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乔家一大家子,被一队小太监引领着在距离正位最近的一处落坐,乔家旁边是西周的各亲王、各宫嫔妃、丞相、尚书等这些高官。

  人,不管你贵贱都有人议论,不管贵贱都喜欢议论人,

  像现在,好些隔得远的人,低头窃窃私语着,说这位准太子妃长是长得极好,家里是会赚钱,父母本事也大,可早时逃荒流落乡野,农女出身,没正经请过先生教过学,太子的文武全才,配她好像有点亏……

  有人不住的议论,有人又一直嘘个不停,让他们闭嘴,长舌不要命啦?

  什么话也敢说?那是乔家,是西周的顶级新皇,更是太子妃,陛下多重视你们不知晓?

  你们吃的盐还是乔家那位无意间发现,又研制出来的精细盐呢。

  你看这大殿的布置,全是按那位乔家姑娘的喜好……

  经人这么一说,这些人偷偷瞄了眼乔钰,姑娘家身上,淡淡的黄,浅浅的白,这殿上装饰,可不就多以黄白两个颜色为主调么?

  众人禁声,一是再说让有心人听去学了人家知道,平白得罪人,二是,太监的一声高喊,陛下驾到。

  皇帝入殿,身后是庆贵妃,容妃,君泽,还有青遥公主等等。

  皇帝当然不止这一儿一女,但其他儿子女儿成家了的,都各自一家在殿里候着了。

  众人行礼过后,很安静,都知晓皇帝接下来要说话。

  皇帝说了几句今日中秋宫宴大家怎么随意怎么来的话,其实,真让你们随意也没人敢啊。

  接下来就是皇帝一家一遍遍的听着各大臣贵妇们的贺词,收礼,礼当然是有专门的太监帮忙接过,否则,光接礼单子能接到手软。

  最得皇帝喜爱的礼物,当属乔钰送他的一百零八颗特大的金水晶珠串,

  庆贵妃也收了乔钰送的一串紫水晶手串。

  皇帝这一对夫妇,当即就戴上,水晶在宫灯这下,闪闪发着光,很是耀人眼。

  这个中秋宫宴,倒是成了君家大型的收礼现场。

  皇帝微侧过身与最近的护国公乔江南讲话,时而低声时而哈哈的笑。

  君泽和乔钰眼神交流着,有时候只消眉毛一挑,就能领会。

  好无聊,乔钰嘟嘴。

  乖,忍忍,君泽翘了一下嘴角,瞄了眼桌上的点心果品。

  乔钰有些嫌弃,虽是有些秋凉,但她还是想喝冰镇果汁。

  君泽看出来了,只是宫宴没有这样的安排,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君泽与乔钰的眉来眼去,被许多有心人看了去,毕竟这两们定了亲,可婚事又一拖再拖,人家都会多想的嘛,以为是皇帝喜爱乔家所以赐婚,而太子不喜乔家姑娘,所以才拖的。

  可现在看人家粘粘糊糊的,哪里像不喜欢人家?

  还有好些贵府里的夫人小姐们偷偷打量着君泽,太子啊,长得也这般俊逸,正妃被定下了,可侧妃可以有许多,捞着个侧妃,那以后就是后妃,生个一男半女的,那正宫位置还不定谁的呢,所以,就存着这个念头的,在这个大殿里,应该就有好几十人。

  能坐在这个殿里的,几乎都是祖上几代积攒下来的功绩,乔家,没有根基而又飞跃得如此之快,除了机遇,剩下的别人都会以为凭着有个漂亮闺女的这种千丝万缕之关系了。

  所以,看最高位上的那个,与乔江南有说有笑,除了几个宫中老臣非常沉得住气的之外,心里多少都有些不屑。

  这些人,凭什么不屑?乔家的贡献,一桩柱一件件,才过去没多久,这些人可以选择性的忽视,就为了他们心中的那点不平衡。

  那位户部的孙尚书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女儿孙雅婷,就痴恋君泽,当今的太子,还曾经在御花园里拦过太子。他们孙家,就是非常不喜乔家的一家子。

  以上这些,只是大殿内的其中一个角落,大多数西周人,西周的官员,都对乔家很是欣赏,甚至感恩戴德的。

  好比顾老丞相一家,是乔家国公夫人把老丞相从鬼门关里拉回来,不然,顾老一死,顾家,根本不可能再似现在这般辉煌。

  “小乔,到本宫这里来,,”

