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下午申时四刻。(下午四点)

  宁远城西面,三里之外。

  刘博源骑坐在高头大马之上,手中举着一副新制的单筒千里镜,正仔细观察着远处的宁远城。

  说起刘博源手中的单筒千里镜,这还是幕府兵器坊的最新仿制品。

  自崇祯十四年的松锦之战后,刘博源就意识到千里镜的重要性。

  在回到榆林城后没多久,刘博源就花费重金从京师中的一名传教士手里,买到了一副单筒千里镜。

  随后,刘博源就吩咐兵器坊的工匠们,进行大力的仿制。

  而仿制单筒千里镜,最需要的就是玻璃,而且还是极为透明、带有凹凸的玻璃。

  可对于玻璃的烧制,刘博源确实是记得不大清楚,但却一点也不妨碍工匠们对单筒千里镜的打造。

  没有玻璃的话,那就用其他的东西代替。

  比如透明性好的琉璃,亦或者水晶石,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作为单筒千里镜的镜片。

  只要工匠们的手艺够好,就一定能打造出合格的单筒千里镜。

  而兵器坊的工匠们也确实不负刘博源的期望,在耗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后,才终于仿制出了合格的单筒千里镜。

  并且单筒千里镜的仿制,还在以每月十几副的产量产出。

  如今在威武军内,只要是连级以上的军官,都会配发一副单筒千里镜。

  甚至是每一支威武军夜不收小队,都配备有一副单筒千里镜。

  这也是为什么威武军的夜不收小队,能轻易的埋伏清军哨骑,并且还打得清军哨骑毫无还手之力。

  有着这样的利器在手,又装备有精良的改进型汉式步枪,大败清军哨骑还不是一件易事矣。

  ........

  “看东虏在城头上的布防,显然是想顽抗到底啊!”

  透过千里镜的了望,刘博源能清楚看到东虏在城头上的布防情况。

  各种各样的守城器械堆满城头,还有东虏士兵也站满在了城头之上。

  其中,大量身着布甲与竹甲的东虏士兵,吸引了刘博源的注意。

  而且看衣着打扮,根本就与汉人与胡人的装束不同,这显然是外族士兵。

  再回想起东虏东征朝鲜国与倭国之事,刘博源才明白这些东虏士兵,显然就是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

  “呵呵!还敢助纣为虐,轻易饶恕不得。”

  刘博源冷笑一声,眼神中满是寒芒。

  对于朝鲜国的助纣为虐,刘博源还不至于那么仇恨,可对于倭国的助纣为虐,那刘博源可就不会饶恕了。

  想想前世时的抗战时期,倭国强盗般的入侵华夏,给华夏百姓带来无尽惨痛的伤害。

  倭国在华夏做出的种种惨无人道之事,简直就是罄竹难书。

  为了赶走倭国的入侵,又不知有多少军民百姓死伤在倭国的手中。

  作为一个深有良知的华夏百姓,无不梦想着有一天能马踏东京,富士山下赏樱花。

  而今日,这件极有可能实现的事情,将要在刘博源的手中实现,又岂能会轻易的错过。

  刘博源已是决定,待到平定了整个天下之后,倭国是断不可留的,必将是属于华夏的一个省份,回到华夏的怀抱之中。

  ........

  “国公爷,还请将进攻的任务交于第二军,第二军的将士们必定在天黑之前收复宁远城。”第二军军长萧华主动请缨。

  “如此艰巨的任务,当由我第六军将士们才行。国公爷,请将这个重任交于属下吧!”高威自然也是当仁不让,也想要抢下这个重任。

  “国公爷,请给属下一个时辰的时间,属下必定能收复宁远城!”安北军军长杨勃也是毫不退让,向着刘博源抱拳道。

  看着萧华、高威、杨勃三人的主动请缨,刘博源感到很是欣慰。

  将领不畏战,士兵不怕死,这才是一支强军该有的气势。

  不过,对于击败宁远城内的东虏兵马,收复宁远城的这场战事,刘博源依旧不敢有任何的小视。

  苍鹰搏兔,尚且拼尽全力,刘博源岂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此,刘博源挥了挥手,说道:“行了!你们都不必相争。据夜不收来报称,宁远城内的东虏兵马至少是在四万人左右,我们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当尽起全力,向宁远城发起进攻。”

  说完后,刘博源立即下令道:“传本公爷军令,立即组织第一军炮兵团、第二军炮兵团,第六军炮兵团、以及安北军炮兵团,对宁远城进行火炮轰击。”

  “本公爷的首要目的,就是摧毁东虏的所有火炮,给东虏一个下马威。”

  “是,国公爷!”

  虽然没有抢下首攻的任务,但至少还能参与进攻,萧华、高威等人还是非常的兴奋,连忙抱拳应是。

  ........

  两刻多钟后。

  总计七百五十门八十一毫米火炮,摆列在了距离宁远城二里半之外。

  至于数百门一零七毫米十二管火箭炮,则是没有参与进攻。

  毕竟,一旦这数百门一零七毫米十二管火箭炮也参与进攻,恐怕宁远城都要被炸成一片废墟。

  这并不是刘博源想要的结果。

  在七百五十门火炮的左右两翼,自然是少不了威武军骑兵的护卫。

  第一军骑兵团护卫在左翼,第二军骑兵团与第六军骑兵团护卫在右翼。

  安北军骑兵团与一万蒙古附庸军,则是作为后备力量,以防备东虏的突袭。

  大战一触即发,所有威武军将士们都是热血沸腾,心中一片激荡。

  他们从延绥镇千里奔袭到辽东,不就是为了大败东虏,以此立下不世之功。

  况且在威武军中,只有立下军功,才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得到百姓们的尊重。

  当然了,如果放在数年前之时,威武军将士们可不会如此急切的想要立下军功。

  因为那时的他们,还是属于大明边军,亦或者属于卫所军。

  而大明边军与卫所军的黑暗,将士们已是深刻的体会到了。

  上官贪墨军功、克扣赏银、漂没军饷,从而使得将士们根本无心上阵杀敌。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们想要养活自己,养活家人,那就不得不做出一些祸害百姓之事。

  如此一来,这也就导致了百姓们厌恨边军与卫所军,也就更别提得到百姓们的尊重了。

  可在威武军这里,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出现。

  上官们从不克扣赏银,从不贪墨军功,也从不漂没军饷。

  军中赏罚分明,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这也就使得威武军将士们丝毫不惧敌人,一心只想奋勇杀敌,立下军功。

  因为只有立下了军功,才能得到应有的地位与财富,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正如国公爷所讲的一句话,好男儿要想得到地位与财富,那就应该在战场之上显身手。

  就算战死在了战场之上,国公爷也会发放一笔不菲的抚恤金,以及保障家中父母妻儿的生存。

  后顾之忧没有了,威武军将士们还有什么担心,又有什么畏惧。

  那自然是奋勇杀敌,期望立下军功。

  战场上活下来就是荣华富贵,战死也是进入英烈祠。

  就是因为有了种种的这些保障,才使得威武军将士们敢战、想战,威武军也不愧称之为天下第一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最新章节,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