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1章 秧马三郎

小说:大唐锦鲤小郎君 作者:山的那边 更新时间:2025-02-03 00:54:36 源网站:宝书网
  “布谷布谷”。

  江都城郊的张家湾,在布谷鸟清脆欢快的叫声中醒来。

  路边的草木仿佛一夜之间愈发青绿,竞相迸发着浓郁的生机。

  农人下到秧田里,熟练地弯腰拔秧苗。

  拔秧、插秧的人,时不时直起腰来,说几句闲话,让腰舒展舒展。

  在弯腰的农人中,坐着滑行拔秧的张衍父子收获了四周好奇的目光。

  一开始是看稀奇,甚至有人腹诽张衍花样多,下田都想着偷懒,不久之后就成了惊叹……

  咦?

  干活比自家快?还可以坐着滑行?

  不用弯腰?

  “阿衍老弟,你坐着那个是什么?”旁边秧田的张大河问出了众人的心声。

  “秧马!”张衍响亮地回答。

  他就等着人问,才有机会炫耀。

  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询问,张衍乐呵呵地介绍:“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背面象瓦……

  人坐在船背,拔秧的时候,双手将秧苗拔起,随手捆扎、置于船后仓中;

  若是插秧,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

  他边说边示范,坐在秧马上灵活得像个少年郎。

  辛苦的农活在他手中仿佛成了儿戏。

  累当然也累,但确实比弯腰好受很多。

  经验丰富的老农一通看下来,很快明白秧马的作用,纷纷拍大腿:“这是何处想来!我们怎么就想不到!”

  “还得是阿衍,识字的就是不一样!”

  张衍识字,还挺有见识,可还是田舍汉。

  乡亲们有些可惜,又有些安慰。

  张衍笑道:“是我家小三郎的主意,说是从竹马、木马想到的。我想着试试不吃亏,就做了一个。你们要觉得好用,也可以用起来。”

  秧马这东西,结构和材料都不复杂,会做板凳的研究一会儿很容易想通,没法保密。

  张衍也不觉得此事需要保密。

  “是川柏想到的啊?小儿郎头脑灵活!回头我学一学,要是做出来,提两条鱼谢他!”张大河爽朗笑道。

  春夏时节溪流涨水,勤快的人多少都能逮到一些鱼,张大河自觉承诺能兑现。

  邻里都知道,张衍家的小三郎张川柏最爱摸鱼摸虾,熟悉的人都笑他是狸奴投胎。

  “阿衍兄先借给我家琢磨,不管做不做得出,送三条鱼!”另一个邻居抢过话头。

  “这个怕是要懂木工的才做得出?我手笨怕是学不来,可不可以请阿衍兄帮我?我可以买!”

  突然就竞争起来了。

  插秧不能等,早做好早享受!

  ……

  狸奴投胎的张川柏还是个豁着门牙的总角小儿。

  家里有两个兄长,拔秧苗、插秧这种事用不着他。

  插秧不仅累,还要有技巧。

  小儿手生,秧苗插得东倒西歪甚至飘在水面上,不是白忙活吗?

  农人闲时一日两餐,忙时一日三餐。

  阿娘吴秀做好饭,张川柏跟阿娘告别,和小伙伴一起,提着篮子去田里送午饭。

  小儿们被饭菜香勾得肚子里馋虫乱动,眼珠子滴溜溜转,却没有人偷吃……

  他们虽小,也知道这是给干重活的大人吃的。

  “川柏,一会儿我们去捡田螺还是捉泥鳅?”邻居家的张柱兴冲冲地问。

  不能吃大人的好饭菜,我们可以给自己加菜啊!

  “都要!”张川柏响亮地回答。

  “田螺洗一洗,在清水里养几天,把肉挑出来煮,好歹是肉呢……泥鳅也要养两天,和豆腐一起炖煮,美得很呢!”

  安排得明明白白!

  小儿们控诉地看着张川柏:“吃泥鳅还要加豆腐,真败家啊!”

  谁家好孩儿吃泥鳅还加豆腐啊!

  豆腐可不是人人会做的,逢年过节买两块回来就是改善生活了!

  张川柏理直气壮:“我阿耶说,会吃的人有福气!”

  “哟呵呵,你耶耶出名的纵容孩子!”

  “走走!捉泥鳅去!”

  “柱子别跑!摔了饭菜你阿耶捶死你!”

  小孩儿们奔跑的脚步顿时慢下来。

  摔了自己事小,摔了饭菜事大。

  张川柏走到秧田边,喊了一声“阿耶”!

  一群人齐刷刷回头。

  “阿……耶?”张川柏被热情的目光吓得顿住脚步。

  如果没有记错,他只有一个阿耶。

  阿耶,父亲也。

  没听过哪个正经人有多个父亲的。

  “三郎,你就要有很多鱼吃啦!”张衍排众而出,向小儿子宣布好消息。

  张川柏疑惑,水田里长出鱼了?

  很快,乡亲们七嘴八舌的夸奖,让张川柏明白,原来是秧马的功劳。

  他赧然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秧马不是他自己创造的。

  他有一个秘密,从小就做一个连续的梦,梦里是另一个时空。

  小时候,他以为这是很正常的。

  毕竟人人都会做梦,长兄张远志梦见过仙女、二兄张京墨梦见过东海龙王,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

  可渐渐的,他知道自己的梦不同寻常。

  尤其是两个月前过了生日,又长大了一岁,原本模糊的梦见变得清晰,一些新的事物忽然闪现在脑海。

  前些天,他灵光一闪想到秧马……

  北宋时才出现,一直到千年后的南方农村还有人使用。

  苏轼《秧马歌引》细致地写了秧马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苏轼?北宋?

  咦?

  哪跟哪?

  他虽小也知道,现在是大唐贞观年间!

  张川柏后知后觉,发现自己是一个有秘密的孩子,曾为此很慌张。

  但想到秧马的作用,他还是告诉了父亲。

  父亲爽快撸起袖子做。

  父亲当时说:“试一试嘛!你长兄刚去甄医师那里做学医时,信心满满给我开药,说是清便排毒,我还不是二话不说就喝。”

  骑秧马顶多被人取笑,喝好大儿远志开的药一泻千里,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有这样的父亲,张川柏的苦恼顿时如浮云飘散。

  做梦而已,顶多比别人知道得多一点点……

  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

  各家大人蹲在田边树荫下,一边吃饭,一边商议谁家先做秧马,是不是非做不可……

  看起来不错,说起来热闹。

  做起来不一定好上手啊!

  邻居张大河借过秧马研究一会儿,摇了摇头:“眼睛看明白了,就是不知道手明不明白。”

  “试一试不就知道啦!就费一些木头,做得不好顶多给小儿骑着玩。”乡亲们很乐观。

  张衍微微笑道:“实在不会做,可以出钱请春生阿兄做,我做的时候,也去向他请教过呢!”

  族兄张春生是奇人,右手缺了三根手指,只剩大拇指和食指,竟然还能练出一手木工绝活。

  他性情和善,喜欢小孩儿,邻里的孩子都收过他做的小玩具。

  乡亲们听到张衍的建议,想想觉得也行。

  此时,张春生也在人群中,看着张衍感激地笑。

  大人还在吃饭,黄口小儿们争先恐后跳进水田里摸田螺、捉泥鳅。

  二郎张京墨瞟了眼一马当先的小弟,提醒:“别伸手进泥鳅洞,担心摸到有纹身的!”

  众所周知,有纹身的都惹不起!

  (为了阅读体验更好,本书标注放作者有话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锦鲤小郎君,大唐锦鲤小郎君最新章节,大唐锦鲤小郎君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