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坐在那么安静的空间里,我无法自控地想起曾经听过的一些黑色幽默。
那是在2010年9月22日,我在学校宿舍门前的小摊贩那里买晚餐,打算跟平常那样边吃边赶去81酒吧。在小摊贩那里听到:
“要加辣椒吗?”“加一点…有没有番茄酱?……”
“有啊,要加吗?”“加一点。”
“那加辣椒酱还是番茄酱?都加吗?”“都加……”
霎时间,小摊贩的周围都热闹了,“又咸又甜哇!”“又咸又甜喔!”“又咸又甜哎!”……
我还记得当时旁人的眼神里充满困惑,同时夹杂几分对新奇事物的兴趣。不幸的是,那都被我一脸认真的冷漠视若无睹,虽然我那冷漠的表情面具下浑噩的灵魂依旧认为:番茄酱是酸的,有助于消化。
在这安静的静养室里,我忽然想:我会不会永远这样坐着直到宇宙大爆炸呢?
紧接着,我转而又想:既然是永远这样坐着,就算是宇宙大爆炸也应该炸不歪我的坐姿吧?
关于“永远的期限”,我很想好好思考一下。
难得没事做,难得我想好好思考,那就好好思考吧。
为证明我是在思考、而不是在发呆,且容我将那近乎完美的思考过程细细说出来吧。
以前很多人问过:永远到底有多远呢?
后来,很多没得到满意答案的人也跟着问:有多远?
这情况,就像我去市场买菜,人家说大葱五毛钱一把,我就一脸诚恳再三问怎么卖。之后的情况因为要考虑值得尊重的大婶的年龄性格以及各种因素,不作详细介绍,反正总有那么些人依旧执着于满意的答案。
对于那份可以美其名曰理想主义的执着,我是不在意的,尤其是关于“永远”这俩方块字。在少部分被称为有志之士的人苦苦寻觅之时,我老早就和大部分别的人一样有了自己的满意答案,“永远”就是活着的时候。比如大葱不降价,我就跟大婶永远过不去,不管我平时偷摘成功与否。当然了,有葱的日子我也不会特意跑去跟大婶讨价还价。
关于“永远”,似乎就这么思考完了,好像有什么漏了也不知是什么,那,就先思考“期限”吧,回头想起回头再说。
说起“期限”,不能不说,我是个相对迷信的人。因为我没有无神论者那么物质化,也没有教徒那样的虔诚。说得准确一点就是,我认为,“鬼神”里面鬼是存在的,而神不存在。
思考到这里,我不得不提我的怪异论证法了。那年还是十来二十岁,我听信网上盛传的留言,挑了重阳节的晚上跑上自家天台露营,就为了验证鬼的存在。
那,是很有实践和殉道精神的举措,可是验证结果有些让我泄气。我按网上说的“睡觉前把床边拖鞋相反摆放”,第二天醒来发现拖鞋还是原样,证明没有鬼穿过我的拖鞋。如今回想起来,我忍不住想扇自己一耳光:凭什么认为鬼要来穿我的拖鞋呢?
没鬼的事实,让我觉得世上最后的真理也没有了。
幸运的是,后来我“山重水复”地发现种种证明鬼存在的新方法,根据“不能证明其无就说明其有”的理论,我至今还觉得“鬼有存在的可能”。
顺便提一下吧,我之所以不相信有“神”,是因为我自认为不需要神助,也不认为会有哪个神喝醉酒、失心疯会来帮我一臂之力。即便黄大哥就是“神官异宠”,但我还是不相信有神的存在。
回到期限问题吧,源于相对迷信的情结,我认为所有事情都不免有个尽头,除了没有尽头的。
那没有尽头的事情,我至今还不知道有什么事情是没有尽头的。就连政府工程,拖个十几二十年是正常的施工期限,那不是没有尽头的事情。就连大葱,经过我的夸赞之后,大婶就一直是五毛钱一把卖给我了。
关于“期限”,也说完了,还有一个“的”字。
这字可以拆成“白”和“勺”,根据物极必反的原理,白可以推演成黑,只推一半就可以构成八卦,于是就有生生不息;而勺是器具,同时人总是御物而活的。所以,“的”就是“生活”。
按我看来,平常人的生活只有3件事情:事、情、行。而不太平常的人生活也不在乎只有这么3件事情。好不容易总结出这个结论,挺难得的。然而我还是认为,生活就是生活,别人的生活就算不让自己参与自己也是可以参与的,而自己的生活也就这么,这么,按别人说的,乱搞。
乱搞就乱搞吧,我觉得乱不乱也只是“舌头边上带把勾”,也就是长舌村姑和城里泼妇惯做的事情。搞嘛,高明的手段,搞,搞它,搞生活。
