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召来了夏原吉。

  寒暄几句,听出了他的口音。

  便问道:

  “听你口音,像是湖广人士,具体是哪的?”

  夏原吉答道:

  “臣乃湘阴人士。”

  朱元璋就觉得奇怪,问道:

  “那你怎么会到应天来读书?”

  夏原吉沉默片刻,如实相告:

  “恩师派了家仆前去湘阴寻我。我问过几个老师,皆认为该来,于是就来了。”

  朱元璋皱起眉头,沉吟片刻,疑惑道:

  “这相隔千里,他为何无缘无故地遣人去寻你?这真是......”

  夏原吉沉默着,而后答道:

  “臣也不知晓。”

  朱元璋却轻笑一声。

  他大概知晓缘故了,因为陆知白是异人嘛,自有神异之处。

  朱元璋说起正题,问道:

  “咱今儿想知道,你的恩师,是如何培养你的?你们先前在大学,都学了些什么?”

  朱元璋大略知晓一些,却还没有检验过皇家科学院的教育成果。

  只知道第一届学生,现在在栖霞实习。

  但夏原吉无疑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令他很是满意。

  所以朱元璋就在想,是不是用类似方法,就能把这种人才培养得更多?

  夏原吉答道:

  “启禀陛下,我们先前所学,主要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现在在栖霞实习,是验证先前所学,同时向普罗大众,学更多的东西。”

  朱元璋微微颔首,说:

  “你们并非是单纯做学问,听说对算学看得比四书五经还重。”

  夏原吉便有些惭愧之色,说:

  “是的……大学中四书五经没有教得太精深,臣的学问也很是粗浅,主要还是在学如何做事,如何思考和学习……”

  朱元璋边听边思索,叹了口气说:

  “咱现在就缺会做事的人……”

  却又话锋一转,说:“可是学问粗浅,便不晓得圣人教诲,没有仁德也是不行的啊。”

  夏原吉眉头微微一皱,思索一番,回应道:

  “恩师说,良知就在每个人的心中,重要的是如何表现出来。

  所以应当知行合一,而不是一味埋头苦读,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践行良知......”

  其实,陆知白还有许多大逆不道的话,就不方便说了。

  朱元璋听了这知行合一,不由得目光一凝,微微吸了一口凉气,而后笑道:

  “这个说法,倒是有趣……”

  夏原吉点头道:

  “恩师还说,不可能等什么事情完全准备好了再去做。

  苦读是没有尽头的,应该早早地接触社会,好好品读人生百态,这才是一本无尽的大书。”

  朱元璋摩挲着手指,点头表示赞许。

  他说:

  “你讲的很有道理,咱倒是有个想法......”

  这涉及以后的制度改革,他并未深言,又问道:

  “你在栖霞历练了一段时间,又到户部来,感觉处理政务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夏原吉想了一想,平静地回应:

  “没有什么不同。”

  朱元璋不信道:

  “户部可是要论资排辈的。”

  夏原吉认真地说:

  “那些同僚在户部待的时间久,都是我的前辈,若愿意花时间来指点我,便是感激不尽。”

  朱元璋听了,不由得点点头。

  他本来是想知道户部有没有什么倚老卖老、欺负新人、不堪用之类的事,却不想听到这样的答案。

  奏对结束,夏原吉便神色如常地回户部继续办差。

  陆知白不在,许多事务都要他来处理。

  户部上下一些人,还沉浸在震惊或羡慕的情绪中。

  却不敢来问他陛下找他究竟有何事。

  此后又过两天。

  朱元璋陆续收到了许多文武大臣,关于科举改制的奏本。

  却一直没看到陆知白的上奏。

  他不由得有些失望。

  真是不习惯啊,非得派人催他是吧。

  朱元璋抽出空来,把所有科举相关的奏疏都看了。

  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错的见解。

  但朱元璋看来看去,仍然感觉不够满意。

  这两天,陆知白是送朱长乐和自家崽崽去栖霞别院了。

  天气渐冷,那边要暖和一些。

  陪他们待了两天,顺便处理了栖霞那边的商业事务。

  但陆知白还是抽空写了一封奏疏。

  没办法,老朱派人来催了。

  不过,第二天就是大朝会。

  陆知白骂骂咧咧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去上朝。

  这次朝会迅速处理了其他事务,主题是议论科举该如何改制。

  因为种种原因,天下官员的缺口,已达数百人。

  举荐制早已不能满足用人需求,科举改革迫在眉睫。

  朱元璋高坐龙椅,大致总结了一下朝中对科举改制的看法,说:

  “有人觉得应该增加对时政的考察。还有人认为考试内容应加以规范,更详细的考察考生的政治见识。

  这些都确实有理,但具体该如何实施?

  最让咱震惊的是广智侯的提议,改革的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听他这么说,满朝文武都好奇起来,纷纷看向陆知白。

  朱元璋也望着他,说:

  “国家抡才大典,何其严肃,人才乃是国本,此事不可不慎。

  但咱觉得,他的提议也有其道理,故而邀大家议一议。”

  朱元璋一摆手,一旁的宦官就念起了陆知白的奏疏。

  下面众人听着听着,不由得满脸疑惑,纷纷露出骇然之色。

  这改变之大,确实令他们颇为不适应,一时有些接受不能。

  朱元璋说:

  “卿等可自行讨论一二。”

  于是,下方就传来一片嗡嗡嗡的声音。

  之所以要众人讨论,一是事情实在重大。

  二来他并不想对陆知白盲目听从。

  他是异人又如何?

  作为帝王,要明辨是非,如果偏听偏信,岂不成了傀儡?!

  过了片刻,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礼部试尚书李冕身上。

  因为科学是由礼部管的。

  李冕头皮发麻,却不得不代表众人,拱手说道:

  “臣以为,这样的改动过于激进,这等考试形式,此前未有......”

  朱元璋点头,却又说:

  “可是咱觉得,这形式也有可取之处,评判公正而精准!

  问题就在于,用这种形式来考核,果真就能够选出咱满意的人才吗?”

  他望向了陆知白。

  陆知白神色从容,拱手解释道:

  “陛下,科举选出来的人才,也是要历练之后才能走马上任。

  换句话说,这种选拔形式,是一种潜能测试。臣提出的方案,要比以往的考核更为科学合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最新章节,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