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反正不管怎么说,只要这两位王爷和朱权有着牵扯的话,甚至达成了某种约定,遭到削弱是必然的。

  这样一来只要皇上好知道这件事情,不管怎么样,朱权都不会有亏的地方。

  这是一种阳谋,偏偏锦衣卫还不得不告诉皇上这件事情。

  而且皇上一旦得知了这件事情,也是不得不做出一定的抉择,就是削弱谷王和辽王。

  这样才能震慑各方,保持着自己的威严。

  谷王和辽王两人脸色有些难看,锦衣卫想到的东西他们自然都是非常明白的。

  朱权要是稍微为难一下,再将他们两个人给放走,估计就算后面父皇真的问起来这件事情,他们也能够义正言辞的说是被逼迫的,别人也会比较相信他们。

  结果现在朱权不费吹灰之力的就将他们全部给放走了,一点都不为难,不由得让别人不多想。

  而且朱权还当着锦衣卫的面,说出他们之间有所约定。

  这样一来,一旦这个锦衣卫回到京都,那他父皇知道这件事情那就是迟早的事了。

  谷王和辽王对视一眼,他们两人顿时就有了决定这个锦衣卫绝对不能够回去,否则后面他们绝对说不清的。

  而且他们一旦杀了这个锦衣卫之后,就有了把柄在朱权的手中了。

  如果后面一旦朱权暴露出这件事情来,他们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取得父皇的原谅,但是自己被削弱是肯定的。

  第2条路就是和朱权合作一起争夺天下,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一下。

  不管是谁,只要不是那么的傻,肯定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朱权骑着马赶紧的赶了上去,之后缓缓的跟在假装自己的那个人后面。

  他带着自己的大部队军队在后面跟着,以防万一。

  他们要去的目标点是有着四座山靠在一起的,每一座山都是差不多的地理环境,这样保证各自军队的出军的公平性。

  唯一的一处观战地点则是在另外一处山顶上,建立起来的高塔很高,视野很好,在那里观战的人可以看到下面所有的状况,就可以判断出哪一方赢哪一方输。

  这次的规则是每一份有这100人,然后每一次有这4个王一起行动,其他三方的全军覆没,剩余一方胜利,这就是一场用命搭建的舞台。

  朱权对于这些人的生死自然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他慢慢的在远处的山尖上看着前面的那些人。

  至于打来打去的王爷,他根本不想理会,都一眼不看,只是静静的呆在那里。

  几天时间过去了,终于快到了结束的时候。

  这个时候远处居然有着动静,出来数量不少的人涌了过来。

  有这一个士兵立马就跑着过来说道:“参见王爷,我们察觉到了大明王朝那边有着很多的军队过来,是否要进行狙击还是不用管?”

  朱权摇人摇头,并不想理会那一群人。

  “不如这样吧,你们现在过去把我那个替身给抢过来,然后直接返回吧,不用再拖延时间。”

  “本来还以为一两天就能结束,结果这么多天了,前面他们办的事情已经办结束了,我父皇那边应该都得到消息了,所以说也不用再伪装什么了。”

  朱权有些索然无味地看着天空摇了摇头,然后自己转身就返回。

  本来以为他要两个军队干一番大战,结果时间如此之长,要么就是自己父母那边也有着相应的主见,想要拖延时间,是想让从那里嵌入的那一部分军队顺利的在自己的封地内驻扎下来,不然的话不会拖延这么长时间的。

  只不过对方拖延时间同样也是顺着自己的意,可能对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现他们进来,把对方完全给监控在自己的视野当中了吧。

  这样一来的话不管对方怎么做,自己都有办法能够去应对。

  想到这里之后,朱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自己现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对方,就只有领土出上比不过对方,物质基础比不过对方。

  如果自己和对方的领土差不多的情况之下,他有信心直接碾压对方。

  可是很可惜,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对方的势力是自己的好多倍,基础资源是自己的很多倍,所以自己要打过对方,必须要去走精准路线,这样才能够稳操胜券。

  如果不朝对方想不到的地方去弄,失败就是早晚的事情。

  等到朱权回到宁城时,一辆马车驻足在此等候。

  马车旁,一袭锦衣的朱鉴正等待着朱权下车。

  一道声音从马车里面传了出来,“事情都办好了吗?”

