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农民 第759章 东港府学堂

小说:大宋小农民 作者:沭河小花生 更新时间:2025-02-10 01:24:43 源网站:宝书网
  没有打下安山全境,可不是潘小安目光短浅。

  实在是越往北走,当地人对于宋人的认同度越低。

  如果说潘小安在宋地发动战争,那只是宋人关起门来,自己的家事。

  可潘小安进攻金国,那妥妥的就是侵略。

  金国人可以容许辽人,因为他们地域更近,血缘更亲。

  但他们对于宋人,是不够友好,且带着鄙夷的。

  这种观点,在南宋时更加突出。尤其是蒙元之后。干脆把人分做四等。而宋人就是第四等。

  到了明朝,北地人也不认同明人。一直到清朝,他们认同了,但还是把明人当做了末等。

  基于这个原因,潘小安没有想好,该如何治理这些地方。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反抗激烈的北地人。

  当初辽国人的办法是杀,后来金国人的办法是杀,后来鞑靼人的办法是杀,再后来后金人的办法,也还是杀。

  那些平淡无奇的文字后,全是血淋淋的生命。

  这不是潘小安想要的。可是,能有更好的办法吗?

  潘小安还在思索。他想要寻求一种更温和的办法。

  而经营东港府,就是他的一种实验。

  东港府,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有宋人,渤海人,女真人,契丹人,鞑靼人,还有一些其他民族的人。

  潘小安让琼杰向他们表现出善意。对他们就像对宋人一样,既不过分关照,也不当成异族人对待。

  唯有公平公正,才是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

  潘小安想看看这个办法,可不可行?

  至少在这两个月,东港府的一切还很顺利。

  因为有官府免税,又给予他们物资,还给他们建造房屋等等。

  这样看来,他们的思想,也在慢慢改变。

  终于,潘小安还是在八月的时候,用出了最强杀手锏:学堂。

  东港府三县二十镇二百六十村落,开始建设学堂。

  学堂以教汉语汉字为主,但保留各族自己的语言。

  五岁适龄儿童就可以去上小学,学年制为五年。五年之后,自选继续深造,或者学习技术。

  十四岁以后,就可以毕业,出来工作。毕竟这时候人的寿命少,十四五岁,很多人就已经成家立业。

  虽然,潘小安在金州府把年龄给定在了十八岁。但还是有很多人不遵守。

  世间的道理就是这样。你有你的章程,人家有人家的办法。

  多数人遵守,这规矩就算是立住了。

  学堂建起来,招生的火爆场面,并没有出现。

  虽然是小孩子,但在家里干活并不比大人少。像是七八岁的孩童,放羊割草,都能当大人使唤。

  而五六岁的孩子,在家里捡柴,烧水,做饭,也是干的很精通。

  这个时代,在村子里没有闲人。

  看着琼杰交上来的报表,潘小安也无奈的叹口气。

  整个东港府有人口十五万众。而适龄儿童就有三万多。

  可来学堂上学的,仅仅只有千余人。这还多数集中在东港府内。

  很多村子,连一个学生都招不到。

  “琼杰,不是所有政策,都会得到响应的。有些政策,就是施行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有成果。”

  琼杰还以为潘小安会暴跳如雷。没想到潘小安并没有发火。

  “小安大人,是手下无能。”

  “不不不,你们的辛苦和付出,我都看在眼里。

  各村的学堂,我自己去查验过。三间草瓦房,盖的很不错。

  便是村里的老师,你们也是找的品行端正之人。这些都是你们的功劳。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你们尽力了,我自然不会苛责你们。”

  琼杰感动。他的心里被一团热气包裹。“小安大人,要不要立法?”

  潘小安摇摇头,“不可。古语有云‘皇权不下乡’,这句话不是说,皇权管不到乡村。

  而是说,法不可轻用。什么都用法律来规定,就等于没有了法。

  法失去了威慑力,就成了一纸空文。”

  “那这学堂?”琼杰问。

  “你呀。这不是还有千余人吗?有一千人,咱们就培养一千人。

  有一百人,咱们就培养一百人。就算是只有一个人,咱们也要好好培养。

  只有让民众看到了咱们的决心,看到了学习文化的妙用。

  到时候,不用咱们号召,不用咱们免费,他们自己就是花银子,也会来上的。”

  琼杰点点头。“愚公移山,山总会被挪走。”

  “对喽,就是这个道理。把这个故事,让老师讲给孩子们听。就当作今年开学的第一课。”

  八月初八这天,东港府学堂开始上第一课。

  潘小安来到东港府的府前街小学堂。

  这个学堂总共有三个班,每班三十六人。

  这是学生满额的三个学堂之一。琼杰让潘小安来这个学堂讲课,也是为了他的体面。

  东港府学政,学堂校长和两个老师,等在学堂门口迎接。

  潘小安骑着黑枣马来到学校门前。见校长和老师等在外面,便慌忙下马。

  “小安大人”众人给他行礼。

  “老师们勿要多礼。以后东港府的孩童,就交给你们。你们的责任重大啊。”

  “不敢。能为金州东港府出一份力,是我们的荣幸。”

  潘小安笑了笑,“咱们去学校里看看吧。东港府的未来,可都在这里啊。”

  这些人讶然。“不过几个放羊娃而已,小安大人何故当成珍宝?”

  潘小安不理会别人的想法。“世界属于年轻人,这句话永远都对。”

  潘小安来到学堂。

  学堂的桌子,是一整张木板。学堂的椅子,就是一个个木墩。

  这看起来简陋,但潘小安却觉得很满意。东港府不比金州府,这里的手工业很薄弱。

  若是什么东西,都从金州府运送,占用的运输比重将会太大。

  学生们见有人来,便停止打闹。他们好奇的打量这个年轻人。

  “你是老师吗?”一个胆大的孩子问。

  “我是想当你们老师,可我只能给你们讲一节课。”

  “为什么呢?”另一个孩子问。

  “我的知识储备不够。我要学好之后,才能讲给你们听。”

  学生们就笑起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小农民,大宋小农民最新章节,大宋小农民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