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北州县。

  这里虽与繁华京城遥向,但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小县城的镇子上住了约百来户人家,家家户户和睦相处,生活细如流水潺潺,似淡泊宁静,与世无争。

  “书儿,起床了,给娘去镇上买点大米回来。”

  狭窄简陋的昏暗小屋,一个身影早起忙碌着。

  暮书娘手握着祖传的秘方,用大锅熬制着香喷喷的米豆腐,靠这手艺活,市集上换点口粮吃,过着不富裕,却还温饱的日子。

  补丁满衣灰发满头的妇人,呆望着空空如也的米缸,唤醒着睡梦中十二三岁的少年。

  少年生得瘦如竹竿,脸面倒是白净秀气,一双透露出聪明的大眼睛,显示着与众不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他的眼里看得出,一日必不同凡响!

  少年名暮书,他爹在他幼时早逝,撒手人寰抛下了可怜的母子。

  暮书从小比别人家孩子懂事,成了他娘的得力助手,帮家里分担了不少。

  白日市集辛苦卖豆腐,晚上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干货,起早贪黑的,很是辛苦,可为了生养自己的娘亲,再辛苦也值得。

  他手攥着一点碎银,蹦哒着出门去镇上。

  途径一间小小的书院,听着里面清亮整齐划一的朗读声,不由驻足停留。

  书院他偷偷来过许多次,打小就蹲在竹林的墙角处跟读,私塾先生见贫寒的他好学,大方送了他几本书。

  《百家姓》,《三字经》等书籍耳濡目染,收此宝书,他自是开心不已。

  暮书勤劳干着家活,也不忘了晚上借着烛灯勤学苦读,遨游书海。

  先生曾对他说,“想要脱贫过好日子,定要上京科举参考,若是高中状元,一辈子皆是衣食无忧了。”

  暮书想着让娘过好日子,他心中藏了一个梦想,并是一日上京科考。

  先生疼爱之色问他,“暮书小儿,给你的书学入心了么?”

  “先生,那些知识早已滚瓜烂熟!”暮书一拍胸脯自信答。

  先生满意笑着点头,“唔,十九年岁时,应是可大展身手了。”

  暮书兴冲冲来到镇上,进入一家规格小的米店,挑选制米豆腐的优良大米。

  常来光顾是熟客,又知他家一贫如洗,掌柜没亏待他,物美价廉卖给他。

  “暮书小子,你身子骨柔弱,费力背那袋米干啥?我用骡车给你送家去。”

  脚夫见瘦小的他吃力背一袋米,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家回,心疼着这苦孩子。

  “不用了,多谢!”

  暮书不给人添麻烦,小小不起眼的个子硬撑着将米扛回家,路遇一算卦老先生伸手拦下他。

  老先生精明眼望他,道一语,“小儿,看你面相,将来必飞黄腾达!”

  暮书卸下肩上沉甸甸的米袋,拿衣袖抹着满头大汗,仔细观那老先生。

  面前站立之人,虽已上了年纪,但精风气骨有如年轻人,他手拿算卦特有的布幌子,一身素衫简朴,但整个人却显露出清高不俗。

  暮书听了良言顺耳,还是十分高兴,不舍掏钱运送大米,反舍得给老先生开口费。

  只是老先生不为钱财,两袖清风远去。

  回到家时,亲娘看着汗流浃背的他,拿着汗巾给他擦拭额上的汗水,心疼道,“出点劳力费,不碍事,别累着自己。”

  暮书眉飞色舞对他娘道,“无事,娘,等我一日飞黄腾达,让娘跟着我享清福。”

  他娘一听这话,瞥了他一眼笑,“你这孩子,痴人说梦,咱家历代只有豆腐匠,可没出过状元。”

  “我就是咱暮家的第一个状元郎!”

  暮书怀揣梦想,他娘只笑未语。

  一晃六载春夏过,暮书年至十九,是青春最好时。

  浓眉大眼,挺直高鼻,绯唇淡雅,少年脱胎换骨,翩翩风采绝代!

  十九年华的白面美少年,褪去了儿时的稚气,多了一份岁月的沉淀…

  私塾先生的话语犹在耳边,十九年岁时,应可大展宏图!

  北州县离京城路程遥远,光靠两条腿上京,想来,不等参考科举,怕是已累死在半路上了。

  正好先生另一个弟子悦寅今年进京赶考,他邀了三五好友同去,租下了一艘可乘搭六七人的画舫客船,顺便捎带着一无所有的暮书。

  天上掉馅饼的事,就此砸在他暮书的头上。

  他最应该感谢的是先生,没有先生从中牵引,那位仁兄也不会行方便吧。

  暮书对他娘说了此事,他娘不反对,反是支持他,“难得我儿孝心,寒窗苦读多年,为了娘过好日子,奔赴锦绣前程…希望我儿高榜题名,荣归故里!”

  怀揣辛苦积攒多年的一笔小钱,暮书挥别娘亲。

  他娘倚靠在破旧的木屋门口,遥遥相望,含泪挥别…

  “娘,儿定不负所期,金榜题名,荣归故里!”

  暮书毅然决然的转身,朝着梦想的方向远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能不能再为你跳一支舞,能不能再为你跳一支舞最新章节,能不能再为你跳一支舞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