  朱鉴微微躬身道:“都办好了,王爷。”

  朱权听到了这番话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要原材料有了那么。那些炮弹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朱权走下了车,和朱鉴在街道上走着,马车后面跟上。

  一路上朱权和朱鉴谈论收获的物资,朱鉴也没有让朱权失望,他们所收获的东西永远比自己想象当中的多。

  这样收获很多的原因就是,自己的那个父皇看守的主要是边界地区,反而忽略了对火药原材料那些的看守,导致他们得手很容易。

  “李罗。”

  朱权呼唤一声。

  一袭武将劲装的李罗走了进来。

  “王爷!”

  朱权转身望向他,轻声问道:

  “现在募兵各方面的情况如何了?”

  李罗拱手回道:

  “如今普通百姓有六十万左右,包含各类的工匠十万左右。人口和赋税相比去年,增长了3倍以上,商税增长了6倍。如今财政收入,差不多达到了三百万两白银。”

  闻言,朱权微微点头,对于这些数字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李罗沉声继续答道:“除去外岀警戒两万私兵,还有八万朵颜卫,五千持枪死士。”

  闻言,朱权眉头一皱。

  整个大宁上下的兵力加起来十万多一点点,这方面差距依然有些多。

  在这些士兵里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新兵,不少都是没有见过血的。

  虽说,在过去的一年也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训练。

  但新兵始终是新兵,和上过战场杀敌的老兵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不过,好在新兵的武器装备都非常精良,绝非一般的军队所能比拟的,这也算是朱权的一点点底气了。

  “两万还是太少,还要继续招募!私军必须满四万,这点你要加快步伐!”

  十万兵力,在即将来临的大战面前,恐怕还不够。

  朱鉴面露苦涩,他看了一眼朱权,沉声道:

  “王爷,这已经是大宁府目前能招募的最大兵力了。要知道,整个州府如今也不过六十万人,除去各地所需的工匠,人口也不过是五十万。”

  “五十万人,招募四万多人已是十里挑一。如今军队和人口比例是十比一,再招五万比例就是七比一了。”

  “王爷,平均每6个百姓就要养一个新兵,属下怕大宁的百姓们抗不住啊!”

  也难怪他如此担忧,这几十万人之中,除了壮丁,更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子。

  而且,其它藩地都是十个百姓养一个兵的,根本没压力。

  朱权闻言,摆摆手。

  “不打紧,如今内陆不断有百姓朝大宁迁移,我们的商队也在其它国家那里购买奴隶。人口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慢慢解决。”

  “但是军队的事情,却不能在耽搁下去了。要不了多久,就要面临一场极大的暴风雨。”

  “在这场暴风雨来临之前,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参与进去。否则……一旦暴风雨过后,我们将面临灭顶之灾。”

  朱鉴和李罗都明白朱权说的究竟是什么,那是压在所有人身上的一座大山,马虎不得。

  朱鉴沉默一会后,低声道:“属下明白!”

  言毕,他拱手离开去办事。

  ……

  朱权返回了书房,坐在书房的座椅上静静的思考着。

  良久。

  朱权看着窗户,并没有过于乐观。

  大炮的制造也许不难,但是想批量制造就绝非这么简单了。

  如今大宁府的资源有限,想要大批量制造,那需要的资源绝对不是一点点。

  大宁虽然有几处矿业,但是开采却非常困难,同时也没有足够的人去开采,最重要的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弄。

  虽然如今他手中有着十万工匠,同样也是需要时间。

  就在朱权加紧步伐的同时。

  远在北平的朱棣也不平静,他坐在一处椅子上,目露沉思。

  在他的身边,三个儿子都站在他的左右两边。

  长子朱高炽担忧说道:

  “爹,十七叔真胆大,居然敢造反!”

