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仪母女的事儿,江艳秋也就当个八卦听听。

  也只能当八卦听听,他们管不上,也没有责任和任务。

  不过却不认同金蓓蓓做法,金玉环再怎么样,都没有委屈过他们。

  别人可以指责金玉环,但她和金仪不可以。

  活着有好处拿你不恨,死了,你却把你的错误都推在一个死人的身上,

  而且当初金玉环也一直教育她好好读书,也给了她机会。

  是她自己不想努力,不想吃苦,想走捷径,怎么就全怪别人的。

  南大舅他们最终决定投资李安安她们的纺织厂。

  他们买的设备可是从香江黑市淘来的,价格加上运费也只有市场价的百分之八十。

  直接卖设备,收低觉得不划算,收高又怕引起上面的不满。

  而且看这群年轻人不仅干劲十足,背后的实力都不小,入股可比卖设备强多了!

  最后他们就按成本价入股纺织厂。

  当然他们不光是设备入股,还专门安排了管理员过来帮忙管理,这边也会安排优秀员工过去学习。

  虽说留下来的员工签了合同,熟悉厂子的规章制度。

  可想要从以前的工作态度转过来,还是得有个适应期的。

  两边这么一交流,厂里的员工看到了其中的好处,加快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

  销售渠道那边也会帮忙搞定,顾清清有服装厂,到现在吃不完这个厂子生产的布料。

  不过这么一来,以前合伙人的股份就得缩水。

  李安安又投了一笔钱,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掌握了控股权,其他人也跟着投钱。

  最后南大舅他们的集团公司也只拿百分之十二的股份,这说明那些人的实力可不一般呢!

  南大舅他们最晚回去,他们要接老爷子老太太一起走,一直没买到软卧,飞机也不敢让两位老人坐。

  南大舅离开的前一天,顾清清还特意请他们一家去醉香楼吃饭。

  林少阳和刘远达他们两家也去了,他们之前被顾清清请去帮忙检查设备的。

  吃饭的时候,林少阳跟江艳秋他们说:“这世上的事儿啊,真是无巧不成书!”

  楚听南好奇地问:“又怎么了?”

  林少阳说:“你大舅他们带来的设备,根据编码,有一部分就是上次纺织厂被换掉的那些设备。”

  江艳秋惊讶地说:“这么巧啊,上次重新发过来,那边的人就没追查一下后续吗?”

  这要是没发现也就算了,发现了,厂里应该让他们还回去才对呀。

  林少阳笑着解释道:“设备老早就卖掉了,能找谁去追查呀?你大舅他们在那些设备送过来之前,就已经买下了这批设备,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了百分之二十呢,只是在香江一直不方便运过来。”

  江艳秋惊讶地感叹:“他们动作还挺快的!”

  林少阳无奈地苦笑:“根据他们给的数量,香江还有没运过来的呢,被坑的可不止这个纺织厂,还有其他厂子呢,只是没被查到罢了。”

  楚听南肯定地说:“这也太坑人了吧,估计厂家也心知肚明,只是假装不知道,不然胆子怎么这么大。”

  林少阳说:“应该是,他们估计也不想把设备卖给我们。”

  楚听南感叹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自己研究出更好的设备,自己能生产就不用冒险花高价买小鬼子的了。”

  林少阳指着刘远达说:“会有那么一天的,达哥他们正在努力呢。”

  刘远达现在留校任教,又攻读在职研究生,还是林少阳的得力助手。

  林少阳直接送了他一套三房的房子,他们自己掏钱买了隔壁的小两居。

  就一个孩子,以后也不用为孩子的住房问题发愁了。

  至于林少阳的大平层,都已经安排出去了,他自己也只得住三室的房子了。

  楚听南笑嘻嘻地说:“等到了那一天,制造设备,先给我们厂子换一套。”

  刘远达有些难为情地说:“你别听阳子瞎扯,真有那么一天,那肯定是靠国家的力量,我们可没有那个能力。”

  楚听南乐呵呵地说:“达哥你就别谦虚啦。能参与进去其中一个账目,那就是本事,是大家崇拜的对象。”

  林少阳说:“就是,都是熟人就别谦虚,我们为那一天干杯!”

