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春风依旧料峭。

  京城的上空仿佛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崇祯皇帝恳请大臣捐款的闹剧才刚刚落幕。

  那一幕幕的推诿与吝啬,仍在他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此时,崇祯皇帝再次召集文武百官。

  于庄严肃穆的金銮殿举行大朝会,共同商议如何应对即将兵临城下,来势汹汹的李自成大军。

  结果文武大臣们却全都不吭声。

  崇祯实录是这样记载的:“上召廷臣,问御寇方略;诸臣皆嚄唶不能对。上愤惋,斥廷臣「负国无状」!皆顿首谢罪……”

  而就在这种沉默僵硬的气氛下。

  突然,有一个浑身浴血的太监,跌跌撞撞地冲进了金銮殿。

  他的衣衫褴褛,伤口处的鲜血不断涌出,染红了脚下的地面。

  他声嘶力竭地大喊道:“陛下!大事不好了,太子逼宫造反……人已杀到宫......”

  话犹未尽,便如同一截枯木般重重倒下,气息瞬间消散。

  那瞪大的双眼,仿佛还在诉说着未尽的惊恐与不甘。

  原本就比较安静的金銮殿,现在更是变得落针可闻。

  皇帝与众文武大臣,望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愣神了瞬间。

  紧接着,犹如热油锅里溅进了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一片嘈杂混乱。

  纷纷开口议论起来:“我没有听错吧?太子造反?就他?”

  有一位大臣满脸的难以置信。

  “我也不信,这小太监定然是说错人了吧?整整7年时间未曾露面的太子,他哪来的兵马造反?”另一位大臣使劲地摇着头。

  “既不受陛下待见,又不受文武百官认可的太子,他拿什么来造反?怕是当了某些人的傀儡了吧?”

  “不管如何,有人逼宫造反这是确凿无疑的!这可如何是好?”有人惊慌失措,声音都颤抖起来。

  “事发突然,我等现下仿若瓮中之鳖,无处可逃!谁可有什么应对良策?”有人焦急地来回踱步。

  就在所有人都焦急的时候。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赶忙拱手道:“陛下莫惊慌,待微臣出去瞧瞧究竟是怎么回事?”

  直到这个时候。

  崇祯皇帝才如梦初醒般反应过来,微微点头。

  神色凝重的说道:“那就辛苦爱卿了。”

  其实骆养性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不过是想出去观望一下风向。

  倘若这个造反的太子,真如众人所想象的那般,是个一无是处的草包废物。

  那么这无疑是他骆养性立功的绝佳机会。

  只要能够将太子拿下,那么这就是大功一件。

  反之的话,他就可以先一步投降,或者是见机不对赶紧溜走。

  这总比待在大殿里面,在这干等着不知死活要好得多。

  于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昂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大步走到门口。

  在他看来,太子就是个毫无能力的草包,即便是真的带人谋反,也不过是几个亲兵侍卫,不足为惧。

  心中还来了一句:竖子不足与谋。

  虽说如今的锦衣卫基本上处于半废状态。

  但是在大金銮殿内外,还是有不少锦衣卫的人充当仪仗队的。

  骆养性正要带着人去查看情况。

  然而.......下一秒。

  “咻~”的一声尖锐声响。

  一支利箭破空而来,在他还没来得及反应之际,瞬间射穿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胸口。

  骆养性满脸的不可置信,低头看向深深没入胸口的那支利箭。

  这......怎么可能?

  他只是想趁机在众人面前装个威风。

  结果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丢掉了小命,这也死得太草率了吧?

  骆养性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后倒下。

  转瞬之间就失去了意识。

  只是到死都还睁大着眼睛,那模样,显然是死不瞑目。

  ——到死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而朝堂内的文武大臣和崇祯皇帝,看着骆养性就倒在了金銮殿的大门外边。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让所有人都真真切切地意识到,真的有人造反了!

  那些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或者是捞钱都很擅长的文武大臣。

  对于这种局面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并且也没有任何办法去应对。

  所有人都被吓得胆战心惊,冷汗直冒。

  完了!

  众人脑子里同时浮现出这两个绝望的字眼。

  吾命休矣......

  在这一瞬,众人各个惊慌失措。

  如同无头的苍蝇般四处寻找逃生路线。

  有人疯狂地砸破窗户,不顾一切地爬窗而逃,有的胆小如鼠的则干脆躲在桌底或角落,抱成一团瑟瑟发抖。

  此时大家都只顾着逃命,没人在意崇祯皇帝的安危。

  唯有王承恩紧紧护着崇祯皇帝。

  试图带着他逃离这是非之地......

  可他们还未走出金銮殿,一阵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震得人心惊胆战。

  大批身穿锃亮盔甲,手持锋利刀剑的将士快速映入眼帘,直至近前。

  这群士兵迅速地把金銮殿包围得水泄不通,仿若铁桶一般。

  崇祯皇帝和文武大臣,又被吓得屁滚尿流地退回了大殿里面去。

  幸好那些士兵暂时没对他们动手,只是把金銮殿给严密地包围了起来。

  所以不论是皇帝还是文武大臣,现在他们对外面的情况都是一无所知。

  只能焦急地等待着造反的人主动现身。

  只能被动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因为这造反来得太过突然了,事先竟是一点风声都没有泄露。

  朝堂上的人完全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一个个如惊弓之鸟般惶恐不安。

  不过有很多大臣在心里面暗暗盘算着,待会儿看情况不对的话,那就赶紧投降吧!

