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过多的思考与犹豫,崇祯皇帝沉声道:“光爱卿,还有诸位爱卿,你们可是知晓榆林郡王所立下的功劳,对我大明来说是多么重大吗?”

  “如果没有榆林郡王扭转了一片糜烂的辽东局势,那么整个辽东之地的疆土,必然就会成为满清的领土。”

  “到得那时,我大明的军队只能在坚守山海关,抵挡满清的进攻。”

  “这还不止如此,若是满清恢复并壮大了实力,再度寇关劫掠中原之地的话,那我大明拿什么来抵挡。”

  “九边精锐兵马损失惨重,京畿之地又是缺兵少粮,如何能够抵挡满清的寇关劫掠。”

  “所以说,榆林郡王所立下的功劳,其实是在拯救大明于危难之中,有何不可以王爵之位封赏。”

  殿内的一众文武百官们听后,大半的文武官员都是面色郑重的点了点头,很是认同崇祯皇帝的解释。

  然而。

  受到陈新甲指使的光时亨等人,却是毫无认同之意,反而依旧是以祖制规矩为由,抨击弹劾刘博源。

  “回禀皇上,微臣实在不知榆林郡王立下的功劳,到底对我大明有多么的重大。微臣只是知道一点,那就是祖制不可违,谁都是一样。”

  “微臣也是认为,就算榆林郡王立下的功劳再大,那也不能违背祖制规矩,异姓绝对不能封王。”

  “我大明开国六公二十八侯爷,哪一位不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终都是没有封王,难道六公二十八侯立下的功劳,无法比及榆林郡王吗?”

  “还请皇上收回封赏成命,万万不可有违太祖的规矩,否则微臣必将以死相谏,也要维护我大明祖制。”

  “......”

  听得光时亨等人激烈反对的话语,崇祯皇帝的脸色越发变得阴沉,双眼之中已是涌现出蓬勃怒火。

  实在是光时亨等人的行为,不仅是在抨击弹劾榆林郡王,而且也是在对崇祯皇帝进行逼宫,使得崇祯皇帝处在十分难堪的地步。

  身为大明臣子,竟敢对着君父逼宫,这等行为岂能容忍。

  当即,崇祯皇帝不顾病重的身体,怒而起身的大喝道:“实在放肆!尔等口口声声说祖制不可违,难道尔等就没有看到,榆林郡王所立下的战功何其重大,对我大明来说就是拯救于生死存亡之际。”

  “若是尔等也能立下如此大功,朕也绝对不会吝啬,必将一视同仁的破例......咳咳咳......咳咳咳!”

  可还未等崇祯皇帝把话说完,却是突然剧烈的咳嗽起来,原本苍白的脸色也是变得一片潮红。

  崇祯皇帝连忙从袖中拿出一条黄绸丝绢,捂住了咳嗽不停的口鼻。

  “父皇,还请不要动怒,快快坐下休息!”

  一旁的朱慈烺见状,急忙上前劝慰着崇祯皇帝,并搀扶着崇祯皇帝坐了下来。

  “还请皇上息怒,保重龙体健康!”

  殿内的一众文武百官们也是连忙俯首跪地,跪请崇祯皇帝息怒。

  “咳咳咳!”

  “咳咳咳!”

  “......”

  咳嗽了好一会后,崇祯皇帝这才缓了过来。

  可是,当崇祯皇帝拿开捂住口鼻的黄绸丝绢时,却是见得上面出现了一团鲜红的血迹。

  “父皇!您......”

  朱慈烺惊呼出声,神情一片惊骇,显然也是看到了黄绸丝绢上的血迹。

  崇祯皇帝不动声色的收起了黄绸丝绢,向着朱慈烺摆了摆手,示意朱慈烺不要多言。

  “可是,您的身体......”

  朱慈烺还要再言,但却直接被崇祯皇帝严肃的神情制止住了。

  ........

  御阶之下的一众文武百官们,对于崇祯皇帝咳嗽出血之事,自然是看不到的。

  不过,就算崇祯皇帝如何的隐瞒,也还是有一些文武官员们能够从崇祯皇帝的神情中,看出了一点端倪。

  联想起前段时间,皇宫内传出了崇祯皇帝病重的风声,再结合起崇祯皇帝今日的神情,恐怕真的印证了崇祯皇帝病重的消息。

  一些文武官员们目光闪烁,似乎是在做着什么心里打算。

  而早已知晓崇祯皇帝病重的刘博源,则是目光复杂的看向崇祯皇帝,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感慨之色。

  对于崇祯皇帝的病情,按照现代的说法应该是感冒所引发的肺炎,再加上操劳过度与气急攻心,这才导致病情逐渐的加重。

  如果放到现代世界来治疗的话,根本算不得什么大病,只要配合治疗与休养,那就可以完全的康复。

  可放在如今的明朝末年,这就成了一个夺命的病情,实在难以治疗。

  看着跪在地上的一众文武百官们,崇祯皇帝轻轻挥了挥手,用着略显无力的声音说道:“诸位爱卿,你们全都起来吧!朕的身体并无大碍。”

  “还请皇上保重龙体!”

  一众文武百官们再次高声齐呼,而后便从地上站了起来。

  大殿内安静了数息时间后,崇祯皇帝开口道:“关于封赏榆国公为榆林郡王之事,这已是公布确定下来的事情,朕希望诸位爱卿不必再去抨击弹劾榆林郡王。”

  “至于太祖皇帝曾言,异姓不可封王,这也要看功劳的大小而定。”

  “榆林郡王拯救我大明于生死危难之际,保住了我大明辽东疆土,其功劳居功至伟,朕以王爵之位封赏,乃是理所应当。”

  “若是诸位爱卿也能立下此等功劳,朕也绝对不会吝啬,必将以爵位赏之。”

  听得崇祯皇帝说出的这番话,不少文武官员们皆是沉默不言,并用观望的目光看向了以光时亨为首的十数名文武官员。

  刘博源站在百官的最前列,也是转头看向了光时亨等人,似乎是在等待着光时亨等人的有所行动。

  可让刘博源感到十分意外的是,光时亨等人竟然没有站出来抨击弹劾刘博源,而是老老实实的站在了队列之中,低首望着地面。

  如此出乎意外的情况,使得刘博源的心里很是不解,实在不明白光时亨等人为什么不再站出来抨击弹劾。

  不过,既然光时亨等人不再站出来抨击弹劾,那么刘博源也就暂时不予理会。

  只要等到京城情报司的人员,收集到了光时亨等人的罪证,那就是他们的死路一条。

  对于胆敢为了一己私利,从而得罪他刘博源的官员,通常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刘博源也不会饶恕这等官员。

  大明官场之所以会如此腐败,皆是因为有着这些官员身居朝堂之上,不仅不为百姓们谋福,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内讧不断。

  这些官员不管事情的对错,也不管事情的好坏,只要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那就是毫不留情的打击报复。

  对于这些官员,刘博源是一个都不会放过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最新章节,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