  这顿饭大家吃得都很开心,顾清清他们虽然损失了不少,不过纺织厂的前景可是更广阔了。

  送走南大舅他们后,楚听说他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经过一番讨论,江艳秋他们决定把三进院收回来。

  倒座房腾出三间改成车库,家里加上楚父的专车,都有三辆车了,停在胡同里可太扎眼了。

  那奖励的车他们也没开,实在太招摇了,容易招人恨。

  停在胡同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弄坏了。

  也不能天天跑别的地方停车,还是自家有车库方便。

  楚听南带人改车库,顺道把江凯捷他们的倒座房改成了店铺,又帮忙修暖棚。

  江安华还是决定开自家的花店,不仅如此,他还用江潮捷的钱给对方在江附近买了个大院子。

  院子大,房子少,专门用来种花的,暖棚就修在哪里,看来是动真格的了。

  江艳秋也有事情做,当初答应政府的给药厂老员工修的房子差不多完工了。

  房子按工龄分,有钱的可以出钱加面积,半分配半集资。

  当初定房子的时候都是保密的,最近不知道怎么走漏了风声。

  而且传来传去,说当初厂子里的员工都有分房子的权利。

  以前转到国企的员工又回来闹事了,个个都要房子,还有要回来上班的。

  现在他们厂,都是长白班,工资是国营厂的两倍,除了要房子,好多人都想回来。

  哪有这么美的事啊,一群人没事就来厂子里闹。

  现在放寒假,楚听南没时间,江艳秋就算帮不上忙,也去凑个人数,反正有人接送。

  林少阳他们不仅给江艳秋他们送了车,还给齐送了一辆军用吉普车。

  齐兵他俩就开着车过来显摆,还天天接送江艳秋婆媳去厂里。

  一开始江艳秋不想去的,不过田蜜硬拉去,说去厂里我可以看书。

  房子的事后面由工业局和卫生局解决了,他们出面解释。

  卖厂子的时候可没说老员工都有房子,房子那只是药厂员工买断正式工的补贴。

  那些人现在是国营厂的正式员工,自然没有房子。

  谁再闹,就让他们单位来领人,这下大家都不敢闹了。

  不过上头还是让江艳秋他们,解决一下那些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待业的人太多了,没有工作,就乱来了。

  江艳秋他们倒不是不想招人,主要是想先把老员工的房子安排妥当,再招新人。

  不然可能因为房子的事儿,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也不可能一来新人就帮他们解决房子,集资更不行。

  免得以后人家来厂里上班,就是冲着集资房来的,房子一到手就拍屁股走人。

  房子到手了,人家才不管你的合同呢,找个借口就辞职。

  当初以给老员工分房子为借口,他们在旁边搞了一块不小的地,不过那块地可不光是用来盖集资房的。

  所以这半年就算订单再多,他们也没招新员工,都让老员工上长白班。

  为了招新员工,房子还没修好呢,就先分下去了。

  江艳秋没事儿就瞅着人家分房子,那些来拿钥匙的,一个个都笑得跟花儿似的。

  可不是说现在这年代的人幸福指数最高,他们要求也不高,有房子住就行。

  以前住的筒子楼或者平房,现在有楼房,独门独户的,大家能不高兴。

  当初统计的时候,在厂里上班的有指标,再加上分配的面积,大家就算借钱也得要更大的房子。

  现在厂里,大部分都是三房以上,就连新入职的单身汉,都能分到两房。

  现在房子要出来了,谁能不高兴啊。

  当然了,上班的态度也更积极了。

  江艳秋他们也很高兴的,招新人的工作也开始了,户籍什么的都不限制,还包吃包住!

  文职和技术岗位公开招聘,通过考试选拔,择优录取。

  不过有学历的,大部分都会选择国营单位,都是一些学历不高的人来报名。

  但只要考试合格,他们也不管学历了。

  普工岗位,老员工可以担保一部分进去,不过要是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老员工也会受牵连的。

  大家都不敢随随便便介绍人进来,都是打听好了才带过来的。

  剩下的公开招聘,到招聘那天,那场面,人山人海的。

  只招一百名普工,结果来了最少两三千人,这竞争压力,一点都不比后世的公务员招聘小呢。

  江艳秋本来以为这几年市场开放了,私人厂子也多了,待业青年应该少很多才对。

  没想到他们一个普工招聘就有这么多人,而且这还只是看到通知的。

  招聘的事儿就交给人事来办了,普工的标准很简单,勤劳能干不惹事。

  文化嘛,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七十年代女配的吃瓜日常,七十年代女配的吃瓜日常最新章节,七十年代女配的吃瓜日常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