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昭沉着脸叙述完,内心是崩溃的,这简直是祸从天上来。

  老掌柜总算知道了来龙去脉,挥挥手让姜云昭去换身衣裳,顺便看看身上哪里有受伤一会来拿药。

  姜云昭回来的时候凌澜主仆已经被老掌柜打发回后院去了。

  老掌柜翻着药篓里的药草和杂草,一样一样的细细给姜云昭讲解如何在相似的两样植物里,正确分辨哪一株才能入药。

  有些植物长得相似,作用却是天差地别的,有的不仅不能人药,还有毒。

  凌澜虽没伤到骨头,但还是行动不便的,只能窝在家里养伤。

  此后几天,姜云昭乐得轻松一个人上山采药。

  上午采药,下午在铺子里背药理。

  老掌柜去药商那里收药也带着他,也有采药人上门卖药,老掌柜也让他站一旁观看学习。

  经过这些时日,乔苓家的水井也打好了,历时二十三天。

  井坯内壁砌上青砖,井口也是青砖砌高。

  这里的水井都是用绳子吊着木桶用臂力拉起来的。

  乔苓让工匠打了一个轱辘架。

  在前世漫漫时光中,聚落里、民居前,水井与辘轳一起,组成最为常见的景观。

  辘轳通过松放或缠绕井绳,使木桶下降或者升出。

  《集韵》作椟辘,汲水木也。

  工匠觉得这个轱辘甚妙,打水省力了不少。

  一时间镇上刮起了一阵水井打轱辘热潮。

  时间推着人们往前走。

  夏天就这样在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中悄悄度过,只留几声蝉鸣蛙叫还不舍得退场。

  当第一片枯叶落下的时候,一叶知秋风渐凉。

  乔苓开始着手准备三件事。

  挖花苗,收集花卉种子,酿酒。

  之前跟姜娘子提过的种植花卉绝不是空口说说而已。

  秋收过后,姜娘子向自家佃户说明了来年要种植花卉的事。

  起初佃农颇有顾虑,认为用耕田来种植花卉属实不务正业。

  关键是没有相关经验,两眼一抹黑闷头开干,基本不用想也会惨淡收场。

  奈何姜娘子许下的条件着实诱人,再加上她家的花篮生意确实不错。

  佃农一家商量了一天,最后还是大儿子拍板决定搏一搏。

  反正最坏的结果也有姜娘子兜底,就算什么也种不出来他们依然可以获得往年一样多的收获。

  而且是按当年最高谷价折成现银。

  这卖粮食的弯弯绕绕可多了,最值钱的是谷子刚下来的时候和青黄不接的时候。

  刚下来的第一茬够早,质量好,自然能卖个好价钱。

  各大粮铺争相收购。

  随着大部分稻田的谷子涌向市场,谷价开始走低。

  粮铺不收,或者低价收,不甘心的农户只能挑了谷子等赶集的时候沿街摆摊零售。

  大部分田地不多的农家打下新谷之后只留一小部分尝个新鲜,交了繁重的赋税剩下的尽数卖出去。

  得了银钱回购一些陈粮或者杂粮以图温饱,如果不这么做,温饱都解决不了。

  租两娘家的田地的佃户姓何,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

  何家大儿子叫何东生,他从十六岁开始和家人佃下姜家全部的田地。

  如今两个孩子都可以帮忙下田收稻了,生活依旧困苦。

  他看着眼前一辈子可能都要和自己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还吃不上饱饭的两个儿子,又看了看在坐地上抱着母鸡牙牙学语的小闺女。

  “爹,咱们试试吧。说不定种好了能给孩子挣上饱饭吃。”

  他的愿望就是一家人可以吃上饱饭,顿顿吃饱饭。

  “那姜娘子说了,如今她家的地因为是在姜公子名下。他现在是秀才了,不需要交赋税。咱们只要交比往年还低的租子就成。”

  何家最终达成一致,给姜家把地收拾好,养肥,来年开春种花。

  花卉用土和农作物用土有区别。

  乔苓和姜娘子两人仔细给田地规划了一番。

  哪块地按照普通的农田打理,哪块地改成砂质土,哪块地着重改成酸性腐殖土。

  何家秋收过后也没闲下来。

  大力收集干枝叶沤肥,下河挑沙,进山挖厚厚的枯叶底下的腐殖土,到处收集动物粪便。

  乔苓还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新的活。

  养蚯蚓。

  蚯蚓粪是最温和的有机肥,它和其他的粪肥最大的区别就是肥效温和缓慢,不烧苗。

  何家一开始并不理解,蚯蚓还用着专门养?

  地里随便刨一刨不就有了…

  乔苓也不多加解释,只让他们在自家院子的背风处找个地势高的地方挖个大坑。

  土质要结实,无渗漏或者坍塌,但也不能选择太过干燥的土地。

  地势高是因为蚯蚓喜湿怕干,地势低容易积水,土壤太湿它就会寻找湿的地方逃走。

  水分太大还会随着水流冲走,积水还会淹死蚯蚓。

  另外还要挖排水沟清淤泥,这样下雨的话雨水也可以方便排出去。

  乔苓认为露天堆肥是目前养殖蚯蚓的最佳方法。

  投资小,成本低,利用空闲地,产量也还不错。

  蚯蚓对生长的环境要求并不高,不然何家也不会说出只要去地里刨一刨就有的话。

  蚯蚓是一种腐食性动物,秸秆,树叶,蔬菜,经过切碎,发酵,处理后都可以作为蚯蚓的良好饲料。

  各种家畜的粪便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

  何家虽然弄不明白这个小姑娘为什么要让他们家养蚯蚓,不过姜娘子说一切听她的就好,他们也就照做了。

  反正也花不了什么力气,正好家里的孩子秋收之后也没什么农活。

  那些大人的力气活又舍不得让他们干,怕长此以往孩子个头长不高,让他们负责养蚯蚓再好不过了。

  乔苓还让他们多种一些蔬菜,加大家禽养殖数量,米糠不够就去买。

  这样一来等蚯蚓养得多了,还能偶尔拿一些出来喂鸡鸭。

  鸡鸭有营养长得快,可以卖活禽。产蛋量也能提高,家禽粪便也会量大化。

  也算是一项资源循环利用,鸡鸭蛋也可以拿去卖钱。

  何东生听得热血沸腾,可是却揪着衣角有些为难。

  他没有本钱。

  饭都吃不了太饱,哪里还有多余的银钱去养什么鸡鸭。

  那鸡鸭也是要吃粮食的,就算可以米糠伴碎菜叶,那也不能一天到晚都只喂这个啊。

  他们还要吃一点粮食。

  乔苓直接给了一两银子,让他们在借据上按了手印,无息。

  不是她小人之心,实在是人性经不起试探。

  还是字据来得稳妥。

  何家高兴得快疯了,一两银子不用利息啊,这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分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稻花香田园旺:娘子巧当家,稻花香田园旺:娘子巧当家最新章节,稻花香田园旺:娘子巧当家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