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张观主羽化……
仇紫英垂下眼帘:“是……大高玄殿的张观主。”
“什么!”李禅、崔衍、裴耀卿、云黛四人俱是一惊。
仇紫英是看着李禅他们长起来的,自然知道张观主与集贤殿中的这几个人乃是亦师亦友。尤其是李禅,素来与张观主极为亲厚,这个噩耗对于他们的冲击自然可想而知。
仇紫英继续说道:“听禁军回报,道是昨夜疫病营中突然有灾民鼓噪,极言无粮度日,说道士们贪墨朝廷的救灾粮米,然后带头冲击粮仓。张观主带着守夜的道士和居士守卫粮仓,与乱民发生了冲突。争执之下就有乱民对张观主动了手,等到禁军到的时候几个道士都受了伤,张观主年岁不小,又身先士卒,就……羽化了。”
“什么?!”李禅闻言之后如遭雷殛,头一下子嗡嗡起来,顿时什么都听不见了,眼前的东西都模糊了起来。他猛然想起就在前天好似梦到张观主向自己拜别,当时自己还在想,等忙过这一阵一定要抽空去城外见见张观主,谈谈天,说说闲话。
明明前段时间自己见他时还在与他讨论城外救灾的方略,当时听张观主有些咳嗽自己有些担心,还劝他多注意身体,结果没想到那次一别竟成永诀!
一边的崔衍更是大叫一声,双腿一软,登时昏死了过去。
崔衍这一昏李禅和裴耀卿也都是吓了一跳,崔衍素有心疾,最忌讳受惊劳累,所以空有一身才华却只能在国子学授课,否则以他的才华有何愁不能在政府大放异彩?
云黛本来也正在哀伤张观主羽化之事,她虽然并没见过张观主几面,但对于张观主那种念念以天下生灵为重的品性也是极为敬重,特别是因为张观主喜爱医术,还特地向自己私下请教过,他堂堂闻名京城的高道,却毫无架子的向自己请教,更让云黛对于张观主极有好感。
此刻崔衍昏厥,云黛顾不上悲伤,连忙上前查看,指挥着李禅和裴耀卿把崔衍搬到一边的榻上放平,帮他诊脉理气。
李禅此时气息也浅短得不行,急问:“崔衍怎么样了?延年,崔延年!你别吓我!”
延年是崔衍的小字,他出生时就有心疾,崔家对他唯一的希望就是盼望着他福寿延年。
倒是裴耀卿最冷静,将李禅扶到一边:“李二,你别打扰大夫看病。”
李禅蓦然想起他身上还带着张观主昨天送来的信,自己还没来得及看。他忙从怀中摸出那封信,展开一看,张观主工整温厚的手书映入眼帘:
“殿下敬启:来信收悉,赖殿下筹谋,城外所积粮食薪碳,已有规模。依云公子所载方略酌用,足敷越冬所用,实乃幸事。惟自前日以来,已有数人咳嗽、腹泻,其中体弱者已有便血之症,现已依云氏方略辟地隔离,水食之取用排泄皆单用,另照药方抓取服食,虽略有改观,但收效颇缓。余观此症状,似与河朔流传略有差别,特将症状详述于后,望殿下转呈云公子,视其异同,或能有助于医方之调整
“……云公子年齿虽轻,才如天授,所拟方略,思虑之周详熨帖,余生平仅见。他日入仕为官,筹谋政策,实乃天下之幸,余虽身在道门,亦感欣慰。
“另闻殿下与大尹相争,竟至损伤,殿下当以天下为念,切不可囿于私愤,玉体保重,切切为念……”
李禅看到后来,眼中已是越来越模糊。
裴耀卿也是悲愤难抑,三人里他年岁最长,这会儿崔衍闭气,李禅也几乎崩溃低声抽噎着,他更不能被摧垮,裴耀卿紧紧搂着李禅。
李禅哽咽着:“前日张观主入梦与我拜别,当时我怎么就不多想想……我怎么就没想多一下……”
“少放屁!”裴耀卿知道他的性格,听他这么说更是心如刀割,但嘴里却骂道:“这种时候你钻什么牛角尖!李木樨,这是你想就能避免的吗?!现在是钻牛角尖的时候吗?!”裴耀卿一边说着,一边眼睛死死盯着崔衍这边。
云黛之前也听李禅说过崔衍有心疾,生怕他一下受了刺激心疾发作有危险,探过脉搏之后,长出一口气:“还好,只是一时闭了气,没什么大碍。”
亏得这几日要给李禅复查,身边一直带着医囊,云黛连忙取出行针的工具,给崔衍诊疗起来。
云黛的医术确实非同小可,没一会功夫,崔衍悠悠醒转,醒来之后还没说话,眼中已是流下泪来,过了一会一面哭一面悲歌起来:“薤上露,何易曦!露曦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上露,何易曦!露曦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
云黛这段时间在国子学苦读勤学,已然知道崔衍所唱的乃是汉时的挽歌《薤露》,歌中感叹人生就如草叶之上的露水一般易逝,只是看书读到的时候又怎么能跟亲身经历身边的人去世而泣血呼号来的震撼?
