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165章 龙舟和粽子

小说:大唐锦鲤小郎君 作者:山的那边 更新时间:2025-02-03 00:54:36 源网站:宝书网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

  隆隆鼓声中,龙舟如战舰般在江面上如刀剑般飞驰,划船的郎君们动作整齐划一,如同一个人。

  船桨插入水中、用力向后划动,带起一片片洁白的浪花。

  参与过征高句丽海战的老人,纷纷握紧拳头热泪盈眶。

  他们不喜欢打仗,但如果一定要打,就要有必胜的信念。

  江都令崔珏眺望江面,对左右笑道:“最前方的是张衍吧?我果然没看错人。”

  给我们江都长脸了!

  江都之变后,张衍离开家乡几年。

  关于这消失的几年,张衍不肯多言……

  但崔珏毕竟是传说中能通阴阳的,慧眼如炬,一眼看出张衍有经历。

  因张衍当时年纪不大,又识字会做菜,崔珏怀疑张衍当过伙头军。

  只是不知道是在谁的帐中。

  江都丞也被紧张的比赛气氛感染,盯着江面说:“唉呀!张衍被超越了!第一的龙舟是江阳的,赛前我见过,人人胳膊上都有纹身!”

  此时的市井“浮浪少年”爱刺青。

  长安一些嚣张的街肆恶少,左胳膊刺“生不怕长安令”、“死不畏阎罗王”。

  扬州的少年,刺青更是有特色……有人在手臂上刺葫芦,上有人头,说是“葫芦娃”。

  没纹身的张衍,划得过有纹身的队伍吗?

  崔珏默默不语,全扬州的队伍在这里,他也想拿第一。

  坐在前方观战的,是扬州都督府的官员!

  ……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鼓声一阵急似一阵,龙舟队伍焦灼地激战。

  仿佛这不是一次比赛,而是一场练兵。

  就像唐人热衷的马球一般,龙舟也是练兵的一种方式。

  张川柏在岸上看着,感觉自己也融入到队伍中,脑海中想起种种战术,如同置身于渤海的风浪中。

  ……渤海的风浪小,非常适合打鱼和渡海作战。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当第一艘龙舟冲到终点夺标,岸上的人欢呼雀跃,拥抱在一起。

  “是阿耶胜了吗?”

  “是我们南门里胜了!”

  “神器打禾机,归我们啦!”

  小孩子们议论纷纷:“都督府给的彩头是什么?一头大牛!十头猪!哇哈哈!天下掉牛猪啦!”

  第一名的队伍有大奖,第二到第五名的奖励依次降等。

  第二名的队伍是显眼包,一上岸纷纷脱掉满是汗水的上衣,露出花花绿绿的纹身。

  “哇哇哇~”远近的小娘子们掩面惊呼。

  小孩子们很羡慕:“好威风啊!”

  纹身郎君们抖着肌肉,比第一名还要得意。

  张铁柱拉着张川柏的袖子:“老大,你把《论语》纹在身上,为圣人代言!”

  “你知道《论语》,那你知道《论语》有多少字吗?”张川柏无语。

  柱子啊柱子,你是想我疼死啊!

  卢照邻在一旁目光灼灼:“谁说有纹身的才威风?我看张叔最威风!我们南门里的汉子是第一!”

  “对对对!”柱子又高兴起来,“我兄长也在龙舟上呢!”

  “我表兄也在!”

  “还有我叔!”

  有纹身了不起吗?没纹身的赢了!

  ……

  大唐贞观年间,处于气候史上的温暖期,端午的天气非常热。

  值此龙舟赛,路边街上、城门口、运河边,各种卖饮子、蔗浆、粽子的,热热闹闹。

  唐诗说“蔗浆菰米饭,蒟酱露葵羹”,蔗浆能搭配菰米饭,也可搭配菰叶黍米粽,是端午节的应节美食。

  ……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再裹上菰叶放入水中煮熟,形似牛角状,称为“角黍”。

  菰叶粽子色泽如金,色、香、味都别具特色。

  别的孩子在看龙舟赛时,回春堂的黎平、甄玉带着陆娇娇,在路边好位置摆摊卖饮子和粽子。

  “有酸甜可口乌梅饮、清爽解暑薄荷饮、气泡满满快乐水,气泡散了就不够快乐啦!”

  “我家的粽子,是长安的做法,买粽子配蔗浆!”

  “我家还有特色咸肉粽,神童吃过都说好!”

  陆娇娇脆生生地招揽客人。

  人家赛龙舟,他们做买卖。

  太阳越来越猛烈,一大壶快乐水就卖光了。

  铜钱叮叮当当地落在罐子里,比音乐还动听。

  旁边一个卖饮子的大婶笑道:“你们几个怎么不去看赛龙舟?”

  陆娇娇说:“他们训练的时候,我就去看啦!一群老汉子臭烘烘的,有什么好看~~”

  甄玉和黎平乐呵呵:“有好机会挣钱,我们才不去凑热闹!”

  回春堂大买卖也做,小买卖也做……甄医师并不希望做救人一命这样的大买卖。

  平日里卖澡豆牙膏,天热卖清热解暑的饮子,都是细水长流的小买卖。

  大婶偷笑,在小娃娃眼中,中年壮汉就是老汉子了。

  其实……南门里领队的张主簿她也见过,隔着衣裳都能看到,胸襟广阔得很呢~~

  有两个衣着考究的路人听到这里有卖“长安粽子”,走过来买了两个尝尝。

  剥开粽子叶、浇上蔗浆,正宗长安吃法。

  “味道不错。”这两人说,“包上十个粽子,我们带走!”

  “好!”甄玉响亮答应,又说:“我们这里还有咸蛋咸肉粽子,江都神童最爱。卖得贵一些,你们要不要?”

  路人连连摇头:“谁吃咸粽子啊!”

  他们是陪着越王来的。

  李世民第八个儿子李贞,贞观十年改封越王,实封八百户。

  贞观十六年,李贞担任扬州都督。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担任都督这样高官,实在是年少有为。

  李贞不怎么管事,公务都由长史司和各级官员处理。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就封益州的老六——蜀王李愔因打猎扰民,被皇帝骂“禽兽不如”。

  担任安州(湖北安陆)都督的老三——吴王李恪,也曾因为游猎过度、损坏庄稼被御史弹劾。

  像李贞这样存在感低的,对黎庶而言是好事。

  龙舟赛与民同乐,李贞出来担任颁奖嘉宾。

  获奖的队伍依次上江边彩楼领奖。

  张衍是第一个。

  “你就是张川柏的父亲,江都主簿张衍?”少年李贞施施然地问。

  “是。”张衍朗声回答。

  皇帝的儿子就在前方,他依旧不卑不亢不紧张。

  三郎面圣都不紧张,阿耶也得稳住!

  李贞说:“有一把扇子,是长安故人送给张川柏的,你一并带回去吧!”

  老九的人说,给张川柏一个惊喜。

  颁奖的时候同时给,一定很惊喜吧?

  “多谢大王!”张衍又惊又喜,恭敬地接过扇子。

  长安故人?

  在场的官员都知道李贞是皇帝的儿子,对“长安故人”很好奇……

  莫非,张三郎已经成为皇帝“近臣”级别了?

  长孙无忌那种?

  威武如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锦鲤小郎君,大唐锦鲤小郎君最新章节,大唐锦鲤小郎君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