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当王爷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东方明珠

小说:回到明初当王爷 作者:渤海郡公 更新时间:2025-01-13 00:39:47 源网站:宝书网
  复国需要无尽的财富,当初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胡家子弟,便深入沙漠,去寻找藏匿在金字塔中的无尽宝藏,结果伴随着法老王身边儿的除却堆积如山的金银之外,还有着不知名的死神。

  当初跟自己一起潜入的弟兄,再从金字塔出来不久之后,便都以极其怪异的病症死去,最后仅剩下自己。

  那可是胡家最为优秀的子弟啊,若是能活下来,何至于胡家在安南过得如此的艰难?

  胡老眼神中闪过丝丝恐惧,默然道:“伯爷高抬贵手,还是换个条件吧。”

  朱振细细的打量了眼前的胡老一眼,觉得他肯定是回忆起了什么极端恐怖的存在,自己还是不要折腾他为好,从怀里掏出一摞图纸,递给了胡老说道:“宋皇信任,命我镇守淮安,掌一地军政大权,于军事一道,本伯自信南北难有敌手,唯独济民安邦有些困难,我有意在海州建一座港城,所以需求不仅仅是金银,还有懂得城市建造和有港口建设经验的大才,不知道胡老有没有信心,与本公一起,建造这座东方重镇。”

  泰西虽然野蛮,但是他们的沿海城市非常发达,所以这方面胡老内心还是有些信心的。

  只是当他拿起图纸,仔细端详的时候,眼睛却有些发直起来。

  这哪里是一座城池那么简单?

  便是一国首都都未必比得上。

  吞吐量巨大的货港、能容纳数千艘战舰的军港、巨大的仓储配套、学校、医院、沿街的商铺、英烈祠等等。

  一张图纸,一座座建筑,复杂的设计图,繁杂详细的说明。

  这即便是在盛世,也要倾国之力才能打造吧?

  胡老感叹道:“这等城市,若是在大宋时期,也非三年五载可以建成,伯爷之雄心壮志,老朽着实佩服。

  虽然穷国之力未必能建成,期间更是会有无数艰难险阻,但只要图纸上的城池能够建成,伯爷一定会成为东方最强大的海洋国家,足可跟泰西强国一般,虽巨有一隅之地,却可役数国驱使。”

  华夏历史上不乏人口几百万的城市。

  但是与这张图纸所描绘的宏伟蓝图般的城市,却从未有过。

  海州他去过,眼下还是个风景迷人的地方,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哪里闻名的都是些云台山、花果山这样的山山水水,说是蛮荒之地之地也不无道理。

  而根据这张图纸来看,此城规格宏大,面积雄伟,连绵不绝的仓储和码头,十几条水道疏浚拓宽,想必是发展商贾之道,收取商税来供养这座城市。

  而这么一座开放的城市,可定会有源源不断的货物从泰西之地进入,又肯定会有数不尽的货物从此地发往西方。

  这像是什么?

  纽带?

  明珠?

  熟读泰西各国的胡老很清楚,处于这种世界贸易要地的城市,亦或是国家,无不是世界富强之最。

  “请伯爷恕罪,莫怪老朽多言,伯爷此城是不是要效仿泰西诸国,建造一座海上贸易城市?

  老朽年幼之时,周游列国,这重视商人的城市和国都,老朽也见过不少,可这些商人逐利,手握巨额财富,却毫无廉耻可言,久而久之,甚至有反客为主之嫌,在泰西之地,很多君主发动战争,要和商人借钱,钱财偿还不上,便为商人控制,以老朽看,虽然现在泰西之地看似生机勃勃,却有改天换地的危机。”

  对于胡老的担忧,朱振也考虑过,不过却没有那么担忧。

  西方和东方的文化理念不一样,西方有一句话说的好,穷人的宅子,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不能进。

  也就是私有制观念是深入人心的。

  而在华夏,虽然也是私有制,但是在上面还有一位君主,拥有着这个世界的一切。

  “孔子尊古,尚周礼,以图叫化天下,为何偏偏在各国看来,离经叛道,人人自私的秦国统一天下,为何汉承秦制的华夏,能击败匈奴,成为华夏大地的主人?

  古今崇尚诗书礼仪之朝,未有胜宋者,为何宋又为北元所灭?

  莫非私欲比之礼仪要强?

