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当王爷 第三百五十四章 刘伯温请缨

小说:回到明初当王爷 作者:渤海郡公 更新时间:2025-01-13 00:39:47 源网站:宝书网
  郭英在军中很少领兵。

  但是不代表他在军中没有影响力,相反因为他经常担任朱元璋亲卫的角色,其实他在军中更类似赵子龙一般的存在。

  论能打,军中没有几个人可以比得过郭英。

  郭英的一身伤疤,便是他最好的军功章。

  眼下,淮安叛乱,郭英有心救援朱振,因为郭英认可朱振。

  不仅仅郭英,军中的大佬们,对于朱振虽然嫉妒,但是认可度却非常高。

  现在看着朱振被淮安世族暗算,含恨霍山。

  心头怎么能没有火气。

  现在大家心里想的都是领兵南下,给这些可恶的士卒一个彻彻底底的教训。

  因为世族叛乱,导致领兵在外的将领身死已经不是头一次了。

  郭英看起来文质彬彬,却有一股旁人难有的勇武气。

  刘伯温却不由的摇摇头,其他的文臣也不由的摇头。

  这些武将战斗力确实可以,但是大局观,统摄全局的能力确实差了一些。

  不过也不怪他们,能够开府建牙,统摄一方的将领,现在都在外面领兵呢。

  徐达,李文忠,这样的都在外面。

  这些守家的本事,着实差了些。

  一旦派出这些武将去解决淮安问题,在刘伯温看来,不仅仅对大局不会有太好的改观,甚至会将应天拖入深渊。

  数名文士起身,大呼道:“将军,此事不可。”

  马夫人坐在上首,面色深沉,冷颜道:“淮安叛乱,我应天重臣身陷包围,咱们不派出兵将,莫非要坐视不理不成?

  国公坐镇应天以来,还从来没有看着自己的部下被人围杀这种事情。

  诸位,你们扪心自问,若是刺客身陷重围的是你们,你们希望应天是救你们,还是不救你们?”

  议事堂文武脸色都很阴沉。

  刘伯温的心情很糟糕。

  在他看来,淮安世族叛乱,算是彻底打乱了自己辛辛苦苦给朱元璋定下的谋划。

  身为江南世族的领军人物,刘伯温跟朱元璋相处的非常不错,他对于自己的位置放的非常正,你装神弄鬼,甚至谋划好处都可以,但是必须跟朱元璋站在一条战线上。

  你可以加入,你可以在队伍里混好处都可以。

  但是你必须在队伍里,你不能单干,更不能背叛,这就是朱元璋,这就是应天的底线。

  谁敢越过这条底线,就是找死。

  若是淮安世族老老实实,配合朱振,帮助朱振稳定淮安局势,那么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振都肯定可以允许他们保持下去。

  甚至将来国家稳定,科举取士,这些世族还可以优先考虑。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大局观的人物,他喜欢笼络各方势力为自己所用。

  但淮安的世家大族们,偏偏脑子一热,就瞎搞。

  瞎搞就瞎搞吧,大家都是世族,我平时在议事堂,可以帮你们遮掩一二。

  但是国公既然下定决心,让朱振去淮安,那就老实一点么。

  朱振跟老夫是一条线上的,你们还看不出朱元璋的意思吗?

  你们给我写信也好,给朱振写信也罢。

  大家和和气气,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多好?

  怎么传承了百年,甚至数百年的世家,连这点儿暗示都看不出来呢?

  瞎么?

  这群傻货,怕是不知道,应天这座牢笼里,关了多少嗜血猛兽吧?

  还是真的想用自己的脖子试一试,应天的战刀是否锋利?

  一群见好,随便被人忽悠两句,就看不见前路的傻货。

  刘伯温心中万分气恼,恨不得亲自砍几个世家族长的脑袋给自己解气。

  可是刘伯温却不能。

  这些世家也是读书人一脉。

  现在天下大乱,武人猖狂下没什么。

  但是读书人的种子不能就这样毁了。

  国家将来需要制衡的。

  刘伯温出列,表情淡然,“夫人,在下愿意前往淮安,一则发兵解救朱振,一则平定淮安,稳住淮安局势。”

  马夫人注视了许久,才缓缓的说道:“刘先生,你可否下定决心,撇清与淮安世家的关系,不顾及士族的情分?”

  刘伯温表情默然,点头道:“可。”

  不可以不行啊,事关重大,已经关乎应天的大局了。

  自己若是过于顾及情面,那么自己出山还有什么意义?

