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的“3学制”,实际上是披着太学制外皮、擦着察举制边推行的科举制。

  而众所周知,科举制的出现,是中古时代过渡到近古时代的标志物。

  在上古时代到中古时代的转折期,士族之所以能演变为门阀,其根源是士族对知识的垄断。

  而3学制的推行,便可完美解决这1难题:

  因为竹纸和雕版印刷,所以有了大量刊印的标准化教材。

  荀彧抚须道:“阿旻以为,将3学制推而广之如何?”

  荀彧借杨彪之口喊赵旻过来,主要目的便是想要推广3学制。

  但是此时的赵旻,哪里有空绞尽脑汁、劳心费力去推广3学制?

  北有袁绍虎视眈眈、南有刘帮主伺机壮大实力,赵旻在尽力保住作死而不自知的大舅哥孙策性命之余,同时还要与黄祖斗智斗勇…

  试问值此生死存亡之秋,赵旻这个苟哥哪里有闲心推行发展文化教育工作?

  命都快保不住了,读书又有何用?

  然而…

  苟哥转念1想,老子何不在南阳将3学制施行推广?

  南阳郡可是光武帝刘秀的老家、荆州的北大门啊!

  南阳郡治宛城之于东汉,便相当于魔都之于华夏。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宛城在东汉的地位,由这首《青青陵上柏》可见1斑。

  而且南阳郡遭受战乱的破坏程度,要远远低于颖川和陈留。

  更何况,荆州8郡之1的章陵郡、以及襄阳所在的南郡,更是紧挨着荆州南阳郡。

  是以赵旻向荀彧眨了眨眼,抚须笑道。

  “令君以为,在南阳郡试行3学制如何?”

  荀彧心领神会。

  “甚善!”

  荀彧看向正对赵旻极为崇拜的女婿陈群。

  “长文,此事便由你负责如何?如你不明应如何运作此事,可向文举先生请教。”

  老丈人发话,陈群不能不听,遑论1直守孝的陈群,本就对推广3学制跃跃欲试。

  是以陈群站起身欣然应允。

  “大人,固所愿尔,不敢请耳。”

  1时间,苟哥赵旻成就感爆棚。

  陈群是谁?

  那可是历史上提出“9品官人法”的第1人!

  如此人物,竟被赵旻掰直了!

  思及门阀当道、官位垄断、下3品寒士绝望的时代将不会出现,苟哥心中微微松了1口气。

  这时,荀彧又道。

  “从文,家兄已知你所言之事,近几日,家兄将单独与颖川各家密谈,今后必不会再有类似之事发生。”

  赵旻拜托荀彧所做之事,也是解决细作。

  但这“细作”要远比车马行的那些杂鱼高级。

  因为赵旻拜托荀彧解决的细作,是颖川士族。

  而被袁绍说动的颖川士人,此番在向刘协献计、任赵旻为太子太傅1事之中,发挥的作用1定极大。

  至于这些颖川士人是被谁说服…

  答案不言而喻。

  袁绍麾下的郭图和辛氏昆仲都是颖川士人。

  老乡说服老乡的难度,其实并不大,遑论出身名门的袁绍,实力依然雄厚,仍是妥妥的天下最强诸侯。

  综上所述,为出于稳妥,赵旻不得不拜托荀彧出面,解决这些颖川“骑墙派”士人。

  1言蔽之,苟哥赵旻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内忧外患。

  荀彧此言1出,苟哥便再次微微松了口气。

  刘艾适时道:“卫将军,老夫已将此事禀明陛下,陛下有诏:令老夫将太子太傅之名载入宗室之册,并注明太子太傅为皇长子之师。”

  伏完补充道:“太子太傅,皇后有诏:令太子太傅每旬教导皇长子3日,不得有误!”

  苟哥思及对自己情深意重,且酷似自己念念不忘的前世女友之伏寿,登时柔肠百结。

  赵旻默默感慨:

  老子负宝宝良多也!