此刻听崔衍边唱边哭,云黛心有所感,也是难以抑制的跟着唱起,眼角不自觉的流下泪来。
仇紫英见崔衍身体无碍,咳嗽了一声,对李禅道:“吴王,陛下的意思是您即刻要随我回去,此事定谳之前,说不得要待上一段时间。您要不要把郑楚叫来交代一下,然后就可随咱家回去了。”
李禅点点头,看了一眼裴耀卿,强打精神说道:“郑楚此刻不在,叫他来也赶不及了。外间的事情,别的都无所谓,若是与灾情疫病相关,一切都可信赖云非墨。”
“听他的?”裴耀卿一愣,狐疑的看了看李禅,“他一个年轻轻的举子……”
“来不及多说了,总之大尹记住,只要是灾疫之事,一切皆可信赖她。”李禅又郑重的说了一遍,然后拧身从腰间的蹀躞带上摘下印笼,轻轻打开,从里面磕出两枚印来,捧在手里。
只见一枚金色的寸许见方,上面是蛟龙为钮,此乃吴王金印;另一枚略大一些,乃是铜铸的撅手印,印钮上黄金错着“宗正寺卿之印”六个金字。
仇紫英垂下眼帘:“是……大高玄殿的张观主。”
“什么!”李禅、崔衍、裴耀卿、云黛四人俱是一惊。
仇紫英是看着李禅他们长起来的,自然知道张观主与集贤殿中的这几个人乃是亦师亦友。尤其是李禅,素来与张观主极为亲厚,这个噩耗对于他们的冲击自然可想而知。
仇紫英继续说道:“听禁军回报,道是昨夜疫病营中突然有灾民鼓噪,极言无粮度日,说道士们贪墨朝廷的救灾粮米,然后带头冲击粮仓。张观主带着守夜的道士和居士守卫粮仓,与乱民发生了冲突。争执之下就有乱民对张观主动了手,等到禁军到的时候几个道士都受了伤,张观主年岁不小,又身先士卒,就……羽化了。”
“什么?!”李禅闻言之后如遭雷殛,头一下子嗡嗡起来,顿时什么都听不见了,眼前的东西都模糊了起来。他猛然想起就在前天好似梦到张观主向自己拜别,当时自己还在想,等忙过这一阵一定要抽空去城外见见张观主,谈谈天,说说闲话。
明明前段时间自己见他时还在与他讨论城外救灾的方略,当时听张观主有些咳嗽自己有些担心,还劝他多注意身体,结果没想到那次一别竟成永诀!
一边的崔衍更是大叫一声,双腿一软,登时昏死了过去。
崔衍这一昏李禅和裴耀卿也都是吓了一跳,崔衍素有心疾,最忌讳受惊劳累,所以空有一身才华却只能在国子学授课,否则以他的才华有何愁不能在政府大放异彩?
云黛本来也正在哀伤张观主羽化之事,她虽然并没见过张观主几面,但对于张观主那种念念以天下生灵为重的品性也是极为敬重,特别是因为张观主喜爱医术,还特地向自己私下请教过,他堂堂闻名京城的高道,却毫无架子的向自己请教,更让云黛对于张观主极有好感。
此刻崔衍昏厥,云黛顾不上悲伤,连忙上前查看,指挥着李禅和裴耀卿把崔衍搬到一边的榻上放平,帮他诊脉理气。
李禅此时气息也浅短得不行,急问:“崔衍怎么样了?延年,崔延年!你别吓我!”
