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重臣们听了有点懵。

  这不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事吗?

  怎么突然旧事重提?

  这件事还能怎么处置?

  新罗远在天边,高句丽和新罗发生了战争,那他们就打呗,打生打死的关我们大唐什么事?

  遣使去高句丽调停战争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至于高句丽拒绝了调停虽然有点没面子,但是也就只能那样了。

  所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他们想不明白的是,皇帝为何会重提此事?

  见到众人都没有说话,李世民沉吟道:“新罗屡屡遣使朝贡,朕也曾经册封新罗君主为柱国、新罗王,如今新罗遭高句丽攻打,遣使求援,朕岂能坐视不理、袖手旁观?”

  “反观高句丽,对大唐素不恭顺,对于朕的旨意毫不理会,殊为无礼!”

  “朕欲兴兵攻打高句丽,众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听了不由心中一震,来了!

  真的来了!

  房遗爱的预测果然应验了!

  陛下真的要征辽东!

  相比房玄龄的震动,长孙无忌等人倒是虽然心里感到惊讶,却不像房玄龄那样震惊,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

  中书侍郎马周当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我大唐与高句丽并无争端,何故轻起战事?”

  “战事一起,从此再无宁日何必树敌?”

  “高句丽、新罗皆立国数百年,期间相互攻伐不止,难言谁对谁错,臣以为我朝不必介入。陛下遣使调停战事,已经是仁至义尽。”

  早就意识到了朝中重臣会反对,李世民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微微摇头道:“高句丽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恢复,对朕如此不敬,是因为高句丽人野心勃勃。”

  “若是让他们攻占了新罗,国力大增,必然成为大唐之患。”

  “朕欲发兵攻打高句丽,并不全然是为了新罗,而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稳固。”

  长孙无忌沉吟道:“高句丽确实不止一次对中原动兵,虽然并未取得什么战果,反而遭受到了打击。”

  李世民笑道:“辅机所言甚是,高句丽自古便野心勃勃,若是吞并了新罗,实力大增,一旦找到时机,绝对会狠狠的咬我大唐一口,朕不能坐视辽东这个隐患不管。”

  褚遂良拱手道:“陛下,新罗与高句丽争斗了数百年,一直都难分胜负,又有百济在旁虎视眈眈,这一次高句丽虽然主动发起了战争,想必也不太可能吞并新罗。”

  李世民微微摇头道:“新罗如今的君主是个女人,一个女人哪能应付的了高句丽的进攻?若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怕不会向我朝求援。”

  “若是新罗被高句丽吞并,高句丽实力大增,终是我大唐之患啊!”

  褚遂良等人听了不由皱起了眉头,皇帝说的也不是什么道理。

  程咬金拱手道:“只需要派一支兵马袭扰一下高句丽,高句丽必然会分兵回援,无法全力攻打新罗,新罗之危也就解了。”

  一众重臣们听了不由思索起来,程咬金所说的这个办法算的上是折中之策。

  房玄龄立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觉得卢国公的折中之策甚好,算得上是围魏救赵。”

  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听了都有些诧异,房玄龄这老狐狸一向稳重都是最后的时候权衡利弊才会发表看法,往往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怎么这次这么快就表露的看法?

  就连程咬金都有些惊讶,我这个折中之策这么好吗?竟然连房玄龄一下子被征服了!

  马周立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卢国公和房相此言差矣!”

  “自辽东出兵袭扰高句丽,固然能解新罗之危,也会与高句丽结怨。”

  “自此之后,只怕辽东久违的平静会被打破,从此战乱不断。”

  “为了应付战乱,让国土不失,只能在辽东增兵驻守,辽东偏远粮草运输不易,耗费靡多,实在得不偿失。”

  “臣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听了不由微微颔首:“马周所言深得朕心,所以,朕一番思虑之后,觉得只派兵袭扰是不行的。”

  “理应兴兵讨伐高句丽,彻底覆灭高句丽!自此,辽东将再无边患!”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长无忌、褚遂良、马周、李绩等人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啥?

  陛下要兴兵讨伐高句丽?

  反应过来之后,他们不由怵然而惊。

  前隋三征辽东历历在目!

  不,应该是四征辽东,隋文帝征过一次辽东,隋炀帝三征辽东都以惨败告终!

  只有房玄龄没有那么震惊,因为他就有了心理准备,不过心里却依然感到震动。

  “陛下不可!”褚遂良、马周等人齐声大喝道。

  对于这个反应,李世民倒也不觉得意外,他环顾左右,笑道:“朕知道你们肯定会拿前隋征辽东出来说道。”

  “但是呢,今时不同往日。”

  “第一,隋炀帝好大喜功并不知兵。”

  “第二,隋炀帝不得民心,不得军心,虽兴兵数十万,却上下不能齐心协力。”

  “我大唐有无数久经沙场的精兵,朝中有众多熟读兵法、战功赫赫的名将猛将。”

  “我朝四海升平,君臣齐心。”

  “又有了火炮这样攻城拔寨的神器,明年又会有保暖的棉花,可以不惧辽东严寒。”

  “你们说,有何不可?”

  一时间,褚遂良等人不由哑然。

  皇帝确实比隋炀帝要英明,兵马确实更精锐,将领确实更勇猛,也确实四海升平、君臣齐心。

  再加上火炮和棉衣,平心而论,条件确实要比前隋好的多。

  但是,一想到前隋兴兵数十万四征辽东全都折戟沉沙,就不由让人心中担忧。

  房玄龄沉声道:“陛下,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正是难得的盛世光景,臣以为不宜大兴刀兵。”

  “虽然我朝占据优势,但是贸然兴兵,劳师远征也有凶险。”

  “如今高句丽尚未成为边患,师出无名。臣以为不如出兵袭扰,阻止高句丽壮大。”

  “倘若高句丽胆敢侵犯我朝,再兴兵讨伐也不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最新章节,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