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农民 第885章 北宋皇帝们

小说:大宋小农民 作者:沭河小花生 更新时间:2025-02-10 01:24:43 源网站:宝书网
  小河水流,大河满。

  一条大河,是由很多条小河汇聚而成。这就像一个新朝代,需要无数人的努力,才能建成。

  从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再到钦宗皇帝赵恒,已经享国166年。

  这期间,有烛光斧影的宋太宗,有澶渊之盟的宋真宗,有仁宗盛治的宋仁宗。

  有熙宁变法的宋神宗,还有锐意进取的宋哲宗。

  北宋的皇帝,当的好不好呢?读书人会说他们好。

  因为赵匡胤说作相须读书人。只这一句话,便给了读书人上升的渠道。

  于是,无数读书人像一条条小河,汇聚到了汴梁。

  他们在这个时代绽放了光彩,且名垂青史,流传后世。

  做生意的人,也会说他们好。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北宋商人的社会地位,依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无数商人涌入汴梁。这才有了汴河两岸的繁荣。这才有了《清明上河图》的盛景。

  宋钦宗元年。

  金国皇帝完颜晟,派出两路大军进攻宋国。

  可这次进军并不顺利。最主要原因:有北辽国横隔其中。

  金国人灭了辽国,捉住了辽国皇帝耶律延喜。

  金国给耶律延喜的待遇,伤害了契丹人的感情。

  耶律延喜的叔叔耶律淳,在契丹人的拥护下建立北辽国,做了北辽皇帝。

  金国人几次派兵征伐,都没有打败他们。

  这时,完颜晟就行书宋国。他对先前进攻大宋的行为,表示歉意。

  他保证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他邀请宋国出兵,一起攻打北辽国。

  事成之后,两国平分辽国土地。

  这一封国书,让大宋君臣震动。他们终于等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

  宋钦宗开年后第一次朝会,心情惊喜而又激动。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大臣躬腰施礼。这感觉实在过于美妙。

  他年轻的脸庞故作严肃。可弯起的嘴角,已经将他心事表露。

  就是这把椅子,实在有种神奇的魔力。谁坐在上面,都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感觉。

  鸿胪寺少卿唐翊,把金国国书读给群臣听。读完之后,他就提出质疑。

  唐翊说如此重大的事,应该直接发给枢密院,而不是鸿胪寺。

  童贯出班回话。“唐少卿稍安勿躁,切莫激动,更不要挑理。

  金国不比辽国和西夏。这群从白山黑水间,走出来的野蛮人,哪懂什么规矩道理?

  对于他们的错漏疏忽之处,咱们应该要给予谅解。”

  童贯在剿灭方腊之后,他的名声威望,已经到了顶点。

  他现在主政枢密院,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但童贯老当益壮,百尺竿头,还想更进一步。

  他不仅仅要做到人臣最高,他还要得封异姓王。

  听到金国人的文书,童贯觉得机会来了。他必须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唐翊见童贯热情高涨,便退回朝烈。他不想与童贯起争执。这是一个聪明人。

  钦宗皇帝看的有趣。

  “童爱卿,你说的对。这些金国人确实极为野蛮。去年秋日…”

  “陛下”童贯阻止钦宗皇帝继续说。他的想法很简单。现在要促成与金国的联盟,就不能再说金国的坏话。

  但这种联盟,谁都知道这是不牢固的。

  金国与宋国的联盟还少了?只是,那些联盟都是私下里的约定。

  像这种正式的行文,确实少见。

  “陛下,咱们还是议议此次联盟的事情吧?”

  钦宗皇帝点点头。“可”

  他觉得说的过于简单,便又加了一句:“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没有人有高见。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辽国势弱,已经成半死状态,此时不去分一杯羹,还等待何时?

  种师道出班奏曰:“陛下,我觉得可以答应金国。但咱们只是只答应,并不出兵。

  去年夏秋,金国人不讲武德,偷袭咱们宋国。致使多座城池破损,万座家园毁坏,几万人被掠。

  这样的深仇大恨,咱们怎么能忘?”

  满朝文武低下头。他们对种老将军的话,实在不想苟同。

  “你倒是说的痛快。是显着你能耐吗?你这么厉害,你咋不阻止金国进军的步伐呢?”

  钦宗皇帝脸色讪讪。他年轻的脸庞,变得严肃。他年轻的眼睛,蕴含着愤怒。

  “咋的,你来揭我短吗?是嫌我做的不好吗?”

  “种老将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童贯开始反驳:

  “咱们不与金国结盟,城池就能修复吗?

  咱们不出兵,破碎的家园就能修好吗?

  咱们不去瓜分辽国土地,被掠走的宋人就能回来吗?”

  童贯不给种师道说话的机会,“反倒是,咱们缔结同盟之后,金国人会还回咱们的子民。

  咱们出兵之后,城池才得以保护。失地才得以收复。

  若是得回幽云之地。咱们先前的那点损失,还叫损失吗?”

  种师道语塞。他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反驳童贯,只留下一声叹息。

  朝会继续。

  缔结同盟的决议,很快就达成。甚至于出兵的方案,都已经想好。

  因为,童贯为了这一天,早已做了很多准备。

  钦宗皇帝命童贯为伐辽大将军,领兵十万,即可兵出汴梁。

  朝堂上出了这么大事情,徽宗皇帝竟然不知道。

  这皇上与太皇上,虽然只差了一个字,却有着千差万别的待遇。

  没有人会把朝堂上的议事,告诉太上皇。

  徽宗待在后宫,懒洋洋不想动。

  现在没有人,管他出不出宫?他反而不再想去樊楼。

  现在他有大把的时间,反而一点作画的兴致也没有。

  他无聊的看着几个小太监在蹴鞠。他坐在春光里,想着久远的故事。

  “太上皇,童枢密来见你了。”

  “哦~”徽宗皇帝摆摆手,“让他进来吧。”

  童贯给徽宗皇帝行礼。脸上恭谨,姿势标准。

  徽宗皇帝看在眼里,心里才高兴一点。“童枢密来我这里做什么?你那么忙?”

  “太上皇,老臣在忙,也要来看你。老臣明日就要出征,特来向你辞行。”

  “出征?哪里又闹乱子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小农民,大宋小农民最新章节,大宋小农民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