之士。

  哪怕大军名单已定,他们仍然上书反对。

  但是,反对无效。

  朱元璋命殿阁大学士,把反对征倭的奏疏挑出来放到一旁。

  他根本就一眼不看!

  十月初五这天。

  南雄侯赵庸集结了一批军船,先行出发。

  其余几支队伍也会陆续跟上。

  因为十月初三,浙江台州等地,又遭遇倭寇侵袭。

  因此,那边的卫所调人要慢了一些。

  李文忠还在纠结,也有相好的文武大臣得知倭寇又来袭,劝他不要犟了。

  事已至此,只能遵旨。

  大明有北虏南倭两个大患,如果此番征倭能成功,确实是利国利民。

  朱标甚至亲自见了他一面,向他说明朱元璋的想法。

  李文忠说的建设海上城防,固然是抗倭的办法,却治标不治本。

  朱标说:

  “你想过没有,倭国一样在发展,倭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但我们的防守,会不会有空虚的时候?

  所以,还是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没有倭国,就不会有倭寇。倭国并不是癣疥之疾,而是心腹大患。”

  李文忠哑口无言,只好拱手道:

  “陛下远见卓识,殿下苦口婆心,文忠受教了……”

  浙江的倭寇,抢了些东西就跑了。

  于是,几天后,唐胜宗、俞通源很快就整理好队伍,也出发了。

  李文忠率领一支骑兵。

  原本,可以走陆路去山东再坐船。

  但为了尽快习惯海上生活,他的队伍从长江口就坐船了。

  又送走了一支大军,朱元璋再次腾出手来,想起了两个还赖在京中不走的儿子。

  于是又派人去催。

  并且为他们挑了一个黄道吉日。

  十月初十。

  这一天。

  朱橚和朱桢带着各自的护卫队,结伴而行,滚出了南京城。

  一众皇子又来相送。

  一下两个弟弟要就藩,朱标也来了。

  陆知白也在。

  看着大家都在伤感,陆知白皱着眉头,绷起脸。

  生怕忍不住笑出来。

  仔细一想,确实挺伤感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今年不散,明年也得散。

  朱橚差点就嚎啕大哭了,一点也不像演的。

  朱桢则是咧着嘴笑,没心没肺的,满脸都是对自由的向往。

  一番十八相送。

  把两人送出城十几里地,大家这才回去。

  陆知白在队伍最后,冲朱橚两人摆了摆手。

  他们也摆摆手,带着队伍慢吞吞出发了。

  陆知白也回去了。

  朱元璋得到消息,稍稍松了口气。

  好啦,该就藩的就藩去了。

  男孩子不成群,也就翻不出什么花来。

  下午,朱元璋还特意问了锦衣卫,陆知白今天在做什么。

  回复说:“在家里逗孩子玩。”

  朱元璋点头:

  “这才对嘛,这家伙,就适合过这样的生活。”

  ……

  当天晚上,夜色漆黑。

  陆知白薅了薅儿子的小狗头,对朱长乐道:

  “我走了~你不要担心,明年四月之前,我必定回来。”

  这段时间,朱长乐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

  这会儿她虽然伤感,却催道:

  “你快走吧,莫被人发现了。”

  于是,陆知白就匆匆从后门离开,乘着马车直奔栖霞。

  到了栖霞,又直奔深山。

  长江支流从栖霞山中经过,陆知白择了一处合适地点,建设了一个秘密船港。

  在太仓等地造好的大海船,就藏在这里,方便改装船炮,储备物资。

  但只能停下两艘,第三艘停在长江口的某个港口。

  朱元璋或许晓得这些,但他绝对想不到,他们敢用这船偷偷跑路。

  陆知白带着几个贴身护卫到了船港。

  大船的甲板上,朱桢已经看到他了,便招了招手,喊道:“等你半天了!”

  杨士奇也在船上,站在朱桢身后。

  陆知白登上船,心还是扑通直跳,太刺激了。

  他问道:“检查过没有?都准备好了吧?”

  他的亲传弟子张大顺,两眼放光,激动道:

  “院长,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陆知白说:“好,那就开动,出发!”

  一些舵手跑到甲板上忙活。

  大船便缓缓地开动了。

  船的两侧,旋转的叶轮激起哗哗流水。

  朱桢探头看了一会,乐道:

  “这车船,倒是比寻常的都大。”

  陆知白笑道:“寻常的是河船,我这可是海船。”

  虽然一样是在船坞里造出来的,但他的船跟其他战船不太一样,加装了水车。

  古代称之为“车船”,也就是轮船的雏形。

  但古代车船都是小型化的,不适合在海里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最新章节,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