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到这里。

  一张明军沿着蔚州返回紫荆关的行军路线图跃然纸上。

  与此同时。

  也出现了一张大同,宣府,居庸关的行军路线图。

  方便观看金榜的人做阅读理解。

  (这个图片不能发出来,怕侵权,大家自行脑补。)

  ......。

  大秦。

  嬴政很是无语。

  “什么意思?大军的行军路线还能朝令夕改?”

  “带着二十万大军去边境溜达一圈,然后回家了?”

  “搞笑来的?”

  “你学李景隆是吧?”

  “带着五十万大军出去玩了一个月,一座城没攻下来!”

  这一刻。

  嬴政真想亲自问一问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后来迁都的朱棣。

  你们的子孙一直这么抽象吗?

  而嬴政身边的赵高在看到王振的一系列操作后。

  偷偷的瞄了一眼嬴政。

  他觉得王振很霸气呀。

  等祖龙死后,他得想个办法让胡亥上位。

  身为胡亥的老师。

  他也就可以学着王振一样。

  带着二十万秦军回到自己的老家溜达一圈。

  光是想一想赵高就觉得美滋滋。

  到时候自己也要青史留名。

  ......。

  大明洪武。

  在看到二十万大军原路返回的消息时。

  说实话。

  朱元璋心中是狠狠地松了口气。

  边境明军一再战败...这就证明这个也先不是等闲之辈。

  朱祁镇原路返回这种行为的确是怂了点。

  但怂总比送好啊。

  要是真打起来。

  万一给明朝搞个靖康之耻之类的。

  朱元璋觉得自己这辈子死不瞑目了。

  就算是瞑目了也压不住棺材板。

  非得气的多活几十年。

  亲手扇这个后世子孙几巴掌才肯罢休。

  一旁的朱棣也终于松了口气。

  朱祁镇二十万大军回京。

  对他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不然一会这二十万大军万一被朱祁镇和王振那个太监给霍霍干净了。

  他怕自己老爹抽自己就不拿皮带了。

  直接动刀了!

  ......。

  大明永乐。

  看到朱祁镇和王振一系列的瞎指挥行为。

  朱棣很不能理解。

  他冷冷的看着朱高炽。

  想要讨个说法。

  朱高炽扭头看着朱瞻基。

  用着和朱棣同样的表情。

  朱瞻基....额...朱瞻基尴尬的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尖。

  朱棣反手对着大胖的脑袋就是一巴掌。

  朱大胖一点不含糊,反手将这一巴掌原封不动的赏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捂住后脑勺...委屈极了...。

  “我这不是还没把朱祁镇生出来?”

  “干嘛打我!”

  看到这一幕。

  朱高煦顿时兴奋的两眼放光。

  不知道哪找出来一条皮鞭递给了朱棣。

  “爹....这玩意打人才长记性....。”

  与此同时。

  朱高煦开心的将目光投向金榜。

  “小伙子....还有活没?”

  “多整点,爷爱看!”

  ......。

  大汉。

  韩信紧紧地盯着金榜的盘点内容。

  一脸愁容。

  “我滴妈....从朱允炆到朱祁镇...看明朝的这两位皇帝指挥军事...真是一种折磨!”

  “饶了我吧....搞得我等下都不知道怎么带兵了!”

  ......。

  行军地图标注以后。

  金榜继续文字盘点。

  与此同时。

  行军地图上的箭头指示不停的变化。

  「中军为何要再次改道,放弃从紫荆关回到京师?」

  「是因为你的兄长朱祁镇带领大军刚刚离开大同五十里,便遭遇到了瓦剌的先头部队。」

  「这也就意味着,瓦剌大军已经越过大同,而从大同到蔚州中间三百里路近乎都是平原。」

  「中间只有浑源城和广灵城两处可以获得补给的地方。」

  「在正统年间,明朝的北方边境就如同四处漏风的羊圈,除了大同,宣府两处重镇之外,其他军事卫所就如同摆设,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联动。」

  「如果大同守军可以挡住瓦剌大军,那么王师就是安全的...但是大同守军一但挡不住瓦剌...在内长城的平原之上,这名义上的二十万大军很有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毕竟在平原地区,骑兵可以发挥出百分之二百的战斗力。」