  在刘伯温看来,朱元璋拿下江山是早晚的事情。

  小小的淮安不可能真的左右了大局,但是这天下迟缓太平一天,便有数不尽的百姓要受苦。

  刘伯温顾及读书人的种子,但更顾及天下无辜的百姓。

  刘伯温感觉淮安那些所谓的衣冠世家读书都读到了狗肚子去了。

  可能真的是读到了狗肚子里去了,毕竟他们连元廷的科举都参加不了。

  他若是不出手,应天的马夫人肯定会下定决心,派出应天虎狼之师,但是一来应天自己也会陷入危机之中不说,对淮安的整体局势,其实也很难短时间有改观。

  眼下的应天可禁不起这般折腾。

  刘伯温此时选择站出来,表示愿意前去,那就是跟淮安世族站在对立面,甚至整个江南的世族都会对自己有意见。

  自己半辈子的好名声,或许就这样没有了。

  国公府内宅。

  朱振在霍山被围困的消息传来,后宅的女眷和孩子们也都莫名惊骇。

  怎么会这样?

  姑爷不是很能打吗?

  朱标几个弟弟,都很呆很萌,他们只是感觉不可思议,但是对于死亡的理解不深刻。

  朱元璋的大姑娘早就哭的跟雷人一样了。

  倒是刚学会说话没多久的朱小四,凶巴巴的说道:“大哥,你去救姐夫。”

  朱标皱着眉头,看了一眼旁边儿的妹子,“你以为我不想去么?

  实在是以我眼下这点儿本事,解决不了这般危局。

  我去送人头么?”

  “哎呀,妹子莫要动刀子,你兄长本事确实不济啊!”

  朱标心疼妹妹,被妹妹提刀追杀,根本不敢还手,只能连连躲闪。

  心想朱振是为了朱家才身陷险境的,妹妹想拿自己出气,自己忍着便是。

  朱标躲得很凄惨,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拦大姐,实在是身陷重围的是他的男人。

  大家都理解他的心情,她需要发泄。

  大姐打了一阵之后,见这般着实没有意义,而且眼前是自己兄长,自己莫非揍他一顿就能出气了?

  但是朱振那个混账被困在霍山,她真的很担心。

  无助的她,眼泪簌簌的往外流。

  “我那苦命的坏蛋,你说说你去淮安,就去淮安吧,为什么把淮安的豪族世家都逼反了呢?”

  屋子里的气氛越发的悲切。

  几个孩子也跟着大姐哭哭啼啼。

  哭的半响之后,大姐忽然站起身来,叫道:“我这就去拿令箭调兵,救援朱振。”

  朱标在一旁劝说道:“妹妹稍安勿躁,军国之事,岂是我们可以置喙的,既然母亲已经与刘先生商议出结果,由刘先生领兵,想必救援朱振还是可以的。”

  大姐闻言,也是一愣,他觉得刘伯温不会吹牛,要知道他一直视朱振为他的衣钵传人。

  哪有老师看着自己弟子死的道理。

  可惜距离淮安路远,也不知道朱振现在情形如何,是否已经断粮,是否受伤了。

  一只手轻轻的按住了大姐的肩膀。

  大姐抬起头来,便见朱标也红了眼睛。

  “不仅仅是你着急,他是你情郎,也是我兄弟。”

  朱家大姐再也忍不住,抱住兄长的肩膀再一次呜呜哭了起来。

  刘伯温请了军令,自然不会怠慢,回到府中,跟仆人交代一下,立刻乘船出发,一路之上小鸡乳粉,连饭催促船夫。

  抵达淮安的第一时间,便是寻找了自己当年的同窗,“霍山的情况到底如何?”

  刘伯温最担心的就是朱振已经被人杀了,那才是真的麻烦了。

  以朱元璋的性格,要是朱振死了,他肯定要好好招待下淮安的世家。

  听同窗说,朱振依然在霍山坚守,赵家动用整个家族的势力,连续进攻了数次,都那不下去霍山一个山头。

  刘伯温这才稍稍将心放下一些。

  同时也不由的点头称赞,朱振这个小子,不愧跟自己学过点兵法皮毛。

  那么多赵家人,围困一座山头,就算是一人搬一块石头,就应该把山平了。

  这一路舟车劳顿,风尘仆仆,刘伯温的身子骨有些受不了,听闻朱振现在还算安全,心里有了底气,心底的坚持一松,整个人就有些坚持不住。

  跟随在身边的老仆,立刻搀扶着刘伯温去驿站休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初当王爷,回到明初当王爷最新章节,回到明初当王爷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