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吴王走到哪里去了?(一)……

  ——皇城·大理寺——

  虽然早上燕朝的时候定了下午对吴王进行三司会审,但是实际上进行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三司是现成的,衙门便用大理寺正堂,也不用另找。可是会审吴王非同小可,三法司眼下除了殿上那半人高的弹章,对吴王的事情压根没有什么正经的了解,这样怎么审?

  总不能全都是“据传”、“据劾”、“据报”吧?真要是这样儿戏,那以后三法司还怎么见人?

  所以早上散朝之后,三法司会同商议了一下,决定还是先对吴王所牵涉的户部、宗正寺、河南府等诸部寺、衙署的相关人员进行讯问,等所有事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以政事堂敕令的名义将吴王从华林园传唤入京,估摸着时间差不多时这才着人去请裴济过来听审。

  早上散朝之后皇帝并没有放裴济出宫,而是让他一直待在宫中,所以此刻收到消息让他去听审时,裴济并没有花多少功夫就已经到了大理寺。

  可是一直等到裴济都开始打哈欠,最后的主角却还没有到场。

  “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什么时候叫人去传吴王的?”裴济有点纳闷,就说华林园是在城外,可是从上东门大街一直出城,来回也并不需要多少时辰,怎么自己都到了坐了半天,李禅还没到?

  “回裴相,不到申末就去传了,算时间怎么都该到了……”汪直也有点纳闷,大理寺去华林园,来回也就不到二十里,使者申末出发,此刻都已经快到酉末了,足足一个时辰了,这是走到哪里去了?

  “你们就没再叫个使者去看看?”裴济一皱眉毛,“罢了罢了,再等等吧。”

  裴济暗忖:许是老二这几年在外面脾气长了,这会儿心气不顺拜拜王爷架子也无伤大雅。

  裴济看了看眼前放着的一份案卷,看上去墨迹犹新,知道是下午刚刚做的笔录卷宗,顺手翻了翻:“一下午提审了不少哇……咦,你们没有问萧家那个丫头?”

  “呃……”冯谏面色一红,刚想说话。

  身旁的严厉之冷然道:“中丞说,萧家小姐乃是女流,并非官身,似乎不宜由三司会审……”

  “女流?!冯谏你这话自己说的不脸红么?”裴济冷笑了一声,“人家不清楚,你身为御史中丞不知道她是什么人?整个户部的账都藏在她肚子里,你们查户部居然不问她,那你们查了个什么?”

  裴济这么一顿抢白,冯谏更是说不出话来,裴济也懒得理他,径直道:“去萧慎家里把他家的丫头叫来,等会审吴王的时候,三司会审,当堂对峙,也好看看咱们的吴王殿下究竟是想查什么,又究竟查出了什么没有!”

  裴相既然都开口了,余下几人自然只能道:“一切全听裴相做主。”

  ——城外·华林园——

  从洛阳城上东门出去,向东再行五里就能看见一片极大的苑囿,即便隔着高耸的宫墙,也能看见里面遮天蔽日的花木,林泉山石隐现其中。

  这里就是华林园了,洛阳的华林园最初乃是曹魏明帝时仿照汉之上林苑所建的芳林苑,是魏晋两朝皇家主要的宫苑,晋室南渡之后洛阳宫室颓败,华林园也就荒废了,关中乱后朝廷因为长安残破,一时难以还都,所以暂居洛阳。时间长了之后眼见着一时半会也很难迁都,朝廷就开始认真的经营洛阳,原本狭小的洛阳宫室也就需要营建扩大。一开始华林园并不在兴建之列,一来华林园湮灭已近五百年,重建难度太高,二来华林园也不是大夏原有的宫苑,百废待兴之际大修宫苑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但是最初的修建完成之后,朝廷还是咬牙拿了一笔缗钱出来重建了这座御苑。虽说名字、选址皆是不变,但是这里却和魏晋之时的华林园已不是一个东西。这里说是御苑,其实更像是长安的曲江池,每年上巳、重阳、端午等节庆之时,华林园都会开放作为百姓士民游玩之所。当然这只是华林园很小的一部分功能,华林园最为出名的地方在于每年科举放榜之后,朝廷会在华林园赐宴招待新科进士,名为“华林宴”。赐宴之时皇帝自然也会驾临驻跸,以示朝廷重视文教,鼓励士人。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当初朝廷才会节衣缩食也要修建华林园。

  因为这个特殊的用处,这十余年来朝廷对于华林园也是屡次营建,规模日大,其中巧思佳构随处可见,花木扶疏韵致天成,比起禁中和上阳宫还要精巧些。

  此刻吴王李禅,就在华林园中待罪修养,静思己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最新章节,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