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俏听到白亦非所讲的君子诡道,心中好奇,继而又问到:

  “敢问夫子,诡道之法,何以用之?”

  白亦非心想,这赵俏还真是提问小能手,真不知道其不打算竞争赵王大位,而准备当一个将军似的,不过白亦非还是仔细的回答到:

  “吾有诡道十二法,可传于诸位!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得此十二法,诡道可成!”

  堂中众弟子听到兴处,齐声喝到:

  “彩!”

  讲到此处,白亦非已然感觉到腰间百炼剑似有剑鸣,冥冥之中,仿佛有剑道当悟,却又始终差着一丝。

  看着年少风华的赵俏,白亦非开口说到:

  “你是赵国公子俏吧?”

  赵俏见白亦非问其名,心中激动不已,赶忙起身说到:

  “学生正是赵俏!”

  白亦非点了点头,颇为满意的看着这个少年,开口说到:

  “你既为赵国王室,吾有一言教你!

  日后须知,智不备于一人,谋必参诸群士。

  君主必集思广益,而后可以致胜。

  何者?

  一己之见有限,众人之智无穷矣!”

  赵俏听闻,若有所思,躬身行礼到:

  “夫子教诲,赵俏已然记在心中,定不敢忘!”

  白亦非起身而立,看着堂中的诸多稷下弟子,高声说到:

  “佳兵,不祥之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恬澹为上。

  夫战,乃为止战!”

  说罢,白亦非腰间长剑飞出,白亦非双手持剑,立于身前,充满青铜古韵的剑气自剑身喷涌而出,白亦非的身后也隐约似乎形成了一个战车的虚影。

  “今日所教,尔等所学,当为天下止戈为武,铸剑为犁!

  便如此剑,剑名,止戈!”

  稷下众人看着白亦非施展的止戈剑意,心中却是有种难以兴起反抗的念头,仿佛当即便想要缴械投降,归附山野一般。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良久过后,白亦非长剑入鞘,沉声说到:

  “善!今日便到此吧!”

  稷下众学子当即起身,齐声说到:

  “学生恭送夫子!”

  一日的讲学结束,白亦非倒是收获颇丰,不仅悟到了强大的止戈剑意,更是对兵家之道的理解变得更加系统圆润,俨然有兵家宗师之风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看来夫子所言不虚啊!

  端端正正的将浸润了止戈剑意的制式百炼剑放入锦盒之中,换上了一柄新的长剑,入夜,白亦非还要继续磨砺已经悟到的听潮剑意、灼华剑意和止戈剑意。

  一日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到了第二日,白亦非走入堂中,稷下众弟子已然正襟危坐在此等候。

  “今日当讲君子之道!”

  “敢问夫子,何为君子之道?”

  “夫子有云: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

  故,吾以为,君子之道在于八个字,明心见性,知行合一!”

  “敢问夫子,何为明心见性?”

  “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

  所谓明心见性,便是明白自己的心中所求、道之所在。

  尔等须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先见众生,后见己心。”

  “夫子可否说的简单些?”

  白亦非微微笑到:

  “简单些,那便是明白自己的心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那请教夫子,如何明心见性,知晓自身所为是对是错呢?”

  “三个字,致良知!”

  “敢问夫子,什么是良知,如何探寻良知呢?”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吾心自有光明月,不必假于外求。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那么请教夫子,何为知行合一呢?”

  “所谓知行合一,须明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明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应该立刻去践行,这便是知行合一。

  倘若知而不行,那便仍是未知。”

  “再请教夫子,既然既要知,又要行,那到底是知重要,还是行重要呢?”

  白亦非看着眼前提问的少年,正是叔孙通,不愧为儒家掌门孔鲋的弟子,倒是颇有机锋,当即说到:

  “知而不能行则非真知,行而不能知则非真行。

  知行本一体,谓之知行合一。”

  “学生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夫子,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白亦非微微点头,讲到此处,仿佛已经若有所悟,周身似有剑气森森。

  “夫子有言,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谓之君子。

  为君子,当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

  为君子,当立大志,以成天下之事;

  尔等皆须谨记: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言至此处,白亦非凌然而悟,心中顿生君子意,抽出腰间长剑,凌空虚指。

  “为君子,当如此剑!

  剑名,明心!”

  却见那百炼长剑发出煌煌白色的光辉,剑气如潮。

  这剑意虽然广大,却并不耀眼,反而给人以舒心之感,堂堂正正,不偏不倚,凌然若有浩然意,却又不含浩然气,当真是玄妙非常。

  稷下学宫的一处阁楼中,一名手持书卷的老者双目之中绽放出异样的光辉,仿佛其中蕴含着能够看透古今的智慧,其人正是小圣贤庄的荀夫子。

  “真是想不到啊!

  若日刚悟了个兵家止戈剑意,今日便又悟到了一道我儒家的剑意!

  这白亦非未悟浩然气,却悟儒门剑,还真是一位气运所钟的奇人!

  明心见性,知行合一吗?当真是直指大道啊!

  这个血衣侯,不愧是九州变数之一啊!

  可惜不是我儒门中人,如若不然,儒门再添以夫子也有未可知啊!”

  此刻堂中的众位稷下学子们,看着那煌煌正大的白色剑气,心中的鬼魅心思都仿佛去掉了不少,一个个双目顿感清明。

  学子们心中都在打鼓,莫非这位白夫子已经悟到了儒门浩然气,可他们稷下学子也都是有见识的,往日他们的同窗张苍便早早的悟到了儒门浩然气,稷下学子们也都是感受过儒门浩然气的力量的。

  他们感觉的到,这剑意的力量并非儒门浩然气,却又怎如此中正平和,化人心邪祟,与儒门浩然气何其相似,一时之间,稷下高才们也想不通了,只好齐声说到:

  “我等谨遵夫子教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之血衣侯传奇,秦时之血衣侯传奇最新章节,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