虽然,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搞什么,也不知道要搞什么。比如有时候什么也不想做,于是就随便逛人堆或者翻书晒太阳。我常常不用自己做饭,因为人堆里有很多饭菜。
我常劝女人看书,是因为书上说女人命比纸薄,女人看了应该会把纸弄厚,那以后用书枕着睡觉、用书生火、用纸擦屁股也能舒服一些。至于看书有什么用,我是从来不关心的。
正如在没有打仗的时候学武功,就像没有民主概念的时候讲自由,就像是蹲着的时候看愤青喷粪。即便有时极不小心问了问自己看书有什么用,我要么是不作回答地继续看,要么把书放回原样开始乱逛。
当终于也到了不得不工作养活自己的时候,我才渐渐发现:生活原来跟我所理解的、我所想象的都不一样。
可能是出于对过往的想念吧,也可能是出于对黄大哥的鼓励,我轻声念出黄大哥曾经给我弹唱过的歌:《这是怎么了》。
新闻天气像是错误的预告
每天驱赶人卖力去奔跑
仿佛生命就只能败逃
最后成为石头上的符号
外交旅游总是醒目的头条
笑容一整年灿烂在嘴角
隐约听到沉闷的咆哮
一些安慰转眼就破碎掉
怎么了路上的你们是怎么了眼前身边什么都看不到
怎么了丢失的关心是怎么了冷漠习惯都没有去寻找
怎么了
这样自作烦恼
梦里通向远方的路多么好
从来以后都有安的停靠
小女孩不用担心跌倒
委屈了温柔真诚的怀抱
现实车子楼房越来越喧嚣
正义守在蜗居里吹空调
世道像动漫一样好笑
只是也会厌倦这种轻佻
怎么了这匆忙的城市怎么了每个人活得像一座孤岛
怎么了压抑的空气是怎么了浑浊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怎么了狭窄漫长的街道
怎么了想要轻松也不了
怎么了悲伤时只有争吵
怎么了都说不需要解药
怎么了
这是怎么了
那是在2010年9月22日,我在学校宿舍门前的小摊贩那里买晚餐,打算跟平常那样边吃边赶去81酒吧。在小摊贩那里听到:
“要加辣椒吗?”“加一点…有没有番茄酱?……”
“有啊,要加吗?”“加一点。”
“那加辣椒酱还是番茄酱?都加吗?”“都加……”
霎时间,小摊贩的周围都热闹了,“又咸又甜哇!”“又咸又甜喔!”“又咸又甜哎!”……
我还记得当时旁人的眼神里充满困惑,同时夹杂几分对新奇事物的兴趣。不幸的是,那都被我一脸认真的冷漠视若无睹,虽然我那冷漠的表情面具下浑噩的灵魂依旧认为:番茄酱是酸的,有助于消化。
在这安静的静养室里,我忽然想:我会不会永远这样坐着直到宇宙大爆炸呢?
紧接着,我转而又想:既然是永远这样坐着,就算是宇宙大爆炸也应该炸不歪我的坐姿吧?
关于“永远的期限”,我很想好好思考一下。
难得没事做,难得我想好好思考,那就好好思考吧。
为证明我是在思考、而不是在发呆,且容我将那近乎完美的思考过程细细说出来吧。
以前很多人问过:永远到底有多远呢?
后来,很多没得到满意答案的人也跟着问:有多远?
这情况,就像我去市场买菜,人家说大葱五毛钱一把,我就一脸诚恳再三问怎么卖。之后的情况因为要考虑值得尊重的大婶的年龄性格以及各种因素,不作详细介绍,反正总有那么些人依旧执着于满意的答案。
对于那份可以美其名曰理想主义的执着,我是不在意的,尤其是关于“永远”这俩方块字。在少部分被称为有志之士的人苦苦寻觅之时,我老早就和大部分别的人一样有了自己的满意答案,“永远”就是活着的时候。比如大葱不降价,我就跟大婶永远过不去,不管我平时偷摘成功与否。当然了,有葱的日子我也不会特意跑去跟大婶讨价还价。
关于“永远”,似乎就这么思考完了,好像有什么漏了也不知是什么,那,就先思考“期限”吧,回头想起回头再说。
说起“期限”,不能不说,我是个相对迷信的人。因为我没有无神论者那么物质化,也没有教徒那样的虔诚。说得准确一点就是,我认为,“鬼神”里面鬼是存在的,而神不存在。
思考到这里,我不得不提我的怪异论证法了。那年还是十来二十岁,我听信网上盛传的留言,挑了重阳节的晚上跑上自家天台露营,就为了验证鬼的存在。
那,是很有实践和殉道精神的举措,可是验证结果有些让我泄气。我按网上说的“睡觉前把床边拖鞋相反摆放”,第二天醒来发现拖鞋还是原样,证明没有鬼穿过我的拖鞋。如今回想起来,我忍不住想扇自己一耳光:凭什么认为鬼要来穿我的拖鞋呢?
