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83章 新官上任

小说:大唐锦鲤小郎君 作者:山的那边 更新时间:2025-02-03 00:54:36 源网站:宝书网
  当上县主簿,在城里买房或者租房是迫在眉睫的事。

  张衍说:“我打定主意谋官,就开始物色房子了。我打听过,仁丰里靠近李家有一处小院出售。住在那里,还可以方便你去求学。”

  咦?

  张川柏目光一亮。

  他早就羡慕李善住在夫子家旁边了。

  一千多年后,那条巷子叫曹李巷……将来是不是可以改名“曹李张巷”?

  “这个好!”张川柏乐滋滋,又挠挠头:“阿耶真疼我,我原本还想着,能不能把祖产买回来。”

  “什么祖产?”张衍怔了怔,恍然:“你说原主簿吴庸的房屋?”

  “是啊!阿耶不是说,你小时候住在那里?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常有喜鹊飞上树梢。祖父在柿子树下,期盼你能拜曹夫子为师……”

  张衍听着儿子啐啐念,涌现出感动。

  那么小的小儿郎,明明应该惦记吃喝的年纪,却将阿耶的点点滴滴记在心上。

  他摸摸张川柏的小脑袋,微笑着说:“张家湾才是我们的根。以前我祖父任南陈校书郎,家住建康。后来我阿耶回江都任主簿,才买下那处宅子……既然被吴庸住过,我不想要了。”

  他的语气,有一种里衣被肮脏的人穿过,不想再穿的嫌弃。

  “再一个,吴庸行事不慎违律徒刑三年,他的家人还住在那里。我若是使手段逼他卖房,未免有仗势欺人的嫌疑。”

  听张衍这么说,吴秀在一旁冷笑:“当初,吴庸逼你卖房,何尝不是仗势欺人。罢了,如你所说,被他住过坏了风水,我们不要了。”

  自家若是住进去,不知道的还以为坏事的是“张主簿”呢!

  在这喜庆的时刻,张家人都不愿多提晦气的事。

  打定主意在仁丰里买房,张衍就将买房要用的绢帛取出来。

  张川柏:“……钱真是不经花。”

  呜呜!

  “别吝啬!买房是置办产业,你不是也说,将来那里要叫‘曹李张’巷?”张衍笑道。

  “必须的!”张川柏响亮地说。

  张衍与有荣焉:“建康有乌衣巷,我们江都有曹李张巷!”

  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至少去年清明,他还不知道自己能当上江都主簿。

  ……

  李袭誉离开扬州那一日,张家父子都去送行。

  这位爱书出名的高官,最显眼的行李就是几车书。

  张川柏往书箱多看几眼,想着,阿耶送的书也在这里面。

  送行的本地官员、名士很多。

  李袭誉朗声说:“我在任期间除了兴修水利,还任免了许多人。我知道,有些人恨我,有些人称赞我,我只求问心无愧。现在我要离任了,希望诸君都有好的前程!”

  ……在临走之前,他又任命了一个江都主簿。

  难道是因为收了一套《齐民要术》吗?

  并不是。

  他听张衍大谈特谈江都农业的发展,想到自己当初兴修水利的初心。

  也许他这辈子不会再来江都,却希望这里变得更好。

  在这个场合,就算是被李袭誉罢免的人,都不敢说怨恨。

  所有人都夸李袭誉为本地做了多少事。

  望着李袭誉的车船远行,张川柏有种奇妙的感觉……一个《新唐书》单独列传的男人,从他的生命里擦肩而过。

  历史的车轮,碾到他的脸上。

  他认识的这些人……曹夫子,李善、赵贞固……甚至卢照邻、来济,在史书中的篇幅或长或短,却都是活生生的人。

  “在想什么?”站在张川柏身边的来济问。

  “我在想……我搬到城里住,是不是可以日日去叔父那里习武。”张川柏转移话题。

  来济笑道:“你有空就可以过来,即便我没空,也有人带你到演武场。”

  “那我可以摸摸斩马剑吗?”张川柏期待地问。

  “你别把自己的腿砍了就行。”来济取笑。

  小儿郎口口声声要给他养老,四舍五入就是他的亲儿子。

  ……

  张衍买新宅子啦!

  张家又要搬回城里啦!

  南门里第一合作社的小儿郎围着张川柏,依依不舍:“你搬到城里住,还是我们的老大吗?”

  “当然是啊!我时不时还要回村里住的!我们还要回来种地呢!”张川柏说。

  “可你阿耶当官了,还种地吗?”张柱问。

  “我们不是有一个农社吗?”张川柏笑道,“我家出农肥、农具和牛,换人力种地啊!”

  忙不过来的时候可以请长工短工。

  “萌萌要怎么办?你带它进城住吗?”张柱问。

  “春生叔帮我家照顾萌萌,我们带三只小猪和花花,还有新抓的鸡鸭进城里养。”张川柏叹道,“我也很舍不得萌萌啊!我还舍不得阿黄!”

  新家厨房边有几个低矮的屋子,正好给禽畜住。

  六畜兴旺,才是兴旺之家。

  “汪汪~~”阿黄在张川柏腿边拱来拱去。

  它也舍不得好兄弟。

  但它毕竟是有主,好狗不能有二主,只好忍痛跟好兄弟分别。

  “那们进城,可以去你家住吗?”小伙伴们又问。

  “当然可以啊!”张川柏爽朗地说。

  小伙伴们升起新的期待,叽叽呱呱说城里的事,离愁别绪一下子消失无踪。

  张衍和吴秀也跟亲戚邻里托付家中的事。

  里正陆明扬、族老张大有都说:“你安心进城做官,地里的活有我们呢!你占好主簿这个位置,对我们整个南门里都有好处。”

  张衍笑道:“多谢诸位关照……过两天割稻谷的时候,川柏会回来,他有新的想法。”

  “什么想法?”亲友们目光灼灼,“难道小三郎又有什么新农具,可以不用弯腰,坐着收割稻谷?”

  就像秧马一样?

  “三郎!你过来说!”张衍招手。

  张川柏摸摸阿黄的头,快步跑回小院。

  张川柏笑着说:“我这一回不是做什么农具,而是有一种新的种植方法……再生稻,你们知道吗?”

  对此事,张川柏有把握。

  《唐书》记载“开元十九年,扬州奏:稆生稻二百一十顷,再熟稻一千八百顷,其粒与常稻无异。”

  “稆生稻”就是野生稻。

  这是开元年间扬州上报的“祥瑞”。

  祥瑞想必是不常见的,至少在贞观年间不常见。

  “再生稻?是两季稻吗?我们本来就种啊?”族老们疑惑。

  大唐南方已有两季稻,江都可种植。(1)

  “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时时风折芦花乱,处处霜摧稻穗低”,晚稻又被称为“霜稻”。

  “我要说的再生稻不是两季稻!”张川柏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锦鲤小郎君,大唐锦鲤小郎君最新章节,大唐锦鲤小郎君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