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想的太多完全是庸人自扰。

  这或许是因为徐行这段时间里。看的杂七杂八的科普读物太多了。

  但是庸人自扰的前提是… …甘当庸人。

  而修真者显然不在此列。

  何谓“修真”?

  学道修行,求得真我。

  去伪存真为“修真”。

  心境的提升本就和认知水平有关,要不怎么说“参透”呢?!

  徐行以前也总调侃说: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那不是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只能用神学来描述嘛!

  反过来说,随着科学进步。

  神学问题未必不能用科学解释是吧?

  自己通过元素周期表来验证真气,不就是一个很浅显的例子?

  这也是为啥说,有了神学才有哲学。

  有了哲学才有数学。

  有了数学才有科学。

  有了科学又回归神学… …

  感情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圆!

  兜兜转转的还是在突破现有认知,和推翻过往认知。

  难怪化学祖师波义耳,要把自己的开山之作起名叫《怀疑派化学家》了… …

  所以以后也别说什么背叛不背叛、欺师灭祖不欺师灭祖的话。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叫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么?

  咱不管这话是不是亚里士多德说的。

  或者历史上是否有亚里士多德这么一个人存在。

  这句话总是没有问题的哈?!

  神学之下诞生哲学。

  可哲学本身就是对宗教的背叛。

  这也是为啥,徐行愈发觉着自己这个道统了不起的缘由。

  虽然可能是误打误撞吧… …

  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只供奉天地什么的。

  现在看起来太特么的高明了!

  … …

  正常来说,随着科学能解释的东西越来越多。

  宗教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亡。

  但宗教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历史过程。

  这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

  一是人与人的关系极其明白而合理;

  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极其明白而合理;

  三是人获得全面的发展。

  也就是:

  “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失”。

  宗教的消亡方式上,恩格斯认为:

  只能随着其消亡的历史条件的逐渐成熟而慢慢地“自然地死掉”。

  … …

  徐行当然不希望自己的“镇元”一脉死掉了!

  他还想着混成一代天师当当呢!

  这更加坚定了他走自己“唯物主义觉于子特色化科学修仙”的道路。

  所以反过头来讲。

  徐行还得感谢这些科学先驱… …

  虽然他们在应用科学以外,提出的这些假设。

  看似对现实问题毫无帮助甚至徒增烦恼。

  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一般。

  怎么听怎么觉着荒谬而可笑。

  一只猫怎么可能又死又活嘛!

  完全违背正常认知,也无法实验证明。

  可是。

  正是因为这些“无厘头”的思考。

  反而帮助徐行更好的去理解修真的本质是什么。

  说到底。

  古人从各个角度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也是在研究“道”的本质嘛。

  只是他们缺乏观测工具和理论基础。

  所以很多时候都停留在形而上学层次裹足不前。

  这也是为啥徐行踏上修真路后。

  再去看修仙小说,就很难再产生代入感了。

  无他。

  单纯以修仙者的视角去看那个世界。

  一切的一切都太拟人化了。

  包括天道都是如此… …

  总感觉修真修到后面,不取代天道、改朝换代就不如意似的。

  天地规则什么的那么弱的嘛?

  这种感觉就像是拽着自己的头发加速度、左脚踩右脚上天一样。

  徐行虽然实力不咋滴吧… …

  但他还是能很清楚的感觉到,规则就是规则。

  所谓打破规则仅仅只是打破认知而已。

  而科学家们给出来的各种解释,其本质就是提高认知。

  而不像是宗教一般禁锢你的认知。

  就像是热寂和清算者的推测。

  要站在那么高的维度去假设,从一开始就是大不敬的… …

  当然哈。

  无论是古人臆想的,还是科学家推测的。

  “道”就在那里,代入人的视角他还是道。

  代入修真者的视角他依旧是道。

  只是相对来说。

  亦步亦趋的利用规则和懵懵懂懂的认识规则。

  无非就是一个主客观的关系。

  华夏有句古话。

  叫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意思是啥呢?

  意思就是善良的人容易被人欺负,但老天不会欺负他。

  一个恶人,别人都怕他,但老天爷不会怕。

  因为恶人的所作所为和老天爷没关系。

  所以老天不会欺负好人,也不会害怕恶人。

  当然,如果老天爷真的发起怒来。

  好人和坏人都会一起遭殃。

  这就是老子说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里的天地不仁,当然不是说天地没有仁义… …

  而是说天地对于万物来讲没什么憎恨之处。

  但也没有什么怜悯之处。

  天地是无情的。

  由此可得。

  如果真的能修成与天同寿的神仙,那他也一定是无情的。

  所以才会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嘛… …

  《道德经》里说:

  “天地始化,不以人恩,任自然也。”

  意思不就是说,天地对人间的态度就是任由他自然发展?

  … …

  徐行感觉自己就像是“躲在夹缝中窥探到一丝世界的奥妙,并尝试利用学习终有小得,但终究只是遮遮掩掩不敢大肆宣扬”的蜉蝣一般。

  “嘿,还挺贴切?!”

  徐行不由的为自己的这个想法点了个赞。

  悲观嘛?

  他可不觉得这是悲观。

  如果兜里只有一块钱,可末班车的车票要卖两块钱时。

  你那时候的心情可以称之为悲观。

  但一粒蜉蝣见青天这种事情,能见到青天就已经很幸运了。

  你怎么能奢望与天同辉啊?

  小学班上都当不上个小组长、流水线上打螺丝都混不成个工长的人。

  天天脑子里却想着我命由我不由天… …

  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 …

  看着镜子里白嫩的面庞和由内到外散发的烧包气。

  徐行不由的感慨一句:

  “蜉蝣哎!我可太了不起了吧!”

  … …

  … …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隐隐于市,道观值三亿,大隐隐于市,道观值三亿最新章节,大隐隐于市,道观值三亿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