  庆贵妃这一喊,小太监非常有眼力见儿,非常快的搬来一张软凳子,摆在贵妃旁边,让乔钰坐下。

  一个准太子妃,国公府独女,还是东晋的平阳公主,除了皇帝和贵妃现在坐的位置,乔钰哪里都坐得。

  只是,她不想去,她有一种坐在台上被人观赏的感觉,不自在。

  而且,观赏的人各种日的不一。

  就,很膈应。

  各种小心思,小言论声中,满朝文武给皇帝送中秋贺礼的也已经差不多送完。

  各人拜皇帝的也已拜了,见礼的也见了一圈儿,接下来是上茶上酒上菜,殿中又一轮敬酒的小高潮出现。

  好酒好菜上来,少不得要弄点下酒的东西。

  这不,各府贵女们或妖里妖气或端庄秀丽,就上台来争奇斗艳来了。

  献歌、献舞、献媚,都想着万一太子能瞧中呢,当个东宫贵妾也是极好的嘛,再降低些标准,哪府公子哥也不是不可以。

  因为乔钰在西周,真的挺低调的,哪怕现在乔江南被封了个护国公,在那些土生土长的贵府门前,就是泥腿子。

  乔钰在庆贵妃身边,就不方便与君泽眉来眼去了,无聊得紧,看看歌舞也好,只不过,这些都不是她的菜,唱的全是咿咿呀呀,舞的全是水袖,只有琴是可以的,但也和月满楼的歌舞琴声没点可比性。

  那是她调教的,东晋京城的财富,乔钰都不知道刮了多少进口袋。

  乔钰亲自调教的,身边的四位曾经的月满楼花魁,对于这歌舞更是哧了一声。

  皇帝和乔江南哥俩好一样,在上边说着,时不时的老丞相和附近的几位重臣也会与国公爷说几句,

  这是何等荣宠啊。

  眼红,往死里眼红的人不少。

  然后就有不怕死的出来了,说什么值此中秋佳节,想请太子妃献舞一曲,让大家开开眼。

  人都是太子妃了,你还敢让人家献舞?

  苏美玲正喝茶呢,瞄了一眼远远的出来说话的一个女人,茶杯重重的一放回桌子。

  媳妇的不爽,乔江南全看在眼里,面庆贵妃身边的闺女,也好整以暇的看着他。

  乔钰知道,不管在什么场合,有人敢对她挑衅,或者看轻,她爹指定会怒回去,会让人下不来台。

  上一秒乔江南还跟皇帝说着二郎考举人的事呢,下一刻,脸上就挂不住了。

  合着当我家宝贝闺女是舞女呢吧?我在家里闺女也没跳过一段给我看呢,你们算个什么东西!什么官场上要圆融,乔江南偏不,他要正面杠!

  “是谁想看太子妃跳舞?我就问问,谁那么大的脸敢开这个口?陛下在这呢,庆贵妃在这呢,陛下亲自定下的儿媳,太子的正妻,未来的国母,她跳的舞,你们是不是要跪下看?”

  乔江南的话很无礼,很狂,但他把皇帝,贵妃,太子全扯了进来,话里全是维护皇室的话,没人挑得了理。

  老乔身后的老王,对,老王也跟来了,他更离谱,“尔等凡夫俗子不配看我家丫头跳舞,不,能见着我家丫头都算你们祖上积德。

  对了,我刚才听到大殿上,西北角那有一家说国公爷是个泥腿子,靠投机取巧入了皇帝的眼。东南角有一家人在说,太子妃就是个乡下丫头,大字不识五音不全音律不通。还有前面从这里走十五步就到的那家说,国公夫人会医术又怎么样,一个女大夫给老少爷们看病,也不害臊……”

  没毛病啊,人家是千年之后的人,你们配吗?哼!说完,老狐狸还哼了声。

  老王列举的各位置的,还真就说过,几乎一字不差。

  窃听都没这么专业,谁敢反驳?

  谁此时要是出声,那不就等于承认?

  老王这些话,把皇帝和贵妃整气病了,又逗笑过来。

  贵妃拉过拉过乔钰的手,轻轻拍了拍手背,安慰着。

  皇帝旁边的君泽,对旁人本就冷冰冰,此时更是脸上能掉冰渣。

  这什么中秋宴,都快成了吃断头饭了。

  除了皇帝周边的那些重臣,其他人,大气都不敢喘,谁敢跟乔家叫板?

