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最强佛祖 第432章 西行

小说:洪荒之最强佛祖 作者:坐庄天胡 更新时间:2025-01-13 09:52:25 源网站:宝书网
  玄奘回到寺中后,寺内的僧人皆是下榻来迎。

  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活佛前来,各各归依,侍于左右。

  玄奘上殿,炷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已毕,各归禅座。

  光阴拈指,却当七日正会。

  玄奘上前请唐太宗上香。

  唐太宗早就已经,率文武百官,后妃国戚,来到了寺里。听了玄奘的请求,站起身来就是上了第一炷香。

  随后整个长安城人,无论大小尊卑,在玄奘讲经之时皆是仔细听闻。

  其人群之中观音菩萨对惠岸道:“今日是水陆正会,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

  玄奘在那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

  观音菩萨听了之后,对着惠岸点了点头,就是走上前去对着玄奘高声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么,可会谈‘大乘’?”

  玄奘听到有人阻止自己讲经,却是没有丝毫恼怒,在听了观音菩萨之言,更是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观音菩萨合十道:“老师父,弟子失礼了。

  不知老师傅所说的‘大乘教法’是何物啊?”

  观音菩萨听了玄奘所说,开口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而就在观音菩萨与玄奘所说之时,一个巡堂官员急奏唐太宗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

  唐太宗急忙让人前去将人给擒来。

  不久就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

  见了唐太宗,观音菩萨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

  唐太宗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观音菩萨道:“正是。”

  唐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听讲,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

  观音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

  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唐太宗听闻,不由面露喜色的开口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观音菩萨道:“在西方大陆灵山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唐太宗道:“你可记得么?”

  观音菩萨道:“我记得。”

  唐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观音菩萨听了唐太宗之言,随即带了惠岸,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惠岸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

  唐太宗见到观音菩萨,急忙对其躬身行礼,众文武跪地焚香。

  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见过观音菩萨,见过观音菩萨!”

  凡人不懂人族之跟脚,这观音作为佛门弟子如何不晓得人族之强,伸手一挥,将众人齐齐扶了起来,然后喧了一声佛号后,开口道:“西方大陆,灵山大雷音寺之中有三藏真经,只可有信徒前去寻,贫僧不可私相传授。”

  观音菩萨说完之后,整个人就是消失在了半空之中。

  唐太宗看着已经消失的观音菩萨,不由的对着一众僧人开口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话音刚落,就是旁边闪过一位僧人,对着唐太宗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

  那僧人不是旁人,正是刚刚讲道的玄奘。

  唐太宗与那玄奘法师,没有丝毫耽搁,就是在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

  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卷顾如此?

  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

  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

  唐太宗见此,心中甚喜,即命回宫,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

  玄奘亦回洪福寺里。

  那本寺许多僧人与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

  僧人询问道:“发誓愿上西天,实否?”

  玄奘道:“是实。”

  玄奘弟子开口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

  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

  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

  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随即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

  不然,断不回矣。”

  众徒听了这话,牢牢的将其记载了心中。

  次早,唐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

  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乃是诸事皆患,堪宜出行远路。”

  唐太宗大喜。

  又见黄门官奏道:“御弟法师朝门外候旨。”

  唐太宗随即宣上宝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

  这是通关文牒。

  朕又有一个紫金钵盂,送你途中化斋而用。

  再选两个长行的从者,御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

  你可就此行程。”

  玄奘听了不由大喜,即便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

  唐太宗排驾,与多官同送至关外,只见那洪福寺僧与诸徒将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关外相等。

  唐太宗见了,先教收拾行囊、马匹,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

  唐太宗举爵,又问曰:“御弟雅号甚称?”

  玄奘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

  唐太宗道:“当时观音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

  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

  玄奘又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

  唐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

  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

  三藏不敢不受。

  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唐太宗低头,捻了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三藏不解其意。

  唐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

  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

  唐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

  随着三藏的离开长安城中,一路行来,那跟随的两个衙役到了大唐边境之后,也是对着唐三藏告辞回归了洛阳城中,唯有三藏一人一脚踏出了大唐地界。

  刚刚走出大唐地界,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区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

  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连人带马都跌落坑洞之中。

  三藏心慌胆战,忽然又闻得里面孝吼高呼,叫:“拿将来!拿将来!”

  只见狂风滚滚,拥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揪了上去。

  三藏战战兢兢的偷眼观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凶恶。

  那魔王喝令绑了,众妖一齐将唐三藏用绳索绑缚。

  正要安排吞食,只听得外面喧哗,有人来报:“熊山君与特处士二位来也。”

  三藏闻言,抬头观看,前走的是一条黑汉,后边来的是一条胖汉。

  这两个摇摇摆摆,走入里面,慌得那魔王奔出迎接。

  熊山君道:“寅将军,一向得意,可贺,可贺!”