  先保住老命再说……

  ……

  而在此时此刻。

  英武不凡、一身戎装的穿越者朱慈烺。

  正身姿挺拔地站在金銮殿南边的皇好门,神情肃穆地听取着手下的汇报。

  “禀报太子殿下,所有城门已经被我方牢牢控制,抄家的队伍已经按照名单分头出发了。”

  “启禀太子殿下,皇宫大内已经完全落入我们的掌控之中,少数负隅顽抗之人已经被就地处决。”

  “禀报太子殿下,参与朝会的文武大臣,已经全都被困在了金銮殿之内……”

  不断地有手下前来汇报消息。

  朱慈烺只是静静地听着,面容沉静如水、仿若那不波古井。

  听完之后微微点头回应一下。

  等到所有人都汇报完毕。

  朱慈烺才缓缓说道:“继续按计划行事。”

  “谨遵太子殿下之命……”

  接着朱慈烺的那些得力手下,又马不停蹄地纷纷去办事去了。

  朱慈烺带着身边的一帮精锐,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大步走向北面的皇极殿。

  皇极殿就是通常所说的金銮殿了……

  朱慈烺是一个没有金手指的穿越者。

  唯一的穿越福利就是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以及逆天的悟性。

  但是,这只是一个普通历史世界,并不是什么充满奇幻色彩的高武世界。

  武功和武学也有,甚至还有内功。

  但是却没有武侠小说里面那么神奇。

  加上明末的局势已经彻底糜烂不堪,因而他的穿越福利,能够发挥的作用就相当的有限。

  所以自从穿越过来之后。

  除了在开始时忍不住心底的冲动,去劝了崇祯皇帝一次。

  换来的却是禁足的严厉惩罚,以及文武大臣的各种冷嘲热讽和非议。

  后面朱慈烺就选择了低调隐忍。

  这一忍就是 7 年的漫长时间。

  朱慈烺利用 7 年的时间精心布局,周密谋划,到了今天,他终于毅然决然地开始造反了。

  因为朱慈烺在心中反复计算推演了无数遍。

  想要在这种朝堂上下都腐烂不堪、无可救药的情况下,去重新拯救大明王朝,去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百姓。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去改变原本朱慈烺那种悲惨的命运。

  那么造反就是唯一可行,也是最好最直接的办法。

  所以朱慈烺一直在为造反而精心准备着。

  虽然准备得还不是特别充分,但是他已经没有时间再等待了。

  所以他在今天毅然决然地。

  开始带兵接手了京城和控制了皇宫大内。

  踏出了造反的第1步……

  ……

  金銮殿里面的文武大臣和皇帝太监。

  正在惊慌无措,六神无主的时候。

  突然听到金銮殿外边,传来了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

  崇祯皇帝和文武大臣,全部都惊慌地转头向外看去。

  接着就见到一个英武阳刚、气宇轩昂,身穿铠甲的年轻人,昂首阔步地带着一帮充满肃杀之气的将士跨进了金銮殿。

  只是这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人能够一眼认出这个年轻人。

  心想不是说太子造反吗?

  那么这个家伙又是谁?

  朝堂上的大臣和皇帝,还以为这是太子的手下。

  因此,无论是皇帝还是大殿里面的文武大臣,起初都没把这个年轻小将当回事。

  只有崇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仔仔细细地端详了年轻人好几眼。

  才有些不太确定地开口问道:“太、太子殿下,您、真的是您吗?您怎么会来到了这里?”

  年轻人声音洪亮地说道:“王公公、难道本殿下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吗?大明江山都已经危在旦夕了,搞不好转眼之间就会灭国。

  孤身为大明皇朝的太子,理应为国分忧,自当为天下百姓而尽一份自己的力,孤出现在这里,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文武百官听到了年轻人的话。

  这才恍然发觉,七年未露面的太子,已经由青涩少年长大成了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知道了年轻人的身份之后。

  不少曾经见过太子朱慈烺的文武百官,仔细地打量了这个年轻人几眼。

  确实发现了少年太子的一些痕迹。

  五官和样貌上多少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

  但是这性格却变化太大了,几年没露面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

  王承恩颤声说道:“太子殿下,你为何要做这、这等大逆不道之事?皇位早晚都是你的啊!陛下从来没有想过要废太子……”

  朱慈烺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自嘲地说道:“我能不能顺利登上皇位那另说,问题是现在时间不等人啊,大明就要亡国了,我再不出手还来得及吗?”

  文武大臣听得心里有些茫然。

  竟然真的是太子起兵造反了。

  在这大明即将灭亡的时候造反,太子殿下是为了自救,还是脑子进水了?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太子哪来的兵马?

  这肯定是有武勋行列当中的人,暗中支持了太子起兵造反。

  于是那些文臣全都目光不善地。

  看向了武勋行列……

  ……

  有了刚才对话的缓冲之后。

  崇祯皇帝终于反应过来了。

  从龙椅上愤怒地站起身来大声怒喝道:“原来是你这个逆子,你竟然敢带着兵将闯进大殿来,你为什么要造反啊?这到底是为什么?”

  朱慈烺先是仰天哈哈大笑。

  突然笑声一顿、淡淡地说道:“大明江山都烂成什么样子了?再不造反就要亡国了呀!我只是想要拯救大明江山,顺便挽救自一下自己悲惨的命运。

  所以我这也是没办法呀!只能通过造反这种方式,来接手你留下的烂摊子,顺便看看大明皇朝还能不能抢救一下?”

  崇祯皇帝被气得浑身直哆嗦:“你这个逆子,你、你怎么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最新章节,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