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在天黑之前抵达临沂。

  只见临沂城外,军队训练的喊杀声振天。

  整齐列队的士兵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但动作并不标准,应该是新兵之类的。

  城门岗哨的士兵简短盘问后,便放他们进入临沂城。

  张兰英找了一家旅馆住下,准备等明日再以自己记者的身份请求采访姜长官。

  办理完住宿,张兰英准备下楼去街上找些吃食,让她更加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现在是晚上八点,但街道却格外的热闹,街道灯火通明,商贩们吆喝着,除了有些老旧的建筑物外,竟和浦东没有多大的区别。

  走在临沂城的街道上,张兰英仿佛穿越了时空。街边的灯笼高高挂起,散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芒,将石板路照得亮堂堂的。

  小贩们推着载满各式小吃的推车,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有烤红薯的甜香,也有煎饼果子的诱人味道。

  行人络绎不绝,或驻足于摊前挑选,或三两成群谈笑风生,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

  偶尔有马车穿梭其间,马蹄声与车轮滚动声交织在一起,为这繁华的夜景添上一抹生动的韵律。

  买完吃食还准备再逛一会儿的时候,张兰英在人群之中发现了和她顺路前往临沂的二人。

  一打听才得知他们和自己同住一个旅馆,见天色过晚张兰英便回了旅馆。

  两人则继续在街上闲逛,眼神警惕的打量着四周,打探着司令部的位置。

  很快两人便转到了一处人烟稀少,门口还有警卫的宅院。

  就在两人想要离开之时,却被一个声音叫住。

  “站住!这里是军事禁区,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两人心想要遭,但现在还不是暴露的时候,于是准备转身离开。

  呵止二人的那人忽然看清了两人的脸,不敢相信地喊道:“陈嘉辉?孙家灰?”

  陈嘉辉身形一愣,抬头看去,发现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原军统下辖地别动队队长孙猴子!

  孙猴子不是死了吗?怎么会出现在临沂城军事禁区?

  陈嘉辉和孙家灰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疑与戒备。

  月光下,孙猴子的面容显得既熟悉又陌生,他身穿笔挺的军装,肩章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与记忆中那个狡黠多端的身影大相径庭。

  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笑声和马车声,在这紧张的对峙中显得格外刺耳。孙猴子缓缓走近,眼神复杂,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你们也是来投奔姜长官地?”

  “这里不是说话地地方,回我住处咱们好好聚一聚。”

  话语间,他轻轻拍了拍腰间的配枪,那金属的凉意似乎穿透了夜色,直抵人心。

  可很快他们发现了不对劲,孙猴子把他们二人带了一处没人地巷子,将二人制服带回了情报科。

  ......

  审讯室内,吕锦妍眉头紧皱,眼前地二人是她在军部的老部下。

  等二人醒来一番询问,得知其真实意图后让人解绑。

  “吕处,你怎么也在这里?”

  “说来话长,我......”

  半个小时之后,吕锦妍将这件事上报给情报科科长陈兴国。

  经过层层上报,最后传到姜勤这里。

  姜勤召见了二人,苦笑着将谈判一事的真实情况告诉了二人。

  二人恍然大悟,准备将这个重要的情报带回去。

  姜勤还将谈判书复印了一份给二人带回去。

  ......

  “老张,前面就是临沂城了,行事小心些千万不要和独立师的兄弟发生冲突。”

  “知道了,老王我可是老地下党了,等会进城后我们先去找个地方住下,随便在周围打探一下情报。”

  说罢,二人便赶着马车进入城内。

  在一间旅馆住下,上楼的时候老王和老张遇见了下楼的张兰英。

  “小姐请问一下城内哪里是闹市?”老王上前礼貌的询问道。

  张兰英见二人车夫打扮,没有起疑心,回答道:“出了旅馆往城南而去,那边便是临沂的闹市区,商贩和百姓都在那一带赶集。”