  特处士道:“寅将军丰姿胜常,真可喜,真可喜!”

  魔王道:“二公连日如何?”

  山君道:“惟守素耳。”

  处士道:“惟随时耳。”

  三个叙罢,就看着三藏开口问道:“这和尚从何而来?”

  魔王道:“自送上门来者。”

  另外两位刚要开口说话之际,忽然见一老叟,手持拄杖而来。

  对着三人轻轻一挥手,就是结果了三人,又是一挥手将所有小妖打杀之后,对这三藏面吹了一口气,三藏醒转过来。

  而那老叟却是消失在了原地之中。

  三藏不明所以,看到自己的御马与包袱。

  将包袱捎在马上,牵着缰绳,慢慢的行走上了大路。

  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

  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平。

  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勐虎咆孝,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

  左有毒虫,右有怪兽。

  三藏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所命。

  又无奈那马腰软蹄弯,便屎俱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

  就在三藏无奈之际,忽然见毒虫奔走,妖兽飞逃;勐虎潜踪,长蛇隐迹。

  三藏抬头看时,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那山坡前转出,却是一猎户装扮之人。

  三藏见他来得渐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

  那猎户到边前,放下钢叉,用手搀起道:“长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姓刘名刘伯钦,绰号镇山太保。

  我才自来,要寻两只山虫食用,不期遇着你,多有冲撞。”

  三藏道:“贫僧是大唐驾下钦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

  适间来到此处,遇着些狼虎蛇虫,四边围绕,不能前进。

  忽见太保来,众兽皆走,救了贫僧性命,多谢,多谢!”

  刘伯钦道:“我在这里住人,专倚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故此众兽怕我走了。

  你既是唐朝来的,与我都是乡里。

  此间虽不是大唐的地界,但我却是唐朝的百姓,我和你同食皇王的水土,诚然是一国之人,你休怕,跟我来。

  到我舍下歇马,明朝我送你上路。”

  三藏闻言,满心欢喜,谢了刘伯钦,牵马随行。

  过了山坡,又听得呼呼风响。

  刘伯钦道:“长老休走,坐在此间。风响处,是个山猫来了。等我拿他家去管待你。”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

  那太保执了钢叉,拽开步,迎将上去。

  只见一只斑斓虎,对面撞见。

  他看见刘伯钦,急回头就走。

  这太保霹雳一声,咄道:“那业畜!那里走!”

  那虎见赶得急,转身轮爪扑来。

  这太保微微一蹲身子,在勐虎扑到头顶之时,一举钢叉,就是将那勐虎给捅了个对穿,却是气不连喘,面不改色,对三藏道:“造化,造化!

  这只山猫,够长老食用几日。”

  三藏夸赞不尽,道:“太保真山神也!”

  刘伯钦道:“这个是长老的洪福。

  赶早儿剥了皮,煮些肉,管待你也。”

  他一只手执着叉,一只手拖着虎,在前引路。

  三藏牵着马,随后而行,行过山坡,忽见一座山庄。

  刘伯钦到了门首,将死虎掷下,叫:“小的们何在?”

  只见走出三四个家僮,都是怪形恶相之类,上前拖拖拉拉,把只虎扛将进去。

  刘伯钦吩咐道:“赶早剥了皮,安排将来待客。”

  复回头迎接三藏进内。

  彼此相见。三藏又拜谢刘伯钦厚恩怜悯救命。

  刘伯钦道:“同乡之人,何劳致谢。”

  坐定茶罢,有一老妪,领着一个媳妇,对三藏进礼。

  刘伯钦道:“此是家母、山妻。”

  三藏道:“请令堂上坐,贫僧奉拜。”

  老妪道:“长老远客,各请自珍,不劳拜罢。”

  刘伯钦道:“母亲呵,他是唐王驾下,差往西天见佛求经者。

  适间在岭头上遇着孩儿,孩儿念一国之人,请他来家歇马,明日送他上路。”

  老妪闻言,十分欢喜道:“好,好,好!

  就是请他,不得这般恰好。

  明日你父亲周忌,就免长老做些好事,念卷经文,到后日送他去罢。”

  这刘刘伯钦,虽是一个杀虎手,镇山的太保,他却有些孝顺之心。

  闻得母言,就要安排香纸,留住三藏。

  不觉的天色将晚,排开桌凳,拿几盘烂熟虎肉,热腾腾的放在上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洪荒之最强佛祖,洪荒之最强佛祖最新章节,洪荒之最强佛祖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