  其实,苟哥负他所有的宝宝皆良多也。

  见诸事皆议毕,苟哥赵旻便站起身。

  “若无其余之事,旻便告辞。”

  荀彧抚须道:“从文且慢,阿匡熟知农事,此番或将有大用。”

  赵旻对此了然于胸。

  荀彧的意思是:你欲借道章陵郡,可留下严匡助黄射种植冬小麦。

  黄射,便是章陵郡太守、黄祖之子。

  荀彧清楚,赵旻此番对章陵郡志在必得。

  章陵、江夏2郡若得,刘表所在的南郡将被赵旻包围孤立,届时即便刘表不想投降,也将被荆州豪族裹挟而归顺朝廷。

  这便是苟哥的前半段计划。

  至于苟哥的后半段计划…

  此处暂不水文,后文自会详细交待。

  此外,苟哥之所以派曹氏、夏侯氏诸将出征,其实也存了1份稳如老狗的猥琐心思。

  苟哥率又1个老农严匡,径自来到夏侯惇在许都内城的大宅院。

  去年曹家夏侯家返还故里之后,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的府邸,赵旻都未转赐他人,而是遣人定期洒扫、整理。

  所以夏侯渊在归顺赵旻后,才会如此卖命。

  总而言之,赵旻馋这些名将久矣。

  原伏波将军、现骁骑校尉夏侯惇…

  诸君莫要忘记,赵旻已经在竭尽全力修复那些被玩坏的将军号。

  而且夏侯惇等人在卫府寸功未立,苟哥暂时不能给他们两千石之高位。

  立下多次大功的夏侯渊,如今也不过是比两千石的中垒中郎将,只是刚刚被封为龙亢亭侯。

  龙亢县,在谯县隔壁。

  所以,尽管夏侯惇已名满天下、功勋卓着,也还是不得不从骁骑校尉之职重新开局。

  但赵旻认为:

  以夏侯惇之智勇兼备、刚胆烈心,其人1定更愿意选择征战沙场、驰骋4方,而非苟活于世、安享富贵。

  何况如今天下即将再次混战,夏侯惇这等猛将仍然大有可为。

  言归正传。

  夏侯惇虽出征在即,但因为卫府如今财力雄厚、且中军制已日趋完善之故,其人将出征准备工作安排下去之后,便可以专注于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因此,赵旻便得以在夏侯惇府邸,同时见到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夏侯尚、曹真、曹休等即将出征之人。

  后3者年龄虽与苟哥相近,但如今他们都要比苟哥矮1辈。

  史涣和任峻并未在场。

  他们正由卞夫人率领,进行紧张忙碌的细作清除工作。

  苟哥见到这济济1堂的猛将、名臣,成就感又1次爆棚。

  他从此再也不用担心武将不足这1难题。

  遑论其中还有夏侯惇、曹仁这等1流猛将。

  因志得意满而心情大好的苟哥,在与曹家夏侯家众人各自见礼后…

  尤其是,当苟哥看到夏侯尚、曹真、曹休这3个同龄人对自己极为崇拜之后,其人便终于不沉稳了1次。

  “诸君,此番我等之敌手,非黄祖,更非吴侯,实乃刘玄德也!”

  苟哥偶尔轻狂1次不要紧,但是他忽略了两点:

  1是曹家夏侯家这些人虽是良将,但没有1人是专业谋士。他们不是荀彧,想不到江夏郡与刘帮主有何直接联系;

  2是…

  夏侯惇、曹仁和曹洪3人,都对刘帮主恨之入骨。

  所以,暴脾气的惇哥拍案而起。

  “主公之意某已知之,某等夺得江夏郡后,便顺势攻长沙、夺桂阳、收荆南4郡!杀大耳贼为孟德兄报仇!”

  曹仁咬牙切齿。

  “大耳贼忘恩负义!某早欲取竖子狗命也!”

  曹洪1张清瘦狭长的脸上迸出青筋。

  “某与大耳贼不共戴天!”

  苟哥当场傻眼。

  他这才看出来,因为曹操这个特大号笔袋隐藏得极好,且始终对大耳朵刘备礼敬有加,所以这些人其实并不知,曹操早就想除掉刘备。

  因轻狂而捱了当头1棒的苟哥,立即沉稳下来。

  “诸君且稍安勿躁。若我所料无误,刘玄德必不会坐失此天赐良机,其人必将以驰援刘荆州为名,借道长沙郡进逼江夏,妄图分1杯羹。”

  惇哥纵声长笑。

  “哈哈!若如此,某必教刘玄德、关云长2贼有来无回!”