  次子朱高煦不以为然,粗声粗气的道:

  “我倒是非常的理解十七叔的,与其在这苟延残喘,还不如痛痛快快的大战一场,我们老朱家还没有贪生怕死的。要是允炆上位,被削弱是迟早的。”

  幼子朱高燧冷静的分析,摇摇头道:

  “大哥二哥,父王自有决断,你们俩争执那么多,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兄弟三人各抒己见,长子成熟稳定,做事稳打稳扎。

  次子一个大老粗,脑子就是一根筋。

  三子沉默寡言,但一旦说话就是一针见血。

  朱棣听着三个儿子的话,沉默不语。

  若说是朱标继位倒也罢了,他那大哥生前为人平易近人,他们这些当弟弟的,每次犯了错。

  朱标都会站岀来帮他们说话,为此也免去了不少负罚。

  而百官更是看好朱标,只可惜自己的大哥命短。

  但要说是朱允炆,他是不同意的。

  朱棣作为太祖的亲儿子,乃是亲王。

  早年又随太祖南征北战,建立战功无数。

  凭什么他朱允炆一个嫡孙就能继位?

  只不过是朱允炆那小子会讨太祖欢心,平时又装作乖巧懂事的样子来麻痹百官罢了。

  要威望没有,要战功也没有。

  德不配位!

  朱棣原本想着,在北平先招兵买马,然后再徐徐图之。

  但是自己的十七弟居然也在图谋造反,还被发现了。

  他想着自己的十七弟应该是没有想到锦衣卫这一回事,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会被发现呢?

  现在局势变化的很快,让他都有些措手不及。

  父皇还在位,谁敢捋虎须。

  如果老十七晚一点就好了,自己或许还能够浑水摸鱼。

  至于现在,父皇肯定会让他们派出军队去平定叛乱。

  这样一来消耗的是他们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朝廷的实力,他所做的很多准备又会被消耗掉许多。

  关键的是万一一不小心被自己父皇发现自己的真实实力,那个就非常的糟糕了。

  朱权的这一个动作,所引起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

  朱元璋肯定会警惕其他的王爷会产生叛乱之类的,也就会做出相应的制衡手段。

  他们想要再发达起来就很难了,说不准削弱王爷会直接进行了。

  为了大明王朝的稳定,朱棣可是非常相信自己的父皇能够做出这一点来的。

  他现在所犹豫的正是这一点,究竟是现在配合着自己的弟弟发起叛乱,还是顺从父皇的决定。

  至于之前的那一场,所有王爷之间的比赛,他只当做一个笑话,怎么有可能真的当成对方,只是派出士兵来捉拿十七弟而已,谁都想到了这个局面。

  朱棣也想到了宁王肯定不会亲自来的,来的肯定是替身,所以说当时他也并没有揭穿什么,也没有刻意的去打招呼。

  他甚至觉得父皇肯定是借着这一名义办着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会想十七弟会亲自来的。

  他现在只感觉有点头疼,因为他实在是猜不到双方决定有着什么样的底盘。

  一个敢反抗一个,一个闹出这一个比赛来。

  如果能弄清楚双方弄得背后的真相,他才能够正确的作出判断。

  现在云里雾里的,谁又敢轻易的作出判断来。

  现在走错一步,那就是万劫不复啊。

  至于在比赛之上出现的那一种神秘的武器,朱棣倒是不觉得自己的那个弟弟会依靠这个去反叛。

  毕竟在比赛上出现的就只有那样的几件而已,就那么几个士兵拿着。

  要是真的这种东西很多的话,为什么不100个人每个人都拿着一件这样的武器呢?

  数量很少,那就改变不了战局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主动继承了家业,大明:我主动继承了家业最新章节,大明:我主动继承了家业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