  「很显然,答案大家都知道,大同守军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挡住瓦剌大军。」

  「因为此前,大同守军在阳和口,猫儿庄的两次大败,损失惨重,已经组织不起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了。」

  「所以说从内长城回到京师这个看似更加安全的路线,在瓦剌大军跨过大同,发现明军足迹的那一刻,反而更加危险。」

  「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从大局上讲,你的兄长返回大同,沿着怀安,宣府,怀来,居庸关回到京师,这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

  (没有要洗英宗的意思,别喷我,虽然我一定会挨喷,但我还是想说关于土木堡,明朝国运一战,肯定没那么简单,我查了很久的资料才动笔。)

  (“明实录”说王振因为害怕践踏家乡的庄稼才改道的理由站不住脚。)

  (蒙古方面相关资料,和“宣府镇志”没有提到是因为王振的原因改道,英宗复位后的回忆录上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但也透露了是刚走出大同就遭遇了瓦剌军才原路返回。)

  (王振是属于连英宗的那份锅也一起背了。)

  (毕竟大臣们眼中,皇帝是没有错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没得选...内长城回京那条路全是平原,一旦遭遇,就是瓦剌骑军单方面的屠杀。明军毕竟十几年没打过仗了,出征急促,士气低落,又没有任何准备,指挥者也不在一个层面,根本挡不住。所以只能原路返回。)

  ......。

  大唐。

  李世民看着金榜上的地图。

  还有明军准备返程回京师的路线图。

  陷入了沉思。

  他把自己带入明军,想要思考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遭遇。

  片刻后。

  李世民一脸愁容。

  他发现自己带入不进去。

  他觉得如果是他带着二十万大军。

  别说二十万。

  就算是十万大军。

  他都上去干那个叫也先的去了。

  ......。

  战国。

  杀神白起盯着金榜。

  十分不理解朱祁镇所带领的明军行为。

  “怕啥?”

  “就也先那几万人...够几刀砍得?”

  “上去干他啊!”

  ......。

  大宋。

  岳飞紧紧盯着金榜。

  朱祁镇的行为,和北狩的大宋两位君主行为有点像啊。

  都是带着几十万大军北上。

  一人送一波。

  把家底都送完了。

  岳飞看着明军的撤退路线图。

  发现这个行军路线诈一看没什么问题。

  但是仔细研究起来....。

  各个边镇之间空隙太大,以瓦剌骑兵的机动性,完全可以随意穿梭!

  这就很危险了....

  岳飞想到一开始金榜说朱祁镇去留学...。

  突然心中一惊。

  “淦,明朝版的靖康之耻?”

  ......。

  「在内长城一但遭遇瓦剌大军,明军将不会获得任何补给,到时便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选择明军经营了近几十年的外长城防线,虽然经历了仁,宣,正统十几年的荒废。」

  「但毕竟底子摆在那里,瓦剌想要将这条战线完全打废,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资料参考「正统临戎录」)。

  「而此时,王振这位仁兄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

  「从他挑唆皇帝御驾亲征开始...所有的事情就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

  「他如今既不能暴露自己曾给也先送兵器的事情,也不能阻止也先南下,更找不到一条可以保全自己,保全大军的万全之策。」

  「王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军走入瓦剌的圈套里。」

  「但好在,明军外长城防线多是立在山川之下,少有平原,在这里,也先最为依赖的瓦剌骑兵处处受制。」

  「大军未必不能安全回京。」

  ......。

  大清。

  乾隆一副看戏的模样。

  “来了来了,高潮部分马上就要来了!”

  “震惊吧,明朝的皇帝们。 ”

  ......。

  大明宣德年间。

  朱瞻基没想到自己跟随老爹的脚步收缩大明边疆,

  竟然会对后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很是后悔自己没有继续插手蒙古内部。

  从而导致瓦剌,鞑靼,兀良哈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居然让瓦剌统一了蒙古。

  这下就遭了。

  统一了的蒙古,连他都不敢说一定能打赢。

  这样的瓦剌,朱祁镇怎么可能搞得定。

  这一刻。

  朱瞻基心中充满了对朱祁镇的担心。

  这可是他和孙皇后的孩子。

  是他最疼爱的儿子。

  可别出了什么岔子!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最新章节,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