没鬼的事实,让我觉得世上最后的真理也没有了。
幸运的是,后来我“山重水复”地发现种种证明鬼存在的新方法,根据“不能证明其无就说明其有”的理论,我至今还觉得“鬼有存在的可能”。
顺便提一下吧,我之所以不相信有“神”,是因为我自认为不需要神助,也不认为会有哪个神喝醉酒、失心疯会来帮我一臂之力。即便黄大哥就是“神官异宠”,但我还是不相信有神的存在。
回到期限问题吧,源于相对迷信的情结,我认为所有事情都不免有个尽头,除了没有尽头的。
那没有尽头的事情,我至今还不知道有什么事情是没有尽头的。就连政府工程,拖个十几二十年是正常的施工期限,那不是没有尽头的事情。就连大葱,经过我的夸赞之后,大婶就一直是五毛钱一把卖给我了。
关于“期限”,也说完了,还有一个“的”字。
这字可以拆成“白”和“勺”,根据物极必反的原理,白可以推演成黑,只推一半就可以构成八卦,于是就有生生不息;而勺是器具,同时人总是御物而活的。所以,“的”就是“生活”。
按我看来,平常人的生活只有3件事情:事、情、行。而不太平常的人生活也不在乎只有这么3件事情。好不容易总结出这个结论,挺难得的。然而我还是认为,生活就是生活,别人的生活就算不让自己参与自己也是可以参与的,而自己的生活也就这么,这么,按别人说的,乱搞。
乱搞就乱搞吧,我觉得乱不乱也只是“舌头边上带把勾”,也就是长舌村姑和城里泼妇惯做的事情。搞嘛,高明的手段,搞,搞它,搞生活。
虽然,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搞什么,也不知道要搞什么。比如有时候什么也不想做,于是就随便逛人堆或者翻书晒太阳。我常常不用自己做饭,因为人堆里有很多饭菜。
我常劝女人看书,是因为书上说女人命比纸薄,女人看了应该会把纸弄厚,那以后用书枕着睡觉、用书生火、用纸擦屁股也能舒服一些。至于看书有什么用,我是从来不关心的。
正如在没有打仗的时候学武功,就像没有民主概念的时候讲自由,就像是蹲着的时候看愤青喷粪。即便有时极不小心问了问自己看书有什么用,我要么是不作回答地继续看,要么把书放回原样开始乱逛。
当终于也到了不得不工作养活自己的时候,我才渐渐发现:生活原来跟我所理解的、我所想象的都不一样。
可能是出于对过往的想念吧,也可能是出于对黄大哥的鼓励,我轻声念出黄大哥曾经给我弹唱过的歌:《这是怎么了》。
新闻天气像是错误的预告
每天驱赶人卖力去奔跑
仿佛生命就只能败逃
最后成为石头上的符号
外交旅游总是醒目的头条
笑容一整年灿烂在嘴角
隐约听到沉闷的咆哮
一些安慰转眼就破碎掉
怎么了路上的你们是怎么了眼前身边什么都看不到
怎么了丢失的关心是怎么了冷漠习惯都没有去寻找
怎么了
这样自作烦恼
梦里通向远方的路多么好
从来以后都有安的停靠
小女孩不用担心跌倒
委屈了温柔真诚的怀抱
现实车子楼房越来越喧嚣
正义守在蜗居里吹空调
世道像动漫一样好笑
只是也会厌倦这种轻佻
怎么了这匆忙的城市怎么了每个人活得像一座孤岛
怎么了压抑的空气是怎么了浑浊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怎么了狭窄漫长的街道
怎么了想要轻松也不了
怎么了悲伤时只有争吵
怎么了都说不需要解药
怎么了
这是怎么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局被雷劈到不信邪!,开局被雷劈到不信邪!最新章节,开局被雷劈到不信邪! 宝书网!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局被雷劈到不信邪!,开局被雷劈到不信邪!最新章节,开局被雷劈到不信邪!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