  老张和老王二人道谢,回到旅馆收拾好之后便朝着城南闹市而去。

  城内的景象让二人打开眼睛,虽然临沂比不得江南城市,但在姜勤的治理下工农商三业发展已经不低于江南盛况。

  百姓们安居乐业,交谈之中充斥着幸福,对当前的生存环境十分满意。

  其实也很好理解,各地都在战乱或是处在日占区,现在要说哪里还能安生太平除了西南便是偏僻山区。

  城南闹市,人声鼎沸,各式摊位琳琅满目。

  老张与老王穿梭其间,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

  一位老艺人正吹糖人,晶莹剔透的糖丝在阳光下闪耀,引来孩童们的阵阵欢笑。

  不远处,茶馆内传来丝竹之音,茶香袅袅,人们或品茶或低语,神情悠然。

  老王停步于一布匹摊前,指尖滑过细腻的绸缎,眼神中闪过一抹赞叹。

  老张则隐于人群,看似随意地与贩夫走卒攀谈,不动声色地搜集着情报。

  阳光洒在石板路上,光影交错间,临沂城的繁华与安宁,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缓缓展开。

  “老张,那里有个跑江湖的,咱们去问问城内的情况。”老王起身,端着一杯茶来到了那人身边坐下。

  此人乃是临沂城内的一万事通,城内大小事都门清。

  一番谈论下来,二人收获颇多。

  回到旅馆睡下,两人卧床交流着收集到的情报。

  “看来临沂百姓的生活过的还不错,这姜长官不光打仗是一把好手,治国也是一把好手。”

  “哈哈哈,看来鬼子是吃了败仗,和谈之事并不像传闻那般,姜长官不但没有叛国,还和日本人在政治博弈上占据了上风。”

  “呸!狗日的小鬼子真狠毒,这边没有讨到便宜,就想在舆论上取胜,让世人误会姜长官,等咱们二人回去一定要将今日的情况如实上报,让上面替姜长官澄清。”

  二人又在城内住了一天,见到了训练回来的官兵帮助老百姓清扫街道,搬运东西。

  军民鱼水情展现的淋漓尽致,百姓们对官兵们十分爱戴,还将自家的吃食分给官兵。

  官兵们展现了良好的素养,留下了一些钱财才将东西手下。

  这般作为和根据地的八路军无疑,二人更是对姜勤的治军有方赞叹练练。

  退掉旅馆,二人再次赶着马车回去复命。

  ......

  “我要见你们的姜长官。”

  “小姐,这里是军事禁区,闲人勿近!”两名龙牙老兵将张兰英拦下。

  张兰英从自己的兜里拿出记者证,两名龙牙老兵对视一眼,一人进值班室打电话申请上级。

  停留片刻,狗剩下楼来,将张兰英带入了会客室。

  姜勤已经等候多时,张兰英第一次见到姜勤穿着笔挺的军装坐在那里,不敢想象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将领将鬼子打的溃不成军。

  屋内灯光柔和,姜勤身姿挺拔,军装的肩章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他面容沉静,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张兰英踏入会客室,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姜勤身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

  她缓缓走近,轻声说道:“姜长官,我是《民国日报》的记者张兰英,此行特地来采访您,想了解临沂城背后的故事。”

  姜勤微微一笑,那笑容温暖而坚定,仿佛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室内的寒意。

  “我东山集团军是一支纯粹的抗日武装力量,集团军上下官兵......”

  “......”

  “倭寇驱尽日,官兵还家时,张记者如果没有其他事的话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吧。”

  张兰英对这次来之不易的采访很满意,原来那位让鬼子胆寒的指挥官,年龄居然和自己一般大。

  而且这次谈判的情况根本就不是鬼子所说的那般,张兰英决定等返回浦东,一定要将关于姜勤的独家专访发表出来,帮东山集团军官兵们摘掉汉奸的帽子。

  她有预感,这篇专访将会成为一篇爆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最新章节,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