  苟哥暗暗撇嘴:

  惇哥你吹的好大牛皮!

  历史上险些被大耳贼在叶县1把火烧死的,难道是惇哥你的孪生兄弟?

  若非李典及时率近两万部曲驰援、若非绍叔死得及时,惇哥你早就呜呼哀哉了好不好!

  别的不提,惇哥你可是关2爷十招之敌?

  更何况,你可知长沙郡都有何人坐镇?其人又是何等英勇?

  苟哥心中作是念,却并未反驳大言不惭的惇哥。

  显而易见,在惇哥的认知之中,刘备和关羽都是白眼狼。

  “元让将军果然悍勇无双!既如此,拦截刘玄德、关云长之重任,我便交于诸君!”

  对这俩“白眼狼”深恶痛绝的曹家、夏侯家众人,当即轰然应诺。

  实话实说,除了曹家夏侯家这些人,苟哥委实想不出,自己麾下还有哪个团队能阻拦刘备、关羽、张飞、魏延、陈到加刘磐、黄忠组合。

  苟哥暗暗点头:军心可用,大事定矣!

  事实证明,苟哥、贾诩这两个老银币,外加荀攸这个智者所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足以烧遍荆州广袤山河。

  因为同1时间…

  桂阳郡郡治、郴县桂阳太守衙署之中。

  “主公,急报!”

  “急报来自于何处?”

  【作者题外话】:9品官人法前文已多次解释,是以云某不再赘述。

  总而言之,曹魏、两晋因9品官人法,导致门阀垄断官位、甚至世袭官位,所以下3品的地主士人们,也就是所谓的“寒门”、“庶族”和“单家”上升无望。

  而且,士家,也就是下层军官和兵卒,在魏晋地位极低。

  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各阶层之间,犹如隔着天堑,根本无法做到跃迁,知识改变命运,在魏晋南北朝就是1句屁话!

  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绝望和迷茫。

  1言蔽之,当时的社会,毫无进取心。

  您问毫无进取心的社会有多可怕?

  答案就是5胡乱华!

  魏晋风骨,特喵的全是大放狗屁!

  若有希望改变命运,谁又会整日清淡不干正事儿?

  苟哥想改变的,就是这种历史变革的趋势。

  1群不懂历史的小学生大放厥词,骂完隋炀帝骂唐高宗,骂完唐高宗骂则天大帝,殊不知若没有这3人,黑暗、绝望的中古时代根本就遥遥无期!

  科举制,在古代绝对是1项不得了的选举制。

  其实,早在汉末,便已弥漫着颓废的思想情绪。

  在《古诗十9首》中,这种情绪被集中体现。

  诸君不要以为黄祖是善茬。

  苟哥与黄祖,实际上是各取所需而已。

  后文1定会详细解释苟哥清除细作之事,请诸君勿要着急。

  被那可耻教授误导的小学生们,1定要秉承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千万不要1边倒。

  曹老板那是对刘帮主礼敬有加?

  那分明是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麻痹刘帮主使其人放松警惕好不好!

  当曹老板说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其人所显露出的杀气,简直不要太明显!

  所以,刘帮主才会不顾1切尽快逃离许都,他但凡晚走1步,历史便将被改写。

  曹刘2人,太了解彼此了!

  所以,才有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

  3国历史中,曹刘恩怨绝对是最为浓墨重彩的1笔。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隐蕃交结的另1类人物,便是吴郡豪族。

