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白一听,旋即连忙推辞,道:

  “研究是需些许花费,然批量生产终归为朝廷的用度。”

  朱标却极为坚决,言:

  “你立下诸多功劳,本宫却未有所表示。如今恰是良机,稍稍援助五千贯钱,只盼这进度能更快些。”

  陆知白与他客套数语,便应下了,心忖:

  喵,这莫非是过年时他所赠的那五千贯?

  朱标又笑道:

  “不过,我有一不情之请。”

  陆知白欣然道:

  “大哥但说无妨。”

  朱标瞧了瞧院中的热气球,说:

  “此物,我也想要一个……即便只是瞧着,亦觉仿若翱翔于天,甚是快意。”

  陆知白满口应承,又说:

  “这热气球的操作着实繁杂,届时,还需招募一批人手加以训练。”

  他的意思是,你不要随便玩哦。

  朱标笑着道:

  “有何需求,尽可提及。此物深得父皇与我重视。”

  逛完此地,午后,朱元璋等人返回陆知白的别院。

  朱元璋占用了他的书房,欲处理政事,将其余人等拒于门外。

  既已至书房,朱元璋自是四处观瞧。

  这里书籍不多,儒家经典寥寥,却有《道德经》,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若干着述。

  朱元璋又望见一些书,上头写着“初级算学”“中级算学”之类。

  他不禁心生好奇,取来阅览,却见其中尽是各类数字。

  朱元璋翻了翻初级算学,笑道:

  “此书用作学子启蒙甚佳,倒可于京师附近的县学中稍作尝试……”

  此间还有诸多实习日志,皆为陆知白的学生所书。

  朱元璋兴致盎然,稍作翻阅,便能瞧出一众学生虽显稚嫩,却也勤恳做事,勤思不辍。

  他不由得欣慰颔首,暗忖:

  这小子平素慵懒,教导学生倒也颇为用心!

  至傍晚时分,陆知白于外相请他用膳。

  饭后,几人于附近漫步闲游。

  夏原吉前来,交了众学生上周所写的日志。

  朱元璋一时兴起,招手,令其前来问话。

  夏原吉拱手行礼,垂眸恭听。

  朱元璋先对陆知白道:

  “你莫要插话!”

  而后又问夏原吉:

  “你们入大学已一年有余,都学了些啥?”

  夏原吉道:

  “启禀陛下,大学所授内容包罗万象。从读书作文至算学农学,乃至建屋修路、喂猪养牛,还有演说、沟通之类。”

  朱元璋点头,复问:

  “这种种所学中,你印象至深者是什么?”

  陆知白亦望着夏原吉,满心好奇。

  夏原吉道:

  “恩师教诲众多,然学生感触至深者,仅两字,乃‘稀缺’。”

  朱元璋满脸兴味,道:

  “此为何意?你且详述。”

  夏原吉稍望陆知白一眼,拱手道:

  “此两字,用以评判人事物之价值。

  所谓稀缺,包含两层意涵,一为稀少,二为短缺。短缺背后的实质,是供需关系,供远远不应求……”

  初始朱元璋闻之,只觉平平。然言至最后,供需关系四字一出,他忽觉并非如想的那般简单。

  朱标亦是兴致盎然,凝视夏原吉。

  这少年身具书卷之气,模样端正,言行舒缓有序,令人观之即生好感,果真是名师出高徒。

  夏原吉继而道:

  “仅稀少而不谈世间需求,不可称稀缺。

  假设山林中有一剧毒蘑菇,百年才生出一颗,然其无用,无人需要,故虽稀少,却非稀缺。

  但若有一消除疫病之良方,需用此蘑菇,世人对其有了需求,它便成稀缺资源了。”

  此般浅显而易懂,令朱元璋与朱标皆连连颔首。

  朱元璋负手问道:

  “那你讲讲,稀缺于人,是如何体现?咱每年数次令其寻访儒生,每次亦能寻得三四百人,却总觉贤才匮乏。

  症结何在?这天底下的贤才,当真如此稀缺吗?!”

  陆知白满心无奈。

  夏原吉年仅十七啊,此问题诸多老臣都未必能切中要害,老朱怎么忍心的?

  果然,夏原吉略作思索,而后迂回的说:

  “陛下,学生未曾做过统计,故而不敢妄言天下贤才是多是少,但恩师也讲过其他事理,或可作参考。”

  朱元璋颔首,示意他说。

  于是,夏原吉道:“恩师期望我们皆能成才,最好能成稀缺人才,但怎样才算成才?

  便是于自身领域,至少达到前两成人的水平。

  此事乍听颇为艰难,但若目标由小至大设定,倒也并不艰难,关键在于,选准自身的赛道。”

  此概念,朱元璋与朱标稍作思忖便能明白,就是赛马之跑道。

  夏原吉又道:

  “譬如,东街有一卖包子者,想要获利,他若脑筋正常,便无需与酒楼相争,而是要做得比其他包子铺更为美味。

  下一目标,是比其他街的包子店更为出色。此乃其做包子获取成功的最短路径。

  然此人,实则不善做包子,而擅长赶车,只是其父做包子,望他继承家传,他便也只能做包子……”

  朱元璋听之,陷入沉思。

  夏原吉又道:

  “故而稀缺与否,关键在于赛道是否恰当。

  譬如诗仙李白,文辞超逸,古今未有,然其仕途不顺,记载中亦无政绩。

  而辛弃疾青年时亦无官身,却能擒杀叛徒,并献美芹十论。

  可见李白性格才能并不适合做官,对于当时皇帝而言,他于诗文领域乃顶级稀缺人才,但为政为官则不是。”

  朱元璋闻之,豁然开朗,连连点头,大笑道:“好!”

  言罢,又转头看向陆知白道:

  “咱实未料到,你年纪轻轻,竟教导有方,将此等道理阐述得清晰透彻。

  咱总算总结出了,缘何寻访不到那么多中意的人才了!”

  但他话止于此,有些东西不便多言,譬如为何四辅官用着亦不趁手。

  朱元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夏原吉拱手道:

  “学生夏原吉。”

  朱元璋上下打量他,思忖片刻,问道:

  “可曾婚配?”

  夏原吉道:

  “已订亲,正月便要完婚。”

  朱元璋点头,问道:

  “是哪家姑娘?”

  陆知白笑道:

  “乃御史韩宜可的孙女。”

  朱元璋亦笑道:

  “诗书之家,甚好。”

  众人又交谈数句,朱元璋便颔首,令夏原吉退下。

  夏原吉告退。

  朱元璋唤道:

  “太子,延年,到书房来,咱有要事相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最新章节,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