  请先生教我。”

  在朱振看来,所谓礼仪,是一种统治阶级用来统治下层的遮羞布和枷锁而已,和大元律一样,是统治阶级压迫下层的工具。

  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锁死上升通道,不给下层人晋升上流社会的机会。

  而没有上升通道的社会是没有活力的。

  他只能让统治阶级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肆意的享受。

  朱振想要的就是变,必须改变,要将这个世界的上升通道打开,给足够多的人,足够多的机会。

  让先进的生产力开始酝酿,生根发芽,这样才有机会改变华夏几千年来不变的定局。

  所谓定局那就是上升通道锁死,底层百姓活无可活,然后揭竿而起造反,酿成恐怖的历史悲剧。

  胡老张了张嘴,默然无声。

  虽然山河破碎,但是家族收藏的典籍却没有丢失,他年幼时便已经博览群书,为何身为礼仪之邦的华夏,会屡屡的山河破碎,为异族奴役?

  为何文明总是被野蛮打败?

  为何在西方,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苗头,那就是有这良好的教养和学识的贵族,会不自觉的在商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默然良久,胡老叹息一声说道:“其实伯爷过于小觑先人了,正因为有礼仪之道,有了无数儒士替君主教化子民,才有了华夏大地每每王朝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安定,就像是西方的教廷,虽然他们玩弄人心,但何尝不是给了信教人的安稳呢?

  况且我华夏大地,自隋朝开始,便有了科举取士,凡夫俗子也有了追求礼仪,白衣为官的机遇,朝堂之上可以聚集天下英豪,其实我们每一朝都比前朝强大许多,天下子民的生活环境也是一朝强于一朝的。

  只是野蛮数次战胜礼仪之国,确实匪夷所思,老朽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这一次倒是轮到朱振诧异了。

  他倒是没有想到,眼前这位老者,封建王朝的发展拥有一定属于自己的见解。

  竟然也能通过自己的视觉察觉到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不过良好的制度缺失再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科举取士,也是一种打通晋升通道,改变人命运的极佳方式。

  朱振想了想说道:“拥有良好的晋升渠道,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王朝的覆灭,但当朝局腐败之时,即便是再多的人才加入朝局,也会被迅速腐化,成为压榨百姓存在之一。

  就像是金字塔,终究是有人要站在顶端,终究是有人要站在底层的,人人平等,终究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的人天生懒惰,有的人天生愚笨,他能攒下的家业和积蓄,终究会比人少。

  所以本伯的意思是,礼仪这些东西必不可少,但眼下最为重要的是提高生产力,解决更多人的温饱问题。”

  “生产力?”

  “太平岁月,风调雨顺,一家五口勉强糊口,赶上灾荒和官府盘剥,一家五口便毫无活路,这是眼下的情况,而若是我们改变这种时局,风调雨顺一家人生活无虞,若是赶上灾荒,百姓还可以去城里做工,以劳动换取金银,以金银换取海外之粮,你说百姓还会饿死吗?

  天下还会大乱吗?

  这种新的生产生存方式,虽然未必确切,但本伯习惯叫他生产力。”

  跟一个去泰西之地见过世面的大佬聊天真的太舒服了,无论你说什么,哪怕是一些后世的观点,人家也能听得懂。

  “这便是伯爷信中的国度吗?

  可商人的盘剥终究也是存在的,而且商人的狠厉与地主无异。”

  朱振悠悠然说道:“在我的地盘,所有人都是佃户,所有的土地都是朝廷的,商人即便是有万贯家财,也要听命于朝廷行事。

  其实你们不明白,商人远比地主要好管控的多。”

  胡老喃喃说道:“商人以汇聚天下之才,养淮安之民,而伯爷则已淮安之地,养淮安之商,其实与当今天下何异?”

  “不对,虽然爵爷终究是牧淮安之民,却聚天下财富于淮安,淮安百姓哪怕是喝粥,也比天下其他地方的百姓多些米的,这便是伯爷所言的生产力吗?”

  说着说着,胡老的眼睛越来越亮。

  朱振点点头道:“生产力发展,百姓不用饿肚子,便有了足够的机会让子女投身教育,便可以反哺科学,科学几步了,反而会再次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此般良性循环之下,便是再有野蛮入侵,我们又何必怕他们?”

  胡老沉浸在朱振所描绘的世界之中,虽然与自己想象之中的大同社会有很大的诧异,但是很明显伯爷的想法更有说服力。

  许久之后,胡老才开口说道:“若是老朽动员家族力量,帮助伯爷建造这座滨海重镇,不知道伯爷给老朽什么好处?

  莫要提及金银之物,因为老朽知道,伯爷势必会成为东方最穷的人。”

  朱振大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初当王爷,回到明初当王爷最新章节,回到明初当王爷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