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师的城门。

  从早上被紧急关闭之后。

  这一整天都未曾再开启。

  这个时候任何人想要进出,那都必须持有特别的手令才行。

  这在城里面引发了极大的恐慌,很多人都误以为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加上许多当官的突然被抄家灭族。

  这就使得不只是普通老百姓人心惶惶,就连那些有钱有关系的大商人,也开始跟着惶恐不安起来。

  因为能在京城做生意,并将生意做到一定规模的人。

  哪一个背后没有一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呀?

  甚至有些赚钱的生意,真正的东家就是朝堂上的文武大臣。

  纯粹的商人在权力面前,即便再富有也是不堪一击的脆弱存在。

  所以、凡是能把生意做大的人,背后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靠山。

  而在明末这种残酷无情、弱肉强食的时代。

  没有点靠山想在京城里面做生意,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的事情。

  就算摆个小摊养家糊口,或者是开个路边小店,那都是有人庇护着才行。

  否则多半是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所以那些家伙的消息很灵通。

  可是这一次,他们却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些家伙察觉到局势不对,立刻关门闭户,直接停止营业了。

  一般的商家关门歇业,对老百姓的影响不算太大。

  但是经营柴米油盐的商家集体关门歇业,那可就会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了。

  锦衣卫同知李若琏。

  此刻正在向朱慈烺汇报这个棘手的事情。

  朱慈烺就在金銮殿里面办公,只是他没有坐到龙椅上去。

  而是让人搬来了一套桌椅过来。

  就这么摆在大殿中间,在此临时处理政务。

  这不仅仅是办公地点的选择,同时也是在向外明确地宣示一种态度。

  免得有些人又动了别的歪心思……

  ……

  听完了李若琏的汇报。

  朱慈烺:“不用着急,到了下午的时候,派一队人去通知城外的几个庄子,让他们组织人手把大量的粮食给运进来。

  到时候对老百姓平价销售,但是所有人都要限购,每一个人只能买一斤。到时候让城内的基层吏员帮忙监督,他们对老百姓的情况更为熟悉,不能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李若琏:“殿下放心,老臣这就去办。只是那些经营粮食的商家,他们如果一直不开门,是否需要敲打他们一下?”

  朱慈烺:“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到他们犯了欺君之罪的时候,直接抄家灭族。”

  这意思是要等他登基之后再动那些家伙。

  李若琏:“老臣明白,老臣告退……”

  李若琏已经七十多岁了。

  看起来身体还算硬朗,腿脚也颇为利索,办事也十分得力。

  当初朱慈烺暗中收拢锦衣卫当中的得力人员,锦衣卫批示同知李若琏扰帮了大忙。

  现在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效力。

  要是多一些这样的能臣忠臣,局面何至于变得如此糟糕啊!

  锦衣卫的指挥使刚刚走了。

  接着外面传来沉稳有力的脚步声……

  ……

  侍卫进来通报,说是周皇后来了。

  母亲来见儿子,这个事情朱慈烺没法拒绝。

  就让人把周皇后请了进来。

  朱慈烺:“参见母后。”

  周皇后端着一碗汤缓缓走了过来:“你还认得我是你的母后啊?这么多年你都没来看过为娘,你怎么能如此狠心?

  我刚从你父皇那里过来,今天发生的事情我都听说了,你们父子之间的事情,我也不好插手。只是你也别太过劳累,母后给你端了一碗参汤过来,你可别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

  朱慈烺把参汤接过来放在案几上:“谢母后关怀。”

  “母后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并且后宫向来不得干政。但是嘉定伯周奎毕竟是母后的父亲,你看能不能从轻发落?”周皇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朱慈烺沉默不语。

  直接把周奎家里的财产登记清单,拿起来递给了周皇后。

  等到周皇后粗略看了一遍。

  朱慈烺才缓缓说道:“他们已经犯了欺君之罪,别的大臣犯了欺君之罪,大部分都被抄家灭族了。

  周家我只是让人抄家,没有对他们灭族,这就是看在母后的份上,已经对他们从轻发落了。”

  周皇后:“母后也不求别的,只求能保住他们的性命就行。”

  朱慈烺:“母后就尽管放心,我会留他们一命的。”

  得到了朱慈烺的亲口承诺之后。

  周皇后心里松了一口气:“那你先忙着,国家大事为重,母后就先回去了。”

  朱慈烺:“那母后就回去照顾好皇帝陛下,可千万别让他出了什么意外,孤可不想担上弑君弑父的恶名……”

  周皇后听得身体微微一僵。

  点点头默默地走了……

  ……

  周皇后来找朱慈烺求情。

  这个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

  但是朱慈烺心里清楚,这肯定有崇祯皇帝的授意。

  这是崇祯皇帝对他的一次试探,想看看朱慈烺在已经决定下来的事情上,会不会再做出让步?

  所以朱慈烺就果断干脆地拒绝了。

  否则后面必然会出现更多的麻烦,崇祯那个糊涂皇帝根本不适合当政,但是他未必会心甘情愿就这么退位禅让。

  这是一种无声的试探和较量。

  朱慈烺当然不会让崇祯得逞。

  接下来朱慈烺继续忙着处理各种繁杂事务。

  很快又出事情了。

  锦衣卫前来禀报。

  说的是国子监的生员,还有很多的读书人一起走上街头,在为那些被抄家灭族的贪官污吏鸣不平?