  孙权统治江东,奉行制衡之术,即利用宗室、淮泗集团、江东集团3家相互制约。

  其中吴郡与会稽门阀是特别受到孙权猜忌的势力,屡受打压。

  在此背景下,隐蕃主动交好吴郡大姓,以备日后之用。

  朱据、全琮等人,均被隐蕃顺利收买。朱据盛赞其“有王佐之才”,全琮则“倾心敬待”。

  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隐)蕃有王佐之才。--《吴书胡综传》

  时廷尉监隐蕃交结豪杰,自卫将军全琮等皆倾心敬待。--韦曜《吴书》

  需要注意,朱据与全琮的身份非同1般。朱据尚孙鲁育,全琮尚孙鲁班,2人不仅是贵戚子弟,还是孙权的女婿。

  黄龙元年,(孙)权迁都建业,征(朱)据尚公主。--《吴书朱据传》

  黄龙元年,(全琮)迁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尚公主。--《吴书全琮传》

  孙鲁育与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宠冠后庭,号为中宫”,实际上具备了皇后的地位(彼时孙权尚未正式立后)。

  (步夫人)以美丽得幸于(孙)权,宠冠后庭……宫内皆称皇后,亲戚上疏称中宫。--《吴书步夫人传》

  换言之,隐蕃在东吴短短1年(230-231),不仅成功迷惑了郝普、潘翥等蜀汉旧将,连孙权身边的至亲之人,也都成为隐蕃的支持者。

  最终东窗事发,郝普被逼自尽,朱据遭到禁锢。

  全琮大概由于没有实际罪证,再加上孙鲁班的缘故(全公主孙鲁班最受孙权喜爱),被轻拿轻放,侥幸脱罪。

  那么问题来了,隐蕃是如何暴露的?

  情报人员的暴露,往往不是因为个人素质问题,而是出于不得已的理由。隐蕃的情况也是如此。

  实际就隐蕃的社交能力、升迁速度、以及学术水平而言,他如果不主动采取行动,绝不可能被轻易抓住把柄。

  隐蕃暴露的原因,虽然史书语焉不详,但通过对比时间线索可以基本确定:隐蕃是为了维护魏国利益而被迫提前行动,因此泄露身份。

  吴黄龙3年(231),即隐蕃在东吴潜伏1年之后,孙权遣中郎将孙布诈降魏将王凌,并设下重兵准备伏击对方。

  中郎将孙布诈降以诱魏将王凌,凌以军迎布。--《吴书吴主传》

  类似的手段,孙权不久前曾经使用过1次。3年前(228)他曾遣鄱阳太守周鲂诈降魏将曹休,设伏痛歼魏军,导致曹休发病猝死。

  (曹)休果信(周)鲂,帅步骑十万,辎重满道,径来入皖。鲂亦合众,随6逊横截(曹)休,休幅裂瓦解,斩获万计。--《吴书周鲂传》

  (曹)休上书谢罪,(明)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礼赐益隆。休因此痈发背薨。--《魏书曹休传》

  此次孙权故技重施,王凌的处境可想而知。隐蕃被迫提前行动,不幸泄密,“事觉亡走”,最终被捕遇害。

  及至事觉,(隐)蕃亡走,捕得。--《吴录》

  事实上,隐蕃的提前行动,确实拯救了王凌的性命。《吴主传》记载“王凌觉而走”。虽然史书未明言王凌逃走的原因,但结合时间背景(231),可知隐蕃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

  冬十月,(孙)权以大兵潜伏于阜陵俟之,(王)凌觉而走。--《吴书吴主传》

  隐蕃受戮前,孙权曾亲自审讯,威以刀杖之刑。但隐蕃不为所屈,还称“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

  (隐)蕃曰:“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遂闭口而死。--《吴录》

  隐蕃这番话,相当于明确告知孙权,此次秘密行动是有同党的(丈夫图事,岂有无伴),但他宁死都不肯吐露同党(不足相牵,闭口而死),确实是个素质出色的情报工作者。

  隐蕃案虽然记载甚少,但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串联,依然可以还原事件原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时代背景与历史进程。

  实际上,除了上述的微观分析之外,隐蕃案还牵扯出后来的另1桩历史大案,即吕1案。

  概而论之,隐蕃南下的时间节点,是在孙吴向曹魏用间、谗害吴质之后,因此可以视作魏、吴双方的渗透与反渗透。以此案为线索,又能串联起之后的吕1案,有助于理解东吴的政治生态以及孙权的行为逻辑。

  下1章,咱们继续聊吕1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汉末雄风,汉末雄风最新章节,汉末雄风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