  那个说让太子妃跳舞的,只是想乔家姑娘出个丑而已,谁知国公爷和国公夫人反应这么大,早知道,打死他们也不敢出来叫嚣啊。

  见殿上僵得差不多了,乔钰便出来救场,亲爹为她怼一殿的官,她知道亲爹是无所谓,亲爹不怕,皇帝生气了更好,可以把他弄回许州,其它什么皇宫什么的,他才不管呢,当个富贵老爷不好么?可这些不可能的,所以,她得为她爹也得展示一下。

  乔钰现正坐在贵妃旁边,而她之前是和她娘苏美玲坐一起的,位置稍稍远了一些,正好对着她的四个侍女。

  乔钰朝方童那里眨了一下眼,四个姑娘就明白了。

  梁贵娇,叶知秋,方宁,方童,四个姑娘走上前上,先是向高座上皇帝贵妃行了一礼,然后向乔钰行礼。

  乔钰淡淡一笑,说道,“大家想看跳舞可以理解,毕竟刚才各府的姑娘们都已经大方的献上了,平时我也教了我家的四位姑娘一些歌舞诗词打发无聊时日,就让她们跳一曲,免得大家惦记。”

  这惦记俩字,意思可多了。

  大家休会去吧,乔钰就没说太多,姑娘们已经摆好位置,

  乔钰看了眼老王,这老狐狸在东晋就说要听沧海一声笑,得了,这下让姑娘们给他表演吧。

  梁贵娇的抚琴,叶知秋唱曲儿,方家姐妹伴舞。

  由姑娘们表演的这个沧海一声笑,豪迈飒爽之中,又有丝丝入心的柔情牵扯,很是勾人向往。

  殿内还在低声窃窃的人都自动安静下来。

  特别是官太太和官小姐们,从没想过曲和词还能这么唱,,这样的表演直接冲击着她们的视觉观感,原来歌舞还可以这样!

  皇帝倒是有耳闻,乔钰在东晋的月满楼,满城的公子哥为了听个曲一掷千金的傻子也不是太傻嘛,听这典,就是一个字,值!皇帝感叹。

  看完乔钰的侍女们的歌舞,其实现在皇帝和贵妃倒是非常期待小乔的歌舞是真的。

  接下来再也没有人想着要乔钰出丑。

  其他贵府上的年轻才俊,为了这个中秋宫宴是作了准备的,无非是准备着表现才学,得到皇帝赏识更好,得到哪个贵女青睐也不错。

  皇帝和贵妃深谙此道,老太监刘大伴才给皇帝把酒满上,便得到指示。

  “陛下说了,今年中秋宴,谁的中秋诗词写得最好,有恩典。”

  刘大伴唱完,殿内就有小太监排开一排桌子,专门放置各公子的参赛作品的。

  这不,又一波人上来各显神通。

  “二郎,你不去?”

  “侄儿才疏学浅,还是不了。”

  苏美玲低声问旁边的沈二郎,二郎的回答她挺满意,因着是国公府的侄少爷名头,二郎在京城贵公子之中混得如鱼得水,现在看,倒是没有得意忘形。

  韦冬这孩子实在,就更不会参加这种比赛了,是个技术宅男,一心学医。

  摆好,除了年轻人各自点之外,还有各当官的,这里的文官哪个不是进士出身?诗词,小菜一碟。

  各大臣去瞧诗词,其实没正事,也就是瞧瞧谁家的年轻人肚子里有没有墨水,要是家里有适龄女儿或孙女,议亲时作为参考。

  当官的看完,最后自然是皇帝了,他邀上顾老丞相和国公爷陪他一起去那排桌子转了一圈。

  不满意啊。

  乔江南更是直摇头,不是说古代的都好写诗什么的,那水平必须高才对,可看这些写的什么?全是辞藻堆砌,不知所云。

  “朕今儿得了一首绝妙的中秋词,倒是可以让各位做个参照。”

  皇帝这意思,桌上摆的是什么东西?让这些作诗的参照一下皇帝心中的好诗词。

  刘大伴手一挥,就有两小太监举着一个细长盒子出来,从里边拿出诗作,徐徐展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全家带着亿万物资在古代逃荒,全家带着亿万物资在古代逃荒最新章节,全家带着亿万物资在古代逃荒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