  那些家伙的人数越聚越多,正在向着宫门而来,大有逼宫之势?

  朱慈烺带着人出去一趟。

  果然在宫门之外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读书人。

  有的人为某些当官的鸣不平,高喊某某大人是冤枉的。

  有的人喊着要求见陛下,有的人在高呼什么清君侧?

  总之宫门外面一片乱糟糟的。

  朱慈烺对方正化说道:“告诉他们,皇明祖训有言,生员不得议政,所有人都回去,否则一律治罪。”

  方正化赶紧大声喊了起来:“太子殿下有命,遵照皇明祖训,生员不得议政,各位还请速回,否则后果自负……”

  方正化的声音很洪亮,外面的人全都听清楚了。

  但是外面的人根本不当回事。

  有人带头骂了起来:“你这个阉狗竟敢假传旨意,我们要见陛下。”

  “我们要见陛下……”其他人跟着喊了起来。

  朱慈烺皱了皱眉头,懒得跟这些愣头青浪费时间。

  对跟在旁边的锦衣卫吩咐道:“去查一下此事背后,究竟有什么人在推动?还有外面聚集的这些人,核实姓名和身份之后记录在案,不听劝之人全部就地处决。

  胆敢行逼宫之举,其九族之内三代不得可考,已有人为官者剥夺功名,永不录用……”

  “谨遵太子殿下之命……”锦衣卫的百户回应一声,赶紧带着人如狼似虎的冲了出去。

  朱慈烺转身回去了。

  而在宫门外面很快就杀得人头滚滚,一下子就杀了好几百人,鲜血染红了大街。

  同时锦衣卫把其中的部分人审问了一番。

  得知此事的背后确实有人推动。

  幕后黑手乃是江南会馆的主人,那个家伙似乎是江南氏族的代表人物。

  于是锦衣卫的人立刻出动,直接包围了江南会馆。

  接着直接冲杀进去见人就抓,胆敢反抗者就地处决。

  不过江南会馆里面的主事人很呆决。

  眼看着事情已经败露,并且已经无法逃生了,就干脆利落地服毒自尽了。

  顺便还在里面放了一把火,烧毁了不少机密的信件。

  这就导线索就这么断了……

  而其他原本心存不满的人。

  看到锦衣卫这么凶残,这下子再也没有人敢瞎哔哔了。

  因为这个处罚太狠了,不但闹事的人掉了脑袋。

  并且还让其九族之内三代不得科考。

  这是直接断了他们当官发财的门路啊!

  每一个被处死了的家伙,其九族当中的读书人,肯定会对那些家伙恨得要死。

  因为是他们的所作所为,连累了整个九族。

  朱慈烺这一招就是杀人诛心。

  也只有朱慈烺才敢这么干。

  在明朝时期发生的逼宫事件可不少,敢对逼宫者动刀子的却没有几个。

  而敢千全部把人杀掉的。

  那就只有朱慈烺一个了……

  ……

  总之、这一天在京城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锦衣卫和东厂又威风起来了,五城兵马司的人也随时配合行动,甚至还调用了不少京营的将士。

  后面有人统计过,光是这一天的时间,京城被杀的官员和读书人就有数千人之多。

  被抓起来关进大牢的人。

  那更是多不胜数啊!

  朱慈烺整天都在忙着处理各种事务。

  等到了天色将黑的时候。

  朱慈烺才去探望了一下崇祯皇帝。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缓过劲来了,同时他也明白皇位彻底与他无缘了。

  站在他眼前的这个儿子。

  竟然已经谋划了多年,并且已经完全掌控了京城和皇宫。

  那么朱慈烺就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

  所以崇祯皇帝冷哼一声,把头扭到一边不看朱慈烺。

  然后让王承恩取来一应物件,开始亲自书写退位禅让的诏书。

  把退位禅让的诏书写好,并盖上了大印之后。

  崇祯皇帝又躺回床上去休息去了。

  这明显是心里憋着气,以此来表达对于朱慈烺的不满。

  朱慈烺对此根本毫不在乎。

  赶紧让人叫来了英国公张世泽,锦衣卫批示同知李若琏,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人。

  让他们见证一下传位诏书的诞生,让大家都知道,这是崇祯皇帝自愿写下的传位诏书。

  免得有人利用此事来恶意抹黑朱慈烺。

  就这么把该走的流程走了一遍。

  接下来就让人去筹备登基事宜。

  朱慈烺以国难当头,事急从权为由,在第二天早上就举行了登基大典。

  只是登基大典的流程被精简了许多。

  因为事情确实万分紧急了,李自成的大军,距离大明京师已经没有几天的路程。

  这个时候不必要的繁文缛节,那自然是能省则省。

  本来按照朱慈烺的想法。

  他想把年号定为无始——无始大帝的那个无始。

  结果所有人都不同意。

  其他人另外提出了各种年号,然后经过一番讨论和妥协之后。

  最终把年号给定为了天武——天命之子、以武立国。

  古有汉武帝,今有明武帝。

  这个年号大家都能接受,所以就这么定了下来……

  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之后。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天武皇帝朱慈烺,看着人数并不算多的文武大臣。

  立刻就下达了一道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旨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最新章节,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