延年是崔衍的小字,他出生时就有心疾,崔家对他唯一的希望就是盼望着他福寿延年。
倒是裴耀卿最冷静,将李禅扶到一边:“李二,你别打扰大夫看病。”
李禅蓦然想起他身上还带着张观主昨天送来的信,自己还没来得及看。他忙从怀中摸出那封信,展开一看,张观主工整温厚的手书映入眼帘:
“殿下敬启:来信收悉,赖殿下筹谋,城外所积粮食薪碳,已有规模。依云公子所载方略酌用,足敷越冬所用,实乃幸事。惟自前日以来,已有数人咳嗽、腹泻,其中体弱者已有便血之症,现已依云氏方略辟地隔离,水食之取用排泄皆单用,另照药方抓取服食,虽略有改观,但收效颇缓。余观此症状,似与河朔流传略有差别,特将症状详述于后,望殿下转呈云公子,视其异同,或能有助于医方之调整
“……云公子年齿虽轻,才如天授,所拟方略,思虑之周详熨帖,余生平仅见。他日入仕为官,筹谋政策,实乃天下之幸,余虽身在道门,亦感欣慰。
“另闻殿下与大尹相争,竟至损伤,殿下当以天下为念,切不可囿于私愤,玉体保重,切切为念……”
李禅看到后来,眼中已是越来越模糊。
裴耀卿也是悲愤难抑,三人里他年岁最长,这会儿崔衍闭气,李禅也几乎崩溃低声抽噎着,他更不能被摧垮,裴耀卿紧紧搂着李禅。
李禅哽咽着:“前日张观主入梦与我拜别,当时我怎么就不多想想……我怎么就没想多一下……”
“少放屁!”裴耀卿知道他的性格,听他这么说更是心如刀割,但嘴里却骂道:“这种时候你钻什么牛角尖!李木樨,这是你想就能避免的吗?!现在是钻牛角尖的时候吗?!”裴耀卿一边说着,一边眼睛死死盯着崔衍这边。
云黛之前也听李禅说过崔衍有心疾,生怕他一下受了刺激心疾发作有危险,探过脉搏之后,长出一口气:“还好,只是一时闭了气,没什么大碍。”
亏得这几日要给李禅复查,身边一直带着医囊,云黛连忙取出行针的工具,给崔衍诊疗起来。
云黛的医术确实非同小可,没一会功夫,崔衍悠悠醒转,醒来之后还没说话,眼中已是流下泪来,过了一会一面哭一面悲歌起来:“薤上露,何易曦!露曦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上露,何易曦!露曦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
云黛这段时间在国子学苦读勤学,已然知道崔衍所唱的乃是汉时的挽歌《薤露》,歌中感叹人生就如草叶之上的露水一般易逝,只是看书读到的时候又怎么能跟亲身经历身边的人去世而泣血呼号来的震撼?
此刻听崔衍边唱边哭,云黛心有所感,也是难以抑制的跟着唱起,眼角不自觉的流下泪来。
仇紫英见崔衍身体无碍,咳嗽了一声,对李禅道:“吴王,陛下的意思是您即刻要随我回去,此事定谳之前,说不得要待上一段时间。您要不要把郑楚叫来交代一下,然后就可随咱家回去了。”
李禅点点头,看了一眼裴耀卿,强打精神说道:“郑楚此刻不在,叫他来也赶不及了。外间的事情,别的都无所谓,若是与灾情疫病相关,一切都可信赖云非墨。”
“听他的?”裴耀卿一愣,狐疑的看了看李禅,“他一个年轻轻的举子……”
“来不及多说了,总之大尹记住,只要是灾疫之事,一切皆可信赖她。”李禅又郑重的说了一遍,然后拧身从腰间的蹀躞带上摘下印笼,轻轻打开,从里面磕出两枚印来,捧在手里。
只见一枚金色的寸许见方,上面是蛟龙为钮,此乃吴王金印;另一枚略大一些,乃是铜铸的撅手印,印钮上黄金错着“宗正寺卿之印”六个金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最新章节,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 宝书网!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最新章节,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