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24章 新农具受欢迎

小说:大唐锦鲤小郎君 作者:山的那边 更新时间:2025-02-03 00:54:36 源网站:宝书网
  卢仁朂有八个儿子,卢照邻排行居中。

  按说中间的儿子容易被忽视,但卢仁朂任江都尉,只带上这个儿子,且安排他跟随名士曹宪读书。

  前几年,皇帝征召曹宪为弘文馆学士,曹宪没有去。

  朝廷还拜其为“朝散大夫”,如今旁人尊称他为“曹大夫”。

  卢照邻换了一身衣服,迎着温暖的阳光走出来。

  卢仁朂见到儿子瘦削的身形、苍白的唇色,叹道:“你专心读书,也要注意休息、多出门走走。本地小郎君约你踏青,你为何不去呢?”

  别人操心儿子贪玩,他操心儿子不贪玩。

  卢照邻垂眸说:“父亲放心,孩儿有好好休息。”

  找同龄的小郎君玩?

  算了吧!

  聪明人爱跟聪明人玩,在卢照邻看来,大多同龄的小郎君都太……蠢了。

  从幽州到扬州,他见识过太多所谓“神童”。

  会做两首打油诗的六岁小儿是神童?算是吧!

  竟然还有个十二岁的神童,精通药典,能给自家仆人开药。

  呵呵!

  也就是给仆人开药,你让他给耶娘开药,看他敢不敢?

  他敢开,耶娘也不敢吃啊!

  总而言之,卢照邻觉得当世神童遍地,大多名不副实。

  贞观三年,皇帝诏令,五品以上官员可举荐堪任县令的人选。

  营造名声,想走捷径获得举荐当官,无可厚非。

  但是也不能太过分吧?

  卢照邻觉得混在这样一群“神童”之间,连自己的层次都拉低了。

  为了避免阿耶继续劝他交朋友,卢照邻主动说:“夫子说在市集遇到一个聪慧狡黠的小儿郎,看着他吃饭胃口会变好。我这两天去了那家面馆,没遇到人。”

  “能被曹大夫夸的小儿郎,肯定有过人之处。你不用刻意去寻,说不定哪天转身就遇见了。”

  卢仁勖心想,江都真是人杰地灵,神童挺多啊!

  ……

  张川柏不知道范阳卢氏的神童对他感兴趣,他们一家忙得很。

  要做新犁和代耕架的人太多,张春生实在忙不过来,排期都要排到秋收了。

  张衍和张川柏商议,可以把简单的部件分出去让乡亲一起做,最后再由张春生组装。

  如果有谁搞懂了关键技术,要全部自己做,也没有关系。

  这么一来,做曲辕犁和代耕架的效率大大提高。

  乡亲们很乐意,可以尽快拿到新农具,还可以偷师学一点技术。

  而对张衍合作小组来说,光是做关键部件、组装的工费,就够换成劳力帮他们干活了。

  “还是阿衍兄脑子转得快,想出这样的好主意。”

  “要我说,是阿衍兄人品好,不藏私。换作别个,有这种好事不得藏着掖着。”

  张衍十几岁才跟母亲、阿姊从城里搬回张家湾,说话又文绉绉的……从前庄里人跟他有隔阂。

  哎呀呀!那个读书人,是不是用我听不懂的话在骂我?

  现在却觉得“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谁说张衍一句不好,兄弟们抄家伙上啊!”

  一些周围乡里的人,也过来张家湾做农具。

  最近走在江都城内外的路上,都能见到有人抬着新犁、代耕架经过。

  渐渐的,城里的木匠也得到消息,还有人来张家湾打听图纸。

  张春生跟张衍商量:“有经验的木匠拆解几套农具,能琢磨出七七八八。既然他们肯买图纸,我们就卖?”

  “春生兄拿主意就是,咱们本来也没指望靠垄断新农具发家致富。”张衍豪爽地说。

  张春生乐了:“谁想着靠做农具发家啊!自古以来没听说过这种好事。”

  他们靠着新农具获得劳动力、挣到一笔小钱,已经心满意足啦!

  张衍也觉得很满足,人不能挣超出能力范围的钱。

  像他们这种没权没势的普通人,若真靠垄断农具发财,离祸事就不远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锦鲤小郎君,大唐锦鲤小郎君最新章节,大唐锦鲤小郎君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