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巷很昏暗,一眼看去黑洞洞的。

  零星的几处火把看起来更是阴森。

  被风吹动,明明灭灭的亮光在墙上和地上晃动。

  沈舟路过几个号房,然后在第八个号房前停下。

  地上放着一盆炭火,上面还有支蜡烛。

  里面亮光不够,沈舟走进去,仔细地观察了一番,也没看出什么大概来。

  索性,他把考篮放下,又把盆端出来,拿出准备好的抹布,搬着两张号板到外面,就着火光细细擦拭一番。

  用手摸了摸,确认没有灰尘了,才把号板靠墙放着,走进去开始收拾里面。

  慢慢的,号巷里来了不少人,周围也开始有了动静。

  沈舟收拾好,便把号板弄起来,再把考篮放好,直接靠墙坐着,打算睡一觉。

  考卷要九号才发,今日也就是进场等待考试。

  沈舟很是放心地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时,已是天光大亮。

  周围算不得安静,但也不算吵闹。

  有很多细碎的声音传来。

  说隐隐的低语声,还有呼噜声,以及跺脚的声音。

  沈舟起身,把号板收起来,出去上了个厕所。

  今日还能走动走动,明日可就不能出号房了。

  沈舟就着馒头碎和糕点碎吃了顿中饭。

  外面还有动静,但是动静没有凌晨那会大了。

  显然进场还未结束,但也快了。

  沈舟在号房里慢慢踱步,接着又眯眼歇息了会,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听到了号炮声响起。

  这是进场完毕,要封闭考场所有入口的信号。

  沈舟连忙起身,先去了一趟茅厕,又用水洗了把脸清醒。

  不少人也是跟他一样的想法。

  茅厕前排起了队伍。

  位于靠近茅厕的几位学子生无可恋。

  就等着他们离开之后,赶紧用水清理一下。

  好歹,也给撑过这两日。

  沈舟没有跟人聊天的打算,很快便回了号房。

  周围有窸窣声响起。

  有人正在煮东西,还有的正在小声聊天。

  听着周围的声音,这时间倒也没有那么难捱。

  傍晚,沈舟简单吃了些东西,去漱了口,上了个茅厕,顺道洗了把脸,便回了号房睡觉。

  号房狭窄,他只能坐着睡,睡得并不踏实,又浑身不舒服。

  一觉醒来,往往浑身酸痛。

  但沈舟只能强迫自己赶紧睡着。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暗沉下来,周围隐隐传来了大大小小的呼噜声。

  沈舟也睡着了。

  半夜,他们是被敲锣声吵醒的。

  九号考一整天,零点便开始分发答题用纸和考题。

  沈舟揉了揉太阳穴,清醒过来,先把蜡烛点起来,然后把号板弄好,又把考篮里的笔墨砚摆放好。

  敲锣声响起没一会,号门被人打开,前面传来询问声。

  分发答题用纸和考题前,要再次核实考生的信息,以防考生调换位置作弊。

  若是查出来,考生不仅不能继续往下考,连生员资格都会被作废,往后再也不能参加科举。

  相对于前途而言,一般很少人会选择冒这个险。

  没一会,脚步声便在第八个号房门前停下。

  那人说着沈舟的各种信息,又对照着面容描述打量着沈舟。

  沈舟听着,直到他说完了,便点头应了声是本人。

  那人点头,在答卷上盖上了印章,是个对字,也就是对号戳。

  沈舟拿到了他的答题用纸和考题。

  那人带着两人,脚步匆匆,又去了下一个号房。

  沈舟没有再关注外面的情况,打开答题用纸开始检查。

  确认是自己的答题用纸,并且上面并没有污损折破后,便把它放到一旁。

  接着看向那张考题纸。

  乡试第一场考四书三道,诗一首,经义四道。

  沈舟先是把这几道题都看了一遍,大概想了一下,确认都有头绪后,也就松了口气。

  开始看向第一道题。

  第一道题题目是【子张问政】,这题沈舟也不算陌生了。

  很快便拿起毛笔,在草稿纸上把出处写出来。

  这题出自《论语》中的【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意思是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简单点来说,便是要秉公无私,光明正大,做好本份之事,带领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这题好解,沈舟几乎没想太多,便把第一道题的稿子写好了。

  检查一番,确认没什么需要改的字后,便看向第二道题。

  第二道题是【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沈舟想了想,才开始动笔。

  题目意思是,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

  这要写的话,便要考验记忆力了。

  沈舟这阵子的努力还是有用的。

  这道题的出处所在,最主要谈论的,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理论。

  这题有些难度,毕竟题目出处里,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个。

  但若是能记住全文的,便能很快想到这个。

  沈舟这会头脑还算清醒,连忙把这道题的稿子也写出来。

  四书题每道题都要写两百字以上。

  但三道题加起来的字数,又不能超过七百字。

  沈舟算计着数字,没花多久,便把四书题给做完了。

  他看了一眼已经烧得差不多的蜡烛。

  估摸着蜡烛燃烧的速度,算着时间还足够,连忙看向下一道题。

  乡试考的诗是五言八韵诗,诗题有指定的韵。

  沈舟练习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练了多少这种诗了,写起来倒顺手。

  就是这道题里,指定的韵有些难度。

  题目是【赋得河海不择流,得虚字】,若是不知出处,对于虚字的了解,怕是有所不妥。

  单看题目,河海不择流,择意如何,流意如何,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理解不同,对于虚字的理解也就不同。

  对于虚字理解不同,所做的诗意也就有所不同。

  若是写不对考官心里的意思,这落榜也是铁定的。

  沈舟这近一年里,看过很多书。

  倒是隐约记得,这河海不择流里,少了个字。

  若他没记错的话,这道题的出处原文是【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题目出处意思是【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题目里少一个字,里面的意思可就有差异了。

  若是题目没少一个细字,任谁都能知道题目的正确意思。

  自然也就能知道虚是虚怀若谷、虚心纳谏的意思。

  这要写的话,可就不得不拍拍上面人的马屁了。

  沈舟心思一转,下